篷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5717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教堂篷房包括支架系统,支架系统包括横梁、立柱、底座、前框架和后框架;前框架和后框架均呈三角状,多根立柱竖立地连接在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上;多根横梁连接于前框架与后框架之间;篷布系统,篷布系统包括顶部篷布和墙面篷布,顶部篷布连接在前框架和后框架上,且顶部篷布被支撑于多根横梁之上;墙面篷布连接在前框架上。前框架和后框架的三角结构采用清晰的宗教象征,如同从地面生长出来,拔地而起,顶部的三角直指天空。前框架和后框架的三角结构使教堂篷房与地面形成倾斜角,从而具有良好的抗风雪能力。教堂篷房采用篷布代替沉重的墙体,故教堂篷房更具备转移能力,适用性更强。

Covered house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a support system for the church, which includes a beam, a column, a base, a front frame and a rear frame; a front frame and a rear frame are triangular in shape. A number of columns are vertically connected to the first inclined beam and second inclined beams; a number of beams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front frame and the rear frame; the tarpaulin system, the canopy The cloth system consists of top tarpaulins and wall tarpaulins. The top tarpaulin is connected to the front frame and rear frame, and the top tarpaulin is supported over a number of beams; the wall tarpaulin is connected to the front frame. The triangular structure of the front frame and the rear frame adopts a clear religious symbol, which rises from the ground and rises from the ground, with the top triangle pointing to the sky. The triangular structure of the front frame and the rear frame causes the church tent to form a tilting angle with the ground, thereby having a good ability to resist wind and snow. The church tent is replaced by a tarpaulin instead of a heavy wall, so the church tent has more transfer ability and stronger appl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篷房
本技术涉及篷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篷房。
技术介绍
现有的篷房采用矩形支架和人字顶支架的结合组成篷房支架,再加以安装篷布、地板和墙体单元等组成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各类篷房。现需要一种能供人们举办活动,还能供信仰者进行集会、祷告等宗教活动的移动篷房。在满足具有等同于教堂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同时需要篷房具有可移动,拆卸及安装便捷的特点,篷房的结构稳固性也必须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稳固且适用于宗教活动的篷房。本技术提供的篷房包括支架系统,支架系统包括横梁、立柱、底座、前框架和后框架;前框架包括对称设置在前框架两侧的两根第一斜梁,两根第一斜梁均相对于其所在的支撑面倾斜设置,两根第一斜梁的上端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夹角顶部;后框架包括对称设置在后框架两侧的两根第二斜梁,两根第二斜梁均相对于其所在的支撑面倾斜设置,两根第二斜梁的上端相互连接形成第二夹角顶部;多根立柱竖立地连接在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上,底座设置在立柱的下端、第一斜梁的下端和第二斜梁的下端;多根横梁连接于前框架与后框架之间,且一根横梁连接于第一夹角顶部与第二夹角顶部之间;篷布系统,篷布系统包括顶部篷布和墙面篷布,顶部篷布连接在前框架和后框架上,且顶部篷布被支撑于多根横梁之上;墙面篷布连接在前框架上。由上述方案可见,前框架和后框架的三角结构采用清晰的基督教象征,如同从地面生长出来,拔地而起,顶部的三角直指天空。前框架和后框架的三角结构使篷房与地面形成倾斜角,从而具有良好的抗风雪能力。篷房采用篷布代替沉重的墙体,故篷房更具备转移能力,适用性更强。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于前框架与后框架之间的多根横梁相互平行。由上可见,多根横梁相互平行可使支架系统更为稳固。进一步的方案是,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梁。由上可见,立柱之间通过横梁相互固定约束,支架系统更为稳固。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斜梁呈弯折状,且第一斜梁在弯折处的两侧形成第一斜梁段和第二斜梁段;第二斜梁呈弯折状,且第二斜梁在弯折处的两侧形成第三斜梁段和第四斜梁段。由上可见,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的弯折设置使支架系统整体更符合教堂的外观设计。进一步的方案是,顶部篷布在支架系统两侧的下端均设置有半圆缺口。进一步的方案是,墙面篷布上设置有多个透光窗,透光窗采用透光材料制成。再进一步的方案是,立柱与第一斜梁之间以及立柱与第二斜梁之间均连接有拼接板。由上可见,立柱与斜梁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同时便于拆卸。进一步的方案是,前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十字架装饰件。由上可见,十字架装饰件的设置使篷房更具有基督教象征意义。进一步的方案是,篷房还包括人字顶篷房部,人字顶篷房部包括有矩形支架、人字顶支架和人字顶篷布,人字顶支架设置在矩形支架的顶部,人字顶篷布被支撑于人字顶支架上;人字顶篷房部设置在后框架的后方,且后框架与矩形支架连接到同一个底座上。由上可见,人字顶篷房部的设置对篷房的使用空间进行有效扩充,同时支架系统和矩形支架之间采用共用的底座,使支架系统与矩形支架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进一步的方案是,立柱与底座之间螺栓连接固定,矩形支架与底座之间螺栓连接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篷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篷房第一实施例中支架系统的结构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2中D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篷房第二实施例中支架系统和人字顶篷房部的结构图。图8为图7中E处的放大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篷房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篷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篷房整体呈三角形,篷房的中央顶部的夹角凸起处设置有十字架装饰件4,直指天空的三角形轮廓和设置在篷房顶部的十字架装饰件4用于符合特定宗教象征意义。篷房包括支架系统1和篷布系统,篷布系统包括顶部篷布2和墙面篷布3。支架系统1包括有前框架10和后框架20,前框架10和后框架20均呈三角状设置,前框架10和后框架20轮廓相同,二者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且并排设置。顶部篷布2连接在前框架10和后框架20上,前框架10和后框架20之间形成一定空间,顶部篷布2在该空间上方形成遮挡。顶部篷布2在支架系统1两侧的下端均设置有一个半圆缺口22,墙面篷布3上设置有多个采用透光材料制成透光窗31。结合图2,图2为本技术篷房第一实施例中支架系统的结构图。支架系统还包括横梁40、立柱30和底座50。前框架10包括对称设置在前框架10两侧的两根第一斜梁100,两根第一斜梁100均倾斜于第一斜梁100所处的支撑面设置,两根第一斜梁100的上端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夹角顶部11,十字架装饰件4设置在第一夹角顶部11上。后框架20轮廓与前框架10完全相同,后框架20包括对称设置且倾斜设置在后框架两侧的两根第二斜梁200,两根第二斜梁200均倾斜于第二斜梁200所处的支撑面设置,两根第二斜梁200的上端相互连接形成第二夹角顶部21。顶部篷布2被支撑于多根横梁40之上,墙面篷布3连接在前框架10上。结合图3、4、5和6,图3、4、5和6分别为图2中A、B、C和D处的放大图。第一斜梁100呈弯折状,且第一斜梁100在弯折处101的两侧形成第一斜梁段110和第二斜梁段120,相同地,第二斜梁200呈弯折状,且第二斜梁200在弯折处201的两侧形成第三斜梁段210和第四斜梁段220。前框架10的两个第一斜梁100或是后框架20的两个第二斜梁200均由两根竖立设置的立柱30所支撑,以第一斜梁100为例,立柱30通过拼接板60螺栓连接到第一斜梁100上,相同地立柱30与第二斜梁200之间也连接有拼接板60。前框架10和后框架20均由共四根立柱30支撑,立柱30的下端均连接有一个底座50,第一斜梁100的下端和第二斜梁200的下端均连接有一个底座50,底座50上设置有一个连接座51,立柱30、第一斜梁100或第二斜梁200的下端与连接座5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同在前框架10上的相邻的两根立柱30之间连接有横梁40,同在后框架20上的相邻的两根立柱30之间连接有横梁40,连接在立柱30之间的多根横梁40之间相互平行。前框架10与后框架20之间连接有多根横梁40,第一夹角顶部11和第二夹角顶部21之间连接有一根横梁40,弯折处101和弯折处201之间连接有一根横梁40,在第一斜梁100和第二斜梁200之间多处地方还连接有横梁40,本申请中定义的横梁40指实质的横梁和连接方式与横梁实质相同的檩条41。连接在前框架10和后框架20之间的多根横梁40和檩条41相互平行。篷房第二实施例参见图7和图8,图7为本技术篷房第二实施例中支架系统和人字顶篷房部的结构图,图8为图7中E处的放大图。支架系统和篷布系统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故不赘述。篷房除了具有支架系统400和篷布系统(图中未示出)外,还设置有人字顶篷房部300,人字顶篷房部300包括有矩形支架310、人字顶支架320和人字顶篷布(图中未示出),矩形支架310包括呈矩形阵列布置的四根立柱322以及设置在每根立柱322下的底座;人字顶支架320连接支撑于四根立柱322上,人字顶篷布被支撑于人字顶支架320上。人字顶篷房部300设置在支架系统4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篷房

【技术保护点】
1.篷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系统,所述支架系统包括横梁、立柱、底座、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前框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前框架两侧的两根第一斜梁,两根所述第一斜梁均相对于该第一斜梁所在的支撑面倾斜设置,两根所述第一斜梁的上端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夹角顶部;所述后框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后框架两侧的两根第二斜梁,两根所述第二斜梁均相对于该第二斜梁所在的支撑面倾斜设置,两根所述第二斜梁的上端相互连接形成第二夹角顶部;多根所述立柱竖立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斜梁和所述第二斜梁上,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下端、所述第一斜梁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斜梁的下端;多根所述横梁连接于所述前框架与所述后框架之间,且一根所述横梁连接于所述第一夹角顶部与所述第二夹角顶部之间;篷布系统,所述篷布系统包括顶部篷布和墙面篷布,所述顶部篷布连接在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上,且所述顶部篷布被支撑于多根所述横梁之上;所述墙面篷布连接在所述前框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篷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系统,所述支架系统包括横梁、立柱、底座、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前框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前框架两侧的两根第一斜梁,两根所述第一斜梁均相对于该第一斜梁所在的支撑面倾斜设置,两根所述第一斜梁的上端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夹角顶部;所述后框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后框架两侧的两根第二斜梁,两根所述第二斜梁均相对于该第二斜梁所在的支撑面倾斜设置,两根所述第二斜梁的上端相互连接形成第二夹角顶部;多根所述立柱竖立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斜梁和所述第二斜梁上,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下端、所述第一斜梁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斜梁的下端;多根所述横梁连接于所述前框架与所述后框架之间,且一根所述横梁连接于所述第一夹角顶部与所述第二夹角顶部之间;篷布系统,所述篷布系统包括顶部篷布和墙面篷布,所述顶部篷布连接在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上,且所述顶部篷布被支撑于多根所述横梁之上;所述墙面篷布连接在所述前框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篷房,其特征在于:连接于所述前框架与所述后框架之间的多根所述横梁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篷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所述横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篷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维民符加海孔杰梁兴庆吕鸿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丽日帐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