一种窗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7254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窗膜,所述窗膜由内向外包括:柔性透明基材层、第一电介质组合层、金属氧化物介质层以及第二电介质组合层,所述金属氧化物介质层选择ITO、AZO、GZO的一种或其合金;所述窗膜为经过退火处理的窗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窗膜使用了金属氧化物介质层替代银层,提供了一种性能稳定的无银窗膜,退火后的窗膜,实现了较高的红外(780nm~1700nm)阻隔率、可见光透过率和太阳能阻隔率,且节约了生产成本。

A form of a window fil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rm of a window film, which consists of a flexible transparent substrate layer, a first dielectric composite layer, a metal oxide medium layer, and a second dielectric composite layer. The metal oxide medium layer selects one or its alloy of ITO, AZO, GZO, and the window film is a annealed window film. . The window film of the utility model uses the metal oxide medium layer instead of the silver layer, and provides a kind of stable silver free window film and annealed window film, which realizes high infrared (780nm ~ 1700nm) barrier rate, visible light transmission rate and solar barrier rate, and saves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窗膜
本技术涉及窗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有金属氧化物介质层的窗膜。
技术介绍
在汽车窗膜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专业功能诉求对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点由汽车窗膜的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变化可见一斑。由茶纸到染色膜,由染色膜到真空热蒸发膜,再到今日的磁控溅射膜,陶瓷膜等,汽车窗膜的功能由最初的遮阳逐步发展,到了现在已经具备了隔热、隔紫外线等功能。目前常用的一种窗膜,其包含有一层用于隔热的银层,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实现更好的隔热性能,就必须增加银层的厚度来降低产品的红外阻隔率,但增加银层厚度就意味着可见光透过率的降低,同时银的价格比较贵。而且窗膜基材在长时间的阳光照射及水汽侵蚀后结构发生变化;同时,阳光照射与水汽侵蚀也使得银层发生氧化,减弱了窗膜的功能性,降低窗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金属氧化物介质层的窗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银层造成功能不稳定且可见光透过率与隔热性能相矛盾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窗膜,所述窗膜依次包括:柔性透明基材层、第一电介质组合层、金属氧化物介质层以及第二电介质组合层,所述金属氧化物介质层选择ITO、AZO、GZO的一种或其合金;所述窗膜为经过退火处理的窗膜。优选的,所述窗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氧化物介质层与所述第二电介质组合层之间的金属阻隔层。优选的,所述柔性透明基材层的厚度为20-200um;所述第一电介质组合层的厚度为10-200nm;所述金属氧化物介质层的厚度为100-500nm;所述第二电介质组合层的厚度为10-200nm;所述金属阻隔层的厚度为1-10nm。优选的,所述金属阻隔层为Ti、Ta、Ni的合金或不锈钢。优选的,所述柔性透明基材层为PET层。优选的,所述第一电介质组合层与所述第二电介质组合层独立的选自金属氧化物或氮化物。优选的,所述第一电介质组合层与所述第二电介质组合层各自独立的选自TiO2、SnO2、AZO、SiO2、Nb2O5、Si3N4或Ta2O5。优选的,所述窗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等于70%。优选的,所述窗膜的红外透过率小于等于50%。优选的,所述窗膜的太阳能阻隔率大于等于30%。本技术的窗膜使用了金属氧化物介质层替代银层,提供了一种性能稳定的无银窗膜,退火后的窗膜,实现了较高的红外(780nm~1700nm)阻隔率、可见光透过率和太阳能阻隔率,且节约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新型的窗膜的层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窗膜的透光率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如图1所示的本新型的窗膜的层结构示意图,膜层结构由内向外包括:柔性透明基材层、第一电介质组合层、金属氧化物介质层以及第二电介质组合层,所述金属氧化物介质层选择ITO、AZO、GZO的一种或其合金;所述窗膜为经过退火处理的窗膜。优选的,所述窗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氧化物介质层与所述第二电介质组合层之间的金属阻隔层。盖层主要作用用来调整透光率,同时起到保护金属氧化物介质层的作用。优选的,所述柔性透明基材层的厚度为20-200um,优选的可以为20-50um;所述第一电介质组合层的厚度为10-200nm;所述金属氧化物介质层的厚度为100-500nm;所述第二电介质组合层的厚度为10-200nm;所述金属阻隔层的厚度为1-10nm。所述柔性透明基材层优选PET层。所述金属阻隔层优选Ti、Ta、Ni的合金或不锈钢。优选的,所述第一电介质组合层与所述第二电介质组合层独立的选自金属氧化物或氮化物,具体的,所述第一电介质组合层与所述第二电介质组合层各自独立的选自TiO2、SnO2、AZO、SiO2、Nb2O5、Si3N4或Ta2O5。在所述基材层上完成镀膜后,将膜进行退火处理,即可得到本新型的窗膜。将四组本新型提供的退火后(150℃,20min)的窗膜、退火前的窗膜以及目前常用的含银窗膜置于分光光度计中进行测试,结果如图2和表1,分别显示的是图1所示的窗膜的透光率曲线图和太阳能阻隔率数据。图2与表1中表明,本新型提供的退火后的不含银窗膜在波长350-1800nm范围的太阳能阻隔率大于等于30%,高于退火前以及目前常用的含银窗膜的太阳能阻隔率。表1:太阳能阻隔率(350-1800nm)1组2组3组4组退火前36.5136.2733.2429.24退火后3938.493530含银窗膜28.1228.2329.1128.5将三组上述本新型提供的退火后(150°,20min)的窗膜、退火前的窗膜以及目前常用的含银窗膜置于太阳能光谱仪进行检测,结果如表2。从表2可看出经过退火处理后,本新型退火后的窗膜产品的可见光透过率(VLT)有明显上升,由退火前的65%左右上升到70%以上,与目前常用的含银窗膜的可见光透过率相当。本新型退火后的窗膜产品的红外阻隔率TIR(900-1000nm)与TIR(780-1700nm)由退火前60左右下降到47左右。退火前后的性能差异主要是由于退火后ITO结构发生变化所致。所述窗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等于70%,所述窗膜的红外透过率小于等于50%。表2:红外透过率及VLT1组退火前退火后含银窗膜TIR(780-1700nm)604752TIR(900-1000nm)594761VLT-SS24506671732组退火前退火后含银窗膜TIR(780-1700nm)584853TIR(900-1000nm)574862VLT-SS24506570733组退火前退火后含银窗膜TIR(780-1700nm)625053TIR(900-1000nm)615062VLT-SS2450667272将本新型提供的一组退火前后的窗膜置于Humterlab中测试其透射颜色。透射颜色是按照Humterlab表色系进行表征。HumterLab表色系是由亮度(L)和有关色彩的a,b三个要素组成。L表示亮度(Luminosity),a表示从洋红色至绿色的范围,b表示从黄色至蓝色的范围。L的值域由0到100,L=50时,就相当于50%的黑;a和b的值域都是由+127至-128,其中+127a就是红色,渐渐过渡到-128a的时候就变成绿色;同样原理,+127b是黄色,-128b是蓝色。所有的颜色就以这三个值交互变化所组成。经过测试,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退火前后△a*=0.32,△b*=0.23,△T=6.23,可见产品颜色变化不大,可见光透射率增加6.23%。表3:透射颜色综上,本新型针对含银窗膜的技术缺陷,使用金属氧化物介质层代替银层,并对窗膜退火处理后,产品可见光透过率高,红外阻隔率高,VLT≥70%,TIR(780~1700nm)≤50,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可提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抗氧化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窗膜使用寿命;而且产品光学及热学性能稳定,退火前后颜色变化很小,膜层不易脱落、不氧化等特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窗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窗膜由内向外包括:柔性透明基材层、第一电介质组合层、金属氧化物介质层以及第二电介质组合层,所述金属氧化物介质层选择ITO、AZO、GZO的至少一种;所述窗膜为经过退火处理的窗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窗膜由内向外包括:柔性透明基材层、第一电介质组合层、金属氧化物介质层以及第二电介质组合层,所述金属氧化物介质层选择ITO、AZO、GZO的至少一种;所述窗膜为经过退火处理的窗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窗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氧化物介质层与所述第二电介质组合层之间的金属阻隔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透明基材层的厚度为20-200um;所述第一电介质组合层的厚度为10-200nm;所述金属氧化物介质层的厚度为100-500nm;所述第二电介质组合层的厚度为10-200nm;所述金属阻隔层的厚度为1-10n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阻隔层为T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铮杰钱静缪蕾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