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拔棉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6460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拔棉秆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底部设有行走履带,所述行走履带一侧设有操作室,所述支撑座一侧设有扶禾板,所述扶禾板底部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操作室一侧,所述限位板底部设有拔秆装置,所述限位板顶部设有传输装置,所述支撑座顶部设有送料筒,所述传输装置与送料筒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拔秆装置,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拔秆杆表面的拔秆刀辊转动,对棉秆进行拔秆工作,电机逆时针转动,拔秆刀辊将拔出的棉秆带动至传输装置,通过设有传输装置,电动推杆推动滑动板移动接住拔秆刀辊所带起的棉秆,并将棉秆移动至传输带表面,传输带将其传输至送料筒内,达到简单高效的传输工作,避免了棉秆掉落的现象。

A cotton stalk pullout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tton stalk pullout device, including a supporting se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seat is provided with an operating room on one side of the walking track. One side of the suppor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plate, and a limit plate is provid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The limit plate is set on one side of the operating room, and the bottom of the limi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traw pullout. A transmission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limit plate, and a feeding cylinder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supporting seat, and the transmission device is communicated with a feeding cylinder. In the invention, the motor drives the rotating shaft to rotate to drive the stalk pullout knife roll on the surface of the stem and pullout the cotton stalk, the motor is turned against clockwise, and the cotton stalk pullout is driven to the transmission device by the pullout knife roll, and the electric push rod pushes the slide plate to take up the stem knife by moving the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cotton stalk is carried by the roller, and the cotton stalk is mov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transmission belt. The transmission belt is transmitted to the feeding tube to achieve simple and efficient transmission work and avoid the falling of cotton stal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拔棉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棉花种植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拔棉秆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棉秆资源非常丰富,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能源,伴随我国经济水平和工业技术的提高,其作为一种生物质原料被用于多种行业,棉秆的可利用价值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棉秆的收获率,实现棉秆的资源化和商品化,对促进国家能源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为提高棉秆的收获率,国内研制了基于多种拔秆原理的棉秆收获装备,但是这些拔棉秆装备存在棉秆拔净率低,作业效率低及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拔棉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拔棉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拔棉秆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底部设有行走履带,所述行走履带一侧设有操作室,所述支撑座一侧设有扶禾板,所述扶禾板底部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操作室一侧,所述限位板底部设有拔秆装置,所述限位板顶部设有传输装置,所述支撑座顶部设有送料筒,所述传输装置与送料筒连通,所述送料筒内壁顶部设有除土装置,所述送料筒另一侧连通有存放室,所述存放室设置于支撑座顶部。优选的,所述行走履带内部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外侧设有齿轮组,所述行走履带内部设有行走电机,所述驱动齿轮和齿轮组均通过传动齿轮与行走电机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扶禾板和限位板一侧均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于送料筒底部,所述扶禾板和限位板均为倾斜设置且与连接座铰接。优选的,所述拔秆装置包括转动轴、转动轴承、拔秆拨板、拔秆杆、连接杆、拔秆基座和拔秆刀辊,所述转动轴设置于限位板内侧,所述转动轴两侧均设有转动轴承,所述限位板表面设有电机,所述转动轴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承表面设有拔秆拨板,所述转动轴外侧设有拔秆杆,所述转动轴与拔秆杆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拔秆杆表面均匀设有拔秆基座,所述拔秆基座底部设有拔秆刀辊,所述拔秆刀辊形状设置为V形。优选的,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传输壳体、传输带、固定座、滑动板、限位板和电动推杆,所述传输壳体设置于限位板顶部,所述传输壳体顶部设有传输带,所述传输带表面均匀设有钉齿,所述传输壳体内部设有固定座,所述传输壳体一侧设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传输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一端设有限位板,所述固定座与滑动板之间设有电动推杆。优选的,所述送料筒内壁底部均匀设有传输面板,所述传输面板表面均匀设有通孔,所述送料筒底部设有储灰室,所述储灰室与通孔连通。优选的,所述除土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一液压升降杆、压缩辊、第二液压升降杆和压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送料筒内壁顶部,所述固定板底部均匀设有第一液压升降杆,所述第一液压升降杆底部设有压缩辊,所述第一液压升降杆一侧设有第二液压升降杆,所述第二液压升降杆底部设有压板。优选的,所述操作室一侧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设有深陷轮,所述操作室内部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包括多个控制开关、控制单元、信号接收器、信号处理器和信号传输器,所述控制面板均与行走电机、电机、传输带、电动推杆、第一液压升降杆和第二液压升降杆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设有拔秆装置,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拔秆杆表面的拔秆刀辊转动,对棉秆进行拔秆工作,电机逆时针转动,拔秆刀辊将拔出的棉秆带动至传输装置,通过设有传输装置,电动推杆推动滑动板移动接住拔秆刀辊所带起的棉秆,并将棉秆移动至传输带表面,传输带将其传输至送料筒内,达到简单高效的传输工作,避免了棉秆掉落的现象,通过设有除土装置,第一液压升降杆和第二液压升降杆分别工作对棉秆进行压紧工作,将其表面粘附的泥土压碎除去,并通过通孔存储在储灰室内,避免了棉秆表面泥土较多影响后续的处理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拔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除土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座、11存放室、2行走履带、21驱动齿轮、22齿轮组、23行走电机、3操作室、31支撑杆、32深陷轮、4扶禾板、5限位板、6拔秆装置、61转动轴、62转动轴承、63拔秆拨板、64拔秆杆、65连接杆、66拔秆基座、67拔秆刀辊、7传输装置、71传输壳体、72传输带、73固定座、74滑动板、75限位板、76电动推杆、8送料筒、81储灰室、9除土装置、91固定板、92第一液压升降杆、93压缩辊、94第二液压升降杆、95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拔棉秆装置,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底部设有行走履带2,所述行走履带2一侧设有操作室3,所述支撑座1一侧设有扶禾板4,所述扶禾板4底部设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设置于操作室3一侧,所述限位板5底部设有拔秆装置6,所述限位板5顶部设有传输装置7,所述支撑座1顶部设有送料筒8,所述传输装置7与送料筒8连通,所述送料筒8内壁顶部设有除土装置9,所述送料筒8另一侧连通有存放室11,所述存放室11设置于支撑座1顶部。所述行走履带2内部设有驱动齿轮21,所述驱动齿轮21外侧设有齿轮组22,所述行走履带2内部设有行走电机23,所述驱动齿轮21和齿轮组22均通过传动齿轮与行走电机23传动连接,所述扶禾板4和限位板5一侧均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于送料筒8底部,所述扶禾板4和限位板5均为倾斜设置且与连接座铰接,所述送料筒8内壁底部均匀设有传输面板,所述传输面板表面均匀设有通孔,所述送料筒8底部设有储灰室81,所述储灰室81与通孔连通,行走电机23工作带动齿轮组22和驱动齿轮21转动从而带动设备整体的移动。如图2所示的一种拔棉秆装置:所述拔秆装置6包括转动轴61、转动轴承62、拔秆拨板63、拔秆杆64、连接杆65、拔秆基座66和拔秆刀辊67,所述转动轴61设置于限位板5内侧,所述转动轴61两侧均设有转动轴承62,所述限位板5表面设有电机,所述转动轴61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承62表面设有拔秆拨板63,所述转动轴61外侧设有拔秆杆64,所述转动轴61与拔秆杆64之间设有连接杆65,所述拔秆杆64表面均匀设有拔秆基座66,所述拔秆基座66底部设有拔秆刀辊67,所述拔秆刀辊67形状设置为V形,电机带动转动轴61转动从而带动拔秆杆64表面的拔秆刀辊67转动,对棉秆进行拔秆工作,电机逆时针转动,拔秆刀辊67将拔出的棉秆带动至传输装置7。如图3所示的一种拔棉秆装置:所述传输装置7包括传输壳体71、传输带72、固定座73、滑动板74、限位板75和电动推杆76,所述传输壳体71设置于限位板5顶部,所述传输壳体71顶部设有传输带72,所述传输带72表面均匀设有钉齿,所述传输壳体71内部设有固定座73,所述传输壳体71一侧设有滑动板74,所述滑动板74与传输壳体71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74一端设有限位板75,所述固定座73与滑动板74之间设有电动推杆76,电动推杆76推动滑动板74移动接住拔秆刀辊67所带起的棉秆,并将棉秆移动至传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拔棉秆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拔棉秆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底部设有行走履带(2),所述行走履带(2)一侧设有操作室(3),所述支撑座(1)一侧设有扶禾板(4),所述扶禾板(4)底部设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设置于操作室(3)一侧,所述限位板(5)底部设有拔秆装置(6),所述限位板(5)顶部设有传输装置(7),所述支撑座(1)顶部设有送料筒(8),所述传输装置(7)与送料筒(8)连通,所述送料筒(8)内壁顶部设有除土装置(9),所述送料筒(8)另一侧连通有存放室(11),所述存放室(11)设置于支撑座(1)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拔棉秆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底部设有行走履带(2),所述行走履带(2)一侧设有操作室(3),所述支撑座(1)一侧设有扶禾板(4),所述扶禾板(4)底部设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设置于操作室(3)一侧,所述限位板(5)底部设有拔秆装置(6),所述限位板(5)顶部设有传输装置(7),所述支撑座(1)顶部设有送料筒(8),所述传输装置(7)与送料筒(8)连通,所述送料筒(8)内壁顶部设有除土装置(9),所述送料筒(8)另一侧连通有存放室(11),所述存放室(11)设置于支撑座(1)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拔棉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履带(2)内部设有驱动齿轮(21),所述驱动齿轮(21)外侧设有齿轮组(22),所述行走履带(2)内部设有行走电机(23),所述驱动齿轮(21)和齿轮组(22)均通过传动齿轮与行走电机(23)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拔棉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禾板(4)和限位板(5)一侧均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于送料筒(8)底部,所述扶禾板(4)和限位板(5)均为倾斜设置且与连接座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拔棉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秆装置(6)包括转动轴(61)、转动轴承(62)、拔秆拨板(63)、拔秆杆(64)、连接杆(65)、拔秆基座(66)和拔秆刀辊(67),所述转动轴(61)设置于限位板(5)内侧,所述转动轴(61)两侧均设有转动轴承(62),所述限位板(5)表面设有电机,所述转动轴(61)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承(62)表面设有拔秆拨板(63),所述转动轴(61)外侧设有拔秆杆(64),所述转动轴(61)与拔秆杆(64)之间设有连接杆(65),所述拔秆杆(64)表面均匀设有拔秆基座(66),所述拔秆基座(66)底部设有拔秆刀辊(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飞吴伦保王焘徐善龙汤明明邹文冬吴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汇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