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功能性食用菌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26488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芪功能性食用菌的生产方法,包括:培养基所需的黄芪材料的准备,黄芪功能性食用菌的母种培养基,液体菌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出菇管理。充分利用富含地道药材黄芪中的主要成分,并能够提高普通食用菌中各类活性成分含量的食用菌生产方法,该方法不但能够生产出富含黄酮类、酚酸类、皂苷类及多糖类等功能性活性成分的新型功能性食用菌,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废弃物(黄芪下脚料、玉米芯、棉籽壳、木屑等),并且栽培方法简便、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易于推广普及。

The production method of functional edible fungus of Astragalu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oducing functional edible fungus of Astragalus, including preparation of Astragalus material needed for the medium, the parent culture medium of functional edible fungus of Astragalus, medium of liquid fungus, culture medium and management of mushroom. Making full use of the main ingredients rich in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nd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method of edible fungi in ordinary edible fungi, this method can not only produce new functional edible fungi with functional active ingredients such as flavonoids, phenolic acids, saponins and polysaccharides, but also can fully profit. Local agricultural waste (Radix Astragali, corncob, cottonseed shell, sawdust, etc.), and the cultivation method is simple, the growth cycle is short, the production is high, the cost is low, and it is easy to popularize and popular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黄芪功能性食用菌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种植领域,具体为一种功能性食用菌的生产方法,利用黄芪功能性食用菌培养基配方、配置方法步骤,将黄芪原药材及其下脚料中的有效成分富集于食用菌中培育出新型黄芪功能性食用菌。
技术介绍
食用菌栽培生产是一项市场前景广阔,可持续发展的富民产业,其生产原材料主要利用当地的农作物副产品资源,通过食用菌生产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转化成为可供人们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变废为宝,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占地少、见效快等特点。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对食品越来越讲究,不仅对食品的营养成分,而且对食品的保健功能价值等也很关注。黄芪功能性食用菌含有丰富的除原有多糖、黄酮、皂苷、酚酸等功能性成分大幅提高外,还富集了黄芪原药材或下脚料中的活性成分,作为一种新型食用菌正好满足了现代人对于功能性食品的喜好。黄芪作为山西省的地道药材,山西省浑源县的黄芪无论是从活性成分含量还是药效方面在全国来说都是最好的,随着黄芪药材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当地黄芪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黄芪药材主要以地下部分入药。本专利技术方法所述的黄芪原药材是指黄芪采收时未经加工炮制的黄芪主根;本专利技术方法所述的黄芪下脚料,是指除去可以用作药材的黄芪主根外,无法作为药材的黄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具体包括黄芪茎枝、芦头、侧根、根须以及无法做优良药材的较短的主根。过去黄芪主根用来做药材,其余部分则丢弃于田中,农民通常将其堆积燃烧。这样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也会污染环境。使用黄芪下脚料作为培养食用菌的基质,既能够对黄芪下脚料充分利用,又能间接的保护了环境,最重要的是还能栽培出具有更高营养及保健价值的功能性食用菌。过去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利用传统中药材黄芪下脚料作为栽培食用菌的一种基质,添加量与最终食用菌产量、品质的关系却并不清楚。人为添加只是靠经验来指导,经研究发现黄芪下脚料中含有:总多糖32.35~98.14mg/g,是黄芪原药材的15%~50%;总酚酸2.62~4.67mg/g,是黄芪原药材的50%~100%;总黄酮10.24~17.15mg/g,是黄芪原药材的50%~100%;总皂苷10.03~17.33mg/g,是黄芪原药材的50%~90%;毛蕊异黄酮苷与芒柄花苷是《中国药典》(2015版)中记载的黄芪的主要药效成分,二者在下脚料中的含量分别为13.56~58.39μg/g和3.78~16.55μg/g,是黄芪原药材的25%~85%。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黄芪下脚料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富含地道药材黄芪中的主要成分,并能够提高普通食用菌中各类活性成分含量的食用菌生产方法,该方法不但能够生产出富含黄酮类、酚酸类、皂苷类及多糖类等功能性活性成分的新型功能性食用菌,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废弃物(黄芪下脚料、玉米芯、棉籽壳、木屑等),并且栽培方法简便、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易于推广普及。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黄芪功能性食用菌的生产方法,包括:培养基所需的黄芪材料的准备,黄芪功能性食用菌的母种培养基,液体菌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出菇管理。培养基中黄芪材料的准备:黄芪原药材干燥,切片机切成0.5~2mm饮片后储藏于干燥阴凉处备用。黄芪下脚料干燥粉碎,储藏于干燥阴凉处备用。母种培养基各原料以重量份数为基础的配方为:土豆150~200份,琼脂25~30份,葡萄糖或蔗糖20~25份,硫酸镁1.5~2份,磷酸二氢钾1.5~2份,蛋白胨或酵母粉2~3份,黄芪原药材25~75份或黄芪下脚料50~150份,水1000份,pH7.0。液体菌种培养基各原料以重量份数为基础的配方为:土豆150~200份,红糖或蔗糖10~15份,葡萄糖10~12份,硫酸镁1.0~1.5份,磷酸二氢钾1.5~2份,蛋白胨或酵母粉2~3份,维生素B11~2份,黄芪原药材25~100份或黄芪下脚料50~200份,水1000份,pH7.0。栽培种培养基各原料以重量份数为基础的配方为:黄芪原药材50~150份或黄芪下脚料100~300份,玉米芯或棉籽皮600~1000份,粗木屑150~350份,细木屑150~300份,麸皮150~300份,石灰10~30份,玉米粉30~50份,含水量60~65%,pH7.0~7.5。具体步骤如下:(1)、黄芪配方母种制作分别取土豆150~200份、琼脂25~30份、葡萄糖或蔗糖20~25份、硫酸镁1.5~2份、磷酸二氢钾1.5~2份、蛋白胨或酵母粉2~3份、黄芪原药材25~75份或黄芪下脚料50~150份、水1000份;将黄芪下脚料于90~100℃以上水中浸泡2~4小时,将黄芪下脚料捞出,然后放入切成薄片的土豆,加水并加热煮沸,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琼脂,加热煮沸并不断搅拌,煮至琼脂完全融化成液体为止,然后再加入葡萄糖或蔗糖、蛋白胨或酵母粉、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充分搅拌均匀,趁热分装试管;放入高压锅灭菌,压力0.15~0.18MPa,温度为120~125℃保温30~60分钟,灭菌完成后,得到黄芪母种培养基;待温度降至70℃,将母种培养基移出高压锅,放置斜面,待试管中无水蒸气后进行接种,接种前将试管放入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照射30分钟,关闭紫外灯,开始接种食用菌母种,接种后的试管放置于培养箱中培养7~14天,培养温度20~25℃,湿度40~80%。(2)、黄芪配方液体菌种的制作分别取土豆150~200份、红糖或蔗糖10~15份、葡萄糖10~12份、硫酸镁1.0~1.5份、磷酸二氢钾1.5~2份、蛋白胨或酵母粉2~3份、维生素B11~2份、黄芪原药材25~100份或黄芪下脚料50~200份、水1000份,pH7.0;将黄芪下脚料于90~100℃以上水中浸泡2~4小时,将黄芪下脚料捞出去掉,然后放入切成薄片的土豆,加热煮沸,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红糖或蔗糖、葡萄糖、蛋白胨或酵母粉、维生素B1、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充分搅拌,分装到三角瓶中,放入高压锅灭菌,压力0.15~0.18MPa,温度为120~125℃保温30~60分钟,灭菌完成后,得到黄芪液体菌种培养基;待三角瓶中无水蒸气后进行接种,接种前将三角瓶放入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照射30~60分钟,关闭紫外灯,开始接种步骤(1)制作的黄芪食用菌母种,接种后的三角瓶放入摇床中以80~160转/分钟培养7~10天,培养温度20~25℃,湿度40~80%;将制作好的三角瓶液体菌种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培养,获得用于接种栽培袋的黄芪配方液体种子。液体菌种发酵罐工艺流程:检查→清洗罐→发酵罐灭菌→配制培养基质→灭滤芯、无菌水、接种枪管→上料→灭菌→降温冷却→发酵罐接种→培养、观察、检测→接菌袋。步骤:a、清洗与检查。发酵罐在每次使用后或再次使用之前都必须进行彻底清洗,b、煮灌消毒,c、罐体、管路灭菌消毒,d、灌装基质,e、灭菌,f、培养基冷却,g、接种,h、发酵培养,i、取样观察,j、液体菌种接种黄芪功能性食用菌菌袋。(3)、黄芪配方栽培种的制作分别取黄芪原药材50~150份或黄芪下脚料100~300份、玉米芯或棉籽皮600~1000份、粗木屑150~300份、细木屑150~200份、麸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芪功能性食用菌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黄芪配方母种制作分别取土豆150~200份、琼脂25~30份、葡萄糖或蔗糖20~25份、硫酸镁1.5~2份、磷酸二氢钾1.5~2份、蛋白胨或酵母粉2~3份、黄芪原药材25~75份或黄芪下脚料50~150份、水1000份;将黄芪下脚料于90~100℃以上水中浸泡2~4小时,将黄芪下脚料捞出,然后放入切成薄片的土豆,加水并加热煮沸,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琼脂,加热煮沸并不断搅拌,煮至琼脂完全融化成液体为止,然后再加入葡萄糖或蔗糖、蛋白胨或酵母粉、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充分搅拌均匀,趁热分装试管;放入高压锅灭菌,压力0.15~0.18MPa,温度为120~125℃保温30~60分钟,灭菌完成后,得到黄芪母种培养基;待温度降至70℃,将母种培养基移出高压锅,放置斜面,待试管中无水蒸气后进行接种,接种前将试管放入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照射30分钟,关闭紫外灯,开始接种食用菌母种,接种后的试管放置于培养箱中培养7~14天,培养温度20~25℃,湿度40~80%;(2)、黄芪配方液体菌种的制作分别取土豆150~200份、红糖或蔗糖10~15份、葡萄糖10~12份、硫酸镁1.0~1.5份、磷酸二氢钾1.5~2份、蛋白胨或酵母粉2~3份、维生素B11~2份、黄芪原药材25~100份或黄芪下脚料50~200份、水1000份,pH7.0;将黄芪下脚料于90~100℃以上水中浸泡2~4小时,将黄芪下脚料捞出去掉,然后放入切成薄片的土豆,加热煮沸,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红糖或蔗糖、葡萄糖、蛋白胨或酵母粉、维生素B1、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充分搅拌,分装到三角瓶中,放入高压锅灭菌,压力0.15~0.18MPa,温度为120~125℃保温30~60分钟,灭菌完成后,得到黄芪液体菌种培养基;待三角瓶中无水蒸气后进行接种,接种前将三角瓶放入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照射30~60分钟,关闭紫外灯,开始接种步骤(1)制作的黄芪食用菌母种,接种后的三角瓶放入摇床中以80~160转/分钟培养7~10天,培养温度20~25℃,湿度40~80%;将制作好的三角瓶液体菌种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培养,获得用于接种栽培袋的黄芪配方液体种子;(3)、黄芪配方栽培种的制作分别取黄芪原药材50~150份或黄芪下脚料100~300份、玉米芯或棉籽皮600~1000份、粗木屑150~300份、细木屑150~200份、麸皮150~300份、石灰10~30份、玉米粉30~50份,含水量60~65%,pH值7.0~7.5;制作以棉籽皮为主的黄芪配方栽培种时,先将黄芪原药材或黄芪下脚料和木屑与水按1:1.5~1:1.7比例拌起,使其充分湿润后,再将棉籽皮与水按1:1.6~1:1.7的比例拌起,然后再按配方比例加入麸皮、石灰、玉米粉,充分拌匀后用塑膜覆盖2~5小时;装袋前再调整含水量在60~65%;制作以玉米芯为主的黄芪配方栽培种时,先将黄芪原药材或黄芪下脚料和木屑与水按1:1.5~1:1.7比例拌起,再把粉碎好的玉米芯浸泡在1~2%的石灰水中2~4个小时,捞出后再加入麸皮、石灰、玉米粉拌匀,堆制1~3小时;装袋前调整pH,含水量60~68%;装好袋的培养基高压灭菌在121~126℃保持2~4小时,或者,常压灭菌要在温度达到100℃后保持24~48小时;灭好菌的栽培袋冷却48小时后接种,以0.5kg干料计每一个栽培袋接种10~15mL黄芪配方液体菌种,其中黄芪配方液体菌种菌球浓度60~100%,菌球个数10~20个/毫升;接好菌的栽培袋放入25~30℃的培养室内培养24~48小时,待菌种定植后移入16~23℃的培养室内培养直到菌丝长满菌袋;(4)、黄芪功能性食用菌的栽培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再培养15~30天,使其进一步完成生理成熟,然后移入出菇房内,进行出菇管理,控制白天温度为16~23℃,夜晚温度为5~15℃,湿度80~95%,白天用遮阳网控制光照强度,10~30天长出菇蕾,继续培养7~15天,即可采摘黄芪功能性食用菌,整个出菇培养周期为32~75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芪功能性食用菌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黄芪配方母种制作分别取土豆150~200份、琼脂25~30份、葡萄糖或蔗糖20~25份、硫酸镁1.5~2份、磷酸二氢钾1.5~2份、蛋白胨或酵母粉2~3份、黄芪原药材25~75份或黄芪下脚料50~150份、水1000份;将黄芪下脚料于90~100℃以上水中浸泡2~4小时,将黄芪下脚料捞出,然后放入切成薄片的土豆,加水并加热煮沸,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琼脂,加热煮沸并不断搅拌,煮至琼脂完全融化成液体为止,然后再加入葡萄糖或蔗糖、蛋白胨或酵母粉、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充分搅拌均匀,趁热分装试管;放入高压锅灭菌,压力0.15~0.18MPa,温度为120~125℃保温30~60分钟,灭菌完成后,得到黄芪母种培养基;待温度降至70℃,将母种培养基移出高压锅,放置斜面,待试管中无水蒸气后进行接种,接种前将试管放入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照射30分钟,关闭紫外灯,开始接种食用菌母种,接种后的试管放置于培养箱中培养7~14天,培养温度20~25℃,湿度40~80%;(2)、黄芪配方液体菌种的制作分别取土豆150~200份、红糖或蔗糖10~15份、葡萄糖10~12份、硫酸镁1.0~1.5份、磷酸二氢钾1.5~2份、蛋白胨或酵母粉2~3份、维生素B11~2份、黄芪原药材25~100份或黄芪下脚料50~200份、水1000份,pH7.0;将黄芪下脚料于90~100℃以上水中浸泡2~4小时,将黄芪下脚料捞出去掉,然后放入切成薄片的土豆,加热煮沸,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红糖或蔗糖、葡萄糖、蛋白胨或酵母粉、维生素B1、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充分搅拌,分装到三角瓶中,放入高压锅灭菌,压力0.15~0.18MPa,温度为120~125℃保温30~60分钟,灭菌完成后,得到黄芪液体菌种培养基;待三角瓶中无水蒸气后进行接种,接种前将三角瓶放入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照射30~60分钟,关闭紫外灯,开始接种步骤(1)制作的黄芪食用菌母种,接种后的三角瓶放入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宇蒙秋霞于智勇徐全飞聂建军冯婉君潘保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