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触控面板及OLED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5611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OLED触控面板及OLED触控装置。所述OLED触控面板包括:OLED显示层,所述OLED显示层包括阴极以及设置在所述阴极一侧的封装层;触控层,设置在封装层远离所述阴极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链,所述第一电极链包括多个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链,所述第二电极链包括多个电连接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链与所述第一电极链交叉绝缘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屏蔽电极,所述第一屏蔽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封装层之间,用于和所述阴极形成第一电场,以提高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交互电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OLED触控面板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OLED touch panel and OLED touch control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OLED touch panel and a OLED touch device. The OLED touch panel includes: a OLED display layer, the OLED display layer including a cathode and an encapsulation layer set at the side of the cathode; the touch layer is set in the package layer away from the side of the cathode, and the touch layer includes a first electrode chain arranged at a plurality of intervals, and the first electrode chain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s. An electrode, a second electrode chain arranged at multiple intervals,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chain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electrically connected second electrodes, the second electrode chain is intersecting with the first electrode chain, at least one first shield electrode, and the first shield electrod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package layer, and is used for the use of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package layer. The cathode forms the first electric field to increase the interaction capacitance between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The OLED touch panel of the invention has higher detection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OLED触控面板及OLED触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OLED触控面板及OLED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riginal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由于具备自发光,不需要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画质均匀,反应速度快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当OLED显示面板应用在触控装置中时,通常在OLED显示面板封装之后,再将触控模组贴合到OLED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之上。然而,此种结构,触控模组距离OLED显示面板较近,OLED显示面板的阴极对触控模组中的驱动信号产生影响,从而降低了触控模组中的交互电容值,使得触控检测不够灵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OLED触控面板。所述OLED触控面板包括:OLED显示层,所述OLED显示层包括阴极以及设置在所述阴极一侧的封装层;触控层,设置在封装层远离所述阴极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链,所述第一电极链包括多个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链,所述第二电极链包括多个电连接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链与所述第一电极链交叉绝缘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屏蔽电极,所述第一屏蔽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封装层之间,用于和所述阴极形成第一电场,以提高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交互电容。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的OLED触控面板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封装层之间设置第一屏蔽电极,所述第一屏蔽电极与所述阴极之间形成第一电场,可以使得所述阴极对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影响减弱,进而提高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交互电容,进而增强了触控检测时的灵敏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OLED触控装置。所述OLED触控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OLED触控面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OLED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OLED触控面板的电场线的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OLED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沿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OLED触控面板的电场线的分布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OLED触控面板中相邻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分解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OLED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方案进行详细描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OLED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OLED(Original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面板10包括层叠设置的:OLED显示层100以及触控层300。所述OLED显示层100包括阴极133以及设置在所述阴极133一侧的封装层150;触控层300,设置在封装层150远离所述阴极133的一侧,所述触控层3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链310,所述第一电极链310包括多个电连接的第一电极311;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链330,所述第二电极链330包括多个电连接的第二电极331,所述第二电极链330与所述第一电极链310交叉绝缘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屏蔽电极350,所述第一屏蔽电极35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311与所述封装层150之间,用于和所述阴极133形成第一电场,以提高所述第一电极311与所述第二电极331之间的交互电容。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链3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沿第二方向D2间隔排布。所述第二电极链330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D1间隔排布。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D1为X方向,所述第二方向D2为Y方向;或者,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D1为Y方向,所述第二方向D2为X方向。具体地,所述OLED显示层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薄膜晶体管层110、发光层130以及封装层150。所述薄膜晶体管层110包括包括呈矩阵分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层130的发光的情况。具体地,所述发光层130还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131、发光材料层132以及阴极133。所述阳极131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连接(通常是薄膜晶体管中的漏极),以接收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阳极131提供空穴,所述阴极133上加载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阴极133提供电子,所述阳极131提供的空穴以及所述阴极133提供的电子在所述发光材料层132中复合以发光。通常而言,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正电压,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负电压。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的OLED触控面板10在所述第一电极311与所述封装层150之间设置第一屏蔽电极350,所述第一屏蔽电极350与所述阴极133之间形成第一电场,可以使得所述阴极133对所述第一电极311之间的影响减弱,进而提高所述第一电极311与所述第二电极331之间的交互电容,进而增强了触控检测时的灵敏度。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屏蔽电极350加载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极311加载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极性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大小相等。通过在所述第一屏蔽电极350上加载第一电压,在所述第一电极311上加载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极性相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屏蔽电极350以及所述第一电极311之间的电场线相互排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电极311的电场线更多地和所述第二电极331进行耦合(请参阅图3),从而提高了所述第一电极311与所述第二电极331之间的交互电容,以便提高触控检测时的检测灵敏度。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大小相同时,所述第一屏蔽电极350以及所述第一电极311之间的电场线完全相互排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电极311的电场线最大程度地和所述第二电极331进行耦合(请参阅图3),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第一电极311与所述第二电极331之间的交互电容,进一步提高触控检测时的检测灵敏度。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311与所述第一屏蔽电极350电连接到同一根信号线上,以接收电压大小相同的电压。所述第一电极链310还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OLED触控面板及OLED触控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OLED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触控面板包括:OLED显示层,所述OLED显示层包括阴极以及设置在所述阴极一侧的封装层;触控层,设置在封装层远离所述阴极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链,所述第一电极链包括多个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链,所述第二电极链包括多个电连接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链与所述第一电极链交叉绝缘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屏蔽电极,所述第一屏蔽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封装层之间,用于和所述阴极形成第一电场,以提高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交互电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LED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触控面板包括:OLED显示层,所述OLED显示层包括阴极以及设置在所述阴极一侧的封装层;触控层,设置在封装层远离所述阴极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链,所述第一电极链包括多个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链,所述第二电极链包括多个电连接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链与所述第一电极链交叉绝缘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屏蔽电极,所述第一屏蔽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封装层之间,用于和所述阴极形成第一电场,以提高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交互电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电极加载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极加载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极性相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大小相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OLED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屏蔽电极电连接到同一根信号线上,以接收电压大小相同的电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链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一屏蔽电极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阴极一侧,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屏蔽电极同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