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5862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第一联轴器、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外端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二联轴器内端设置有内凸柱,所述内凸柱外圆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联轴器中央设置有完全贯穿的轴孔,所述轴孔内设置有键槽,所述第一联轴器靠近边缘处设置有顶出孔,所述第一联轴器旁边设置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外端设置有轴套,所述第二联轴器内侧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边缘设置有完全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弹性体,所述第二联轴器靠近边缘部位设置有螺钉孔,所述第二联轴器外侧壁上设置有压板。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弹性体损坏后不会造成联轴器的损坏,同时安装、更换所述弹性体时不需要拆卸联轴器,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联轴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
技术介绍
联轴器是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在高速重载的动力传动中,有些联轴器还有缓冲、减振和提高轴系动态性能的作用。联轴器由两半部分组成,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联接。一般动力机大都借助于联轴器与工作机相联接。在一些设备传动中为了适应起动频繁、正反转、中高速、中等扭矩等的传动要求通常采用梅花弹性联轴器,弹性圈的使用寿命即是该种联轴器的寿命,同时在安装位置紧凑的空间安装梅花弹性联轴器比较困难费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第一联轴器、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外端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二联轴器内端设置有内凸柱,所述内凸柱外圆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联轴器中央设置有完全贯穿的轴孔,所述轴孔内设置有键槽,所述第一联轴器靠近边缘处设置有顶出孔,所述第一联轴器旁边设置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外端设置有轴套,所述第二联轴器内侧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边缘设置有完全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弹性体,所述第二联轴器靠近边缘部位设置有螺钉孔,所述第二联轴器外侧壁上设置有压板。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一联轴器加工成型为一体,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内凸柱的中心线重合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成型在所述内凸柱外圆上,所述凹槽为圆形槽,多个所述凹槽在所述内凸柱上形成梅花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顶出孔加工成型在所述第一联轴器上,所述顶出孔中线与所述凹槽中线重合,每个所述凹槽对应一个所述顶出孔。进一步的,所述轴套与所述第二联轴器加工成型为一体,所述轴套的厚度不小于8mm,所述轴套内部同样设置有所述轴孔和所述键槽。进一步的,所述内腔成型在所述第二联轴器内部,所述安装孔完全贯穿所述第二联轴器,所述安装孔的位置与所述凹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凹槽的直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镶嵌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弹性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联轴器的厚度,所述弹性体和所述压板安装后所述内凸柱外端面与所述内腔内端面之间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螺钉孔成型在所述第二联轴器上,所述压板为环形板,所述压板套在所述轴套外部后与所述第二联轴器端面接触,所述压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第二联轴器上。上述结构中,安装时,对传动轴与被传动轴找正,通过键将所述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及所述压板分别装入传动轴与被传动轴中,调整带动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二联轴器的轴向间隙,将所述弹性体通过所述安装孔装入所述第二联轴器内部,同过螺栓将所述压板紧固在所述第二联轴器侧面防止所述弹性体脱出,从而完成联轴器的安装,当所述弹性体磨损后更换所述弹性体时,拆掉所述第二联轴器侧面的螺栓将所述压板卸下,借助小短棍从所述第一联轴器侧面的所述顶出孔将所述弹性体顶出并更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弹性体损坏后不会造成联轴器的损坏,同时安装、更换所述弹性体时不需要拆卸联轴器,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的第一联轴器空间立体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的第一联轴器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的第一联轴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的第二联轴器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的第二联轴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联轴器;2、第二联轴器;3、弹性体;4、压板;5、轴孔;6、键槽;7、顶出孔;8、定位凸台;9、凹槽;10、内凸柱;11、安装孔;12、内腔;13、螺钉孔;14、轴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6所示,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第一联轴器1、第二联轴器2,第一联轴器1外端设置有定位凸台8,第二联轴器2内端设置有内凸柱10,内凸柱10外圆上设置有凹槽9,第一联轴器1中央设置有完全贯穿的轴孔5,轴孔5内设置有键槽6,第一联轴器1靠近边缘处设置有顶出孔7,第一联轴器1旁边设置有第二联轴器2,第二联轴器2外端设置有轴套14,第二联轴器2内侧设置有内腔12,内腔12边缘设置有完全贯穿的安装孔11,安装孔11内设置有弹性体3,第二联轴器2靠近边缘部位设置有螺钉孔13,第二联轴器2外侧壁上设置有压板4。进一步的,定位凸台8与第一联轴器1加工成型为一体,定位凸台8与内凸柱10的中心线重合在一起,凹槽9成型在内凸柱10外圆上,凹槽9为圆形槽,多个凹槽9在内凸柱10上形成梅花状结构,顶出孔7加工成型在第一联轴器1上,顶出孔7中线与凹槽9中线重合,每个凹槽9对应一个顶出孔7,轴套14与第二联轴器2加工成型为一体,轴套14的厚度不小于8mm,轴套14内部同样设置有轴孔5和键槽6,内腔12成型在第二联轴器2内部,安装孔11完全贯穿第二联轴器2,安装孔11的位置与凹槽9的位置相对应,安装孔11与凹槽9的直径相同,弹性体3镶嵌在安装孔11内,弹性体3的长度大于第二联轴器2的厚度,弹性体3和压板4安装后内凸柱10外端面与内腔12内端面之间有间隙,螺钉孔13成型在第二联轴器2上,压板4为环形板,压板4套在轴套14外部后与第二联轴器2端面接触,压板4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联轴器2上。上述结构中,安装时,对传动轴与被传动轴找正,通过键将第一联轴器1、第二联轴器2及压板4分别装入传动轴与被传动轴中,调整带动第一联轴器1与第二联轴器2的轴向间隙,将弹性体3通过安装孔11装入第二联轴器2内部,同过螺栓将压板4紧固在第二联轴器2侧面防止弹性体3脱出,从而完成联轴器的安装,当弹性体3磨损后更换弹性体3时,拆掉第二联轴器2侧面的螺栓将压板4卸下,借助小短棍从第一联轴器1侧面的顶出孔7将弹性体3顶出并更换。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联轴器、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外端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二联轴器内端设置有内凸柱,所述内凸柱外圆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联轴器中央设置有完全贯穿的轴孔,所述轴孔内设置有键槽,所述第一联轴器靠近边缘处设置有顶出孔,所述第一联轴器旁边设置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外端设置有轴套,所述第二联轴器内侧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边缘设置有完全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弹性体,所述第二联轴器靠近边缘部位设置有螺钉孔,所述第二联轴器外侧壁上设置有压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联轴器、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外端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二联轴器内端设置有内凸柱,所述内凸柱外圆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联轴器中央设置有完全贯穿的轴孔,所述轴孔内设置有键槽,所述第一联轴器靠近边缘处设置有顶出孔,所述第一联轴器旁边设置有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外端设置有轴套,所述第二联轴器内侧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边缘设置有完全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弹性体,所述第二联轴器靠近边缘部位设置有螺钉孔,所述第二联轴器外侧壁上设置有压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一联轴器加工成型为一体,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内凸柱的中心线重合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成型在所述内凸柱外圆上,所述凹槽为圆形槽,多个所述凹槽在所述内凸柱上形成梅花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孔加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云辉陈志军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