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排除气泡法的电铸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558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真空排除气泡法电铸属电铸技术。它是将电铸工作箱(7)密封,通电电铸后,用真空泵(8)逐渐抽出密封电铸工作箱内的空气,使箱内产生负压,使得滞留在阴极表面上的微小气泡体积变大,所受浮力变大,从而脱离阴极表面,浮出水面。并通过由进气电磁阀(9)控制的进气管(5)周期性地将空气引入电铸工作槽(6)的溶液中,使溶液产生剧烈运动,对阴极表面进行搅拌和冲刷,从而达到迅速、及时彻底的排除气泡的目的、降低,消除溶液的浓差极化,加快金属沉积速度,保证铸层质量。(*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真空排除汽泡法电铸属电铸技术。现在进行的电铸都是在常压下进行,在电铸过程中,与金属离子在阴极电沉积同时,会有气体在阴极表面上折出,这种气体会以气泡形式滞留在阴极表面,阻碍金属沉积,造成铸件表面出现麻点针孔等缺陷,常常会导致电铸失败。为排除这种气泡,生产中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添加润湿剂法。它是降低电极与溶液间界面张力,减小气泡的润湿接触角,从而增加气汽泡脱离电极表面的可能。这种方法在于润湿剂消耗快需要经常补充调整,不易维护,而且会对铸层产生不良影响。另一种是冲刷阴极表面法,这种方法对于形状复杂芯模或较大芯模效果不理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及时地排除滞留气泡,提高铸层质量和铸层速度,且不受芯模形状,大小限制的,易于维护的真空排除气泡法电铸。本专利技术的真空排除气泡法是将电铸工作箱密封,通电电铸后,用真空泵逐渐抽去电铸工作箱内的空气,使箱内产生负压,使得滞留在阴极表面上的微小气泡体积迅速变大,所受浮力变大,从而脱离阴极表面,浮出水面。同时,又周期性地开闭进气电磁阀,利用箱内外压差将空气引入电铸工作槽内的溶液中,使溶液产生剧烈运动,对阴极表面进行搅拌和冲刷,以加强排除气泡效果,降低、消除浓差极化,提高允许工作电流,加快金属沉积速度,保证铸层质量。这种工作方式,不需要任何添加剂,不改变溶液成份,易于维护,易于实现自动化,排除气泡及时,彻底,电铸速度快,铸层质量好,且不受芯模形状所限。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真空排除气泡法电铸原理图。它由电解液箱(1),电解液泵(2),进液电磁阀(3),回液电磁阀(4),进气管(5),电铸工作槽(6),密封工作箱(7),真空泵(8)和进气电磁阀-->(9)所组成。电铸工作槽(6)设置在密封工作箱(7)内,由进气电磁阀(9)控制的园周上布满小孔的进气管(5)置于电铸工作槽(6)内靠近底部处。其基本工作原理及过程是,当通电电铸后,用真空泵(8)逐渐抽出密封工作箱(7)内的空气,使箱内出现负压,使得滞留在阴极表面上的微小气泡体积迅速变大,所受浮力增大,从而脱离阴极表面,浮出水面。待密封工作箱(7)内出现足够负压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开启进气电磁阀(9),利用箱内外压差,通过进气管(5)将空气迅速引入电铸工作槽(6)的溶液中,使溶液产生剧烈运动,对阴极表面进行搅拌、冲刷,更进一步加强排除气泡的效果,同时降低、消除溶液的浓差极化,提高电铸速度,保证电铸质量。待真空接近为零时,启动电解液泵(2),并同时开启进液电磁阀(3)和回液电磁阀(4),更换溶液。之后,再启动真空泵抽气。由此而周而复始地,直至获得足够厚度铸层为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排除包泡法电铸,其特征在于将电铸工作箱密封,通电电铸后,用真空泵逐渐抽出电铸工作箱内的空气,使箱内产生负压,同时又利用箱内外压差,通过进气管周期性将空气引入电铸工作槽内的溶液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真空排除气泡法电铸,其特征在于将电铸工作箱密封,通电电铸后,用真空泵逐渐抽出电铸工作箱内的空气,使箱内产生负压,同时又利用箱内外压差,通过进气管周期性将空气引入电铸工作槽内的溶液中。2、一种真空排除气泡法电铸包括电解液箱(1),电解液泵(2),进液电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荻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