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逃生性能改良的高层建筑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4399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0:54
一种逃生性能改良的高层建筑物,该建筑物中相邻楼层的楼层隔板上嵌设有至少一火灾紧急逃生装置,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包括嵌设于楼层隔板的本体框架、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一盖板装置、第二盖板装置以及具有一逃生滑道的柔性管/袋,所述柔性管/袋的上端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内,所述柔性管/袋的常规直径为250毫米~350毫米,所述柔性管/袋的最大扩张直径为550毫米~650毫米。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在数秒之内将逃生滑道准备完成,进行人员逃生,它能够保证使用者免受火、烟、热的伤害,并且整个过程均在室内进行,因而能够极大便利于老弱病残的逃生操作,而且逃生过程不会存在任何危险。

A high-rise building with improved escape performance

A high-rise building with improved escape performanc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fire emergency escape device embedded in the adjacent floor of the building. The fire emergency escape device includes a body frame embedded in a floor partition, a first opening, a second opening, a first cover plate mounting, a second cover plate device, and one flee. The flexible pipe / bag of the raw slideway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flexible pipe / bag, the conventional diameter of the flexible pipe / bag is 250 millimeter to 350 millimeter, and the maximum expansion diameter of the flexible pipe / bag is 550 mm to 650 millimeter. In the case of a fire, the invention can complete the escape track in a few seconds and escape. It can ensure that the user is free from fire, smoke and heat, and the whole process is carried out indoors, so it can greatly facilitate the escape operation of the old and the weak and the disabled, and the escape process does not have any d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逃生性能改良的高层建筑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物,尤其是指一种逃生性能改良的高层建筑物。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越建越多,越建越高,高楼火灾也频频发生。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安全通道被滚滚浓烟和烈焰封住,居住在高楼上的人很难逃脱火海。有的会自制绳索逃生,有的顺着外墙管道下滑,发生坠落险情的情况在所难免。有的忍受不了高温炙烤,选择跳楼,死伤现场惨不忍睹。而更多的人无路可逃,窒息而死。目前的火灾消防云梯和水龙,由于设备的局限,基本满足不了50米以上高层建筑的火灾救助。2010年发生在上海的高楼大火中,火灾至上而下,由于消防云梯和消防水龙达不到火灾楼层的高度,致使数百人火场丧生,是我们记忆犹新的惨痛实例。残酷的事实令我们急于寻求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有鉴于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110144148.9)披露了一种高楼救生梯,其在逃生时主要用箱盖外救生锤击碎封孔玻璃,箱盖开启,拴好救生腰带和伸缩式安全带,从折叠梯下行至下层楼层,重复上层楼层救生梯操作,最后到达地面。以上救生梯虽然能为消防领域增加了一个便捷逃生途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有以下不足之处:1、逃生者需要通过建筑物外部实现逃生,老弱病残容易因为恐高而不敢或者不能及时使用;2、操作难度大,危险性强,不能应用于阳台全封闭的房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逃生性能改良的高层建筑物,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高楼存在的火灾逃生难度大及需要克服心理障碍的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逃生性能改良的高层建筑物,该建筑物中相邻楼层的楼层隔板上嵌设有至少一火灾紧急逃生装置,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包括嵌设于楼层隔板的本体框架、设置于该本体框架上端并与上层楼层地板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设置于该本体框架下端并与下层楼层天花板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开口、盖设于该第一开口位置的第一盖板装置、盖设于该第二开口位置的第二盖板装置以及具有一逃生滑道的柔性管/袋,所述柔性管/袋的上端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内,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柔性管/袋的下端伸出第二开口后并抵到接近下层楼层地板空间位置,第二使用状态时,所述柔性管/袋收纳并容置于所述本体框架内,所述柔性管/袋的常规直径为250毫米~350毫米,所述柔性管/袋的最大扩张直径为550毫米~650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安装于每层住户的阳台或者入户花园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管/袋由外到内依次包括防火外层、弹性中间层以及伸展内层,所述防火外层为防火玻璃纤维层,其可以承受550和600°C之间的恒定温度,并在810°C左右熔化;所述弹性中间层是弹性纤维层,其静止形态的直径大约为300毫米,但是当逃生人员经过时,能够扩展到600毫米,该弹性纤维层用于帮助逃生人员调节向下传输的速度;所述伸展内层为kevlar纤维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板装置包括一上盖板以及一锁固单元,所述本体框架包括嵌设于上层楼层地板的第一边框、嵌设于下层楼层天花板的第二边框以及用于连接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主体支撑框,所述上盖板一侧枢接于所述第一边框,所述锁固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上盖板另一侧的上锁固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撑框上的下锁固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盖板装置包括一下盖板,所述主体支撑框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上盖板和下盖板同时打开或闭合的联动控制单元。进一步的,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还包括一监控组件,该监控组件包括至少一传感器、一控制器、一无线发射器以及一蓄电池,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使能端相连,所述无线发射器的使能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为一用于感测锁固单元动作的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为一用于感测联动控制单元动作的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监控组件还包括一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无线接收器,所述锁固单元为电子锁固单元,该电子锁固单元的使能端连接于所述控制器上。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和操作均极为方便,通过直接在楼层隔板设置本体框架,当楼层遭遇火灾时,使用者可以直接打开第一盖板装置和第二盖板装置,使得柔性管/袋降落到楼下,从而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在数秒之内将逃生滑道准备完成,进行人员逃生,它能够保证使用者免受火、烟、热的伤害,并且整个过程均在室内进行,因而能够极大便利于老弱病残的逃生操作,而且逃生过程不会存在任何危险。2、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将柔性管/袋设置成三层结构,使用者在进行紧急逃生时,可以坐在第一开口处的边缘,使他们的脚和小腿处于逃生滑道中,此时,使用者将感觉到逃生滑道抓住其下肢,并将其腿部放在逃生滑道上,使用者用双手支撑体重的同时,将自己的身体放在逃生滑道内,让双腿完全伸入逃生滑道,一旦使用者的肩膀进入了逃生滑道,使用者将其手和手臂靠在逃生滑道的壁上,这个动作和使用者将腿弯曲在臀部的动作共同作用会使其停下来,使用者可以通过放松对逃生滑道的压力,来起到控制自身加速下滑的作用,同时,使用者可以增加压力对逃生滑道的压力,来起到缓慢下降的作用,而且通过施加足够的压力,甚至可以完全停下来,坐在那里,因此,通过上述的三层结构,使用者完全可以掌控他们下滑的速度。3、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监控组件,可以便于对楼层中各个火灾紧急逃生装置进行监控,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控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情况,有效防止各个火灾紧急逃生装置被非法滥用。4、在本专利技术中,各个火灾紧急逃生装置还可以设置成由火灾指挥部门终端控制才能开启的工作模式,当需要火灾时,火灾指挥部门可以向各个火灾紧急逃生装置的无线接收器发送解锁命令,使得电子锁固单元进行解锁,号召业主紧急逃生,发布火灾逃生指令,对于火灾逃生的大数据分析和指挥控制提供极大的便利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的电路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逃生性能改良的高层建筑物,该建筑物中相邻楼层的楼层隔板上嵌设有至少一火灾紧急逃生装置,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安装于每层住户的阳台或者入户花园位置。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包括嵌设于楼层隔板1的本体框架2、设置于该本体框架2上端并与上层楼层地板1a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20、设置于该本体框架2下端并与下层楼层天花板1b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开口21、盖设于该第一开口20位置的第一盖板装置3、盖设于该第二开口21位置的第二盖板装置4以及具有一逃生滑道50的柔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逃生性能改良的高层建筑物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逃生性能改良的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该建筑物中相邻楼层的楼层隔板上嵌设有至少一火灾紧急逃生装置,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包括嵌设于楼层隔板的本体框架、设置于该本体框架上端并与上层楼层地板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设置于该本体框架下端并与下层楼层天花板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开口、盖设于该第一开口位置的第一盖板装置、盖设于该第二开口位置的第二盖板装置以及具有一逃生滑道的柔性管/袋,所述柔性管/袋的上端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内,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柔性管/袋的下端伸出第二开口后并抵到接近下层楼层地板空间位置,第二使用状态时,所述柔性管/袋收纳并容置于所述本体框架内,所述柔性管/袋的常规直径为250毫米~350毫米,所述柔性管/袋的最大扩张直径为550毫米~650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逃生性能改良的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该建筑物中相邻楼层的楼层隔板上嵌设有至少一火灾紧急逃生装置,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包括嵌设于楼层隔板的本体框架、设置于该本体框架上端并与上层楼层地板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设置于该本体框架下端并与下层楼层天花板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开口、盖设于该第一开口位置的第一盖板装置、盖设于该第二开口位置的第二盖板装置以及具有一逃生滑道的柔性管/袋,所述柔性管/袋的上端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内,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柔性管/袋的下端伸出第二开口后并抵到接近下层楼层地板空间位置,第二使用状态时,所述柔性管/袋收纳并容置于所述本体框架内,所述柔性管/袋的常规直径为250毫米~350毫米,所述柔性管/袋的最大扩张直径为550毫米~650毫米。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逃生性能改良的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安装于每层住户的阳台或者入户花园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逃生性能改良的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管/袋由外到内依次包括防火外层、弹性中间层以及伸展内层,所述防火外层为防火玻璃纤维层,其可以承受550和600°C之间的恒定温度,并在810°C左右熔化;所述弹性中间层是弹性纤维层,其静止形态的直径大约为300毫米,但是当逃生人员经过时,能够扩展到600毫米,该弹性纤维层用于帮助逃生人员调节向下传输的速度;所述伸展内层为kevl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临峰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