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建明专利>正文

一种高楼人员快速安全逃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78021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6:59
一种高楼人员快速安全逃生系统,包括建筑母体,距建筑母体3-10米处设置有与建筑母体相配合的逃生电梯,所述逃生电梯通过若干逃生走廊与建筑母体相连通;所述逃生电梯包括轿厢)和电梯井,所述电梯井内设置有送水管道、以及与送水管道相连通的喷淋装置A;所述电梯井底部还设置有排水口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于目前的各大电梯生产与施工企业,以及建筑施工集团拥有,推广应用到所有的高层建筑上。以后国家由于涉及到高层建筑安全方面很可能会实行强制性的高空建筑安全逃生规范出台,各大院校与建筑设计单位都会把高空疏散逃生系统设计到图纸,这样就有利于疏散逃生装置的推广与普及,而最安全与实用的疏散逃生莫过于此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高楼人员快速安全逃生系统,包括建筑母体,距建筑母体3-10米处设置有与建筑母体相配合的逃生电梯,所述逃生电梯通过若干逃生走廊与建筑母体相连通;所述逃生电梯包括轿厢)和电梯井,所述电梯井内设置有送水管道、以及与送水管道相连通的喷淋装置A;所述电梯井底部还设置有排水口A。本技术适合于目前的各大电梯生产与施工企业,以及建筑施工集团拥有,推广应用到所有的高层建筑上。以后国家由于涉及到高层建筑安全方面很可能会实行强制性的高空建筑安全逃生规范出台,各大院校与建筑设计单位都会把高空疏散逃生系统设计到图纸,这样就有利于疏散逃生装置的推广与普及,而最安全与实用的疏散逃生莫过于此方法。【专利说明】一种高楼人员快速安全逃生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高楼人员快速安全逃生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国际国内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恐怖、地震等危险因素也日益上升,从近期的高层建筑火灾案例可以看出我国消防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难于满足消防现实斗争的需要,每一次重大灾害导致的群死群伤事件,都使无数个家庭痛不欲生。纵观全球,对于高层及超高层的建筑进行人员疏散救援也是一个公认的世界性难题。美国9.11和上海2010.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消防救援提出了许多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高层建筑的火灾应急疏散逃生则是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众多高层发生恐怖、地震、火灾等案例来看,在建筑中配备多种形式的逃生救援设备,保证受困人员能够有效的自救和互救,快速疏散到安全区域,是我们必须达到的首要目标。 随着世界范围内高层建筑不断增多,高层建筑灭火和逃生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很多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不同的技术层面出发研制出了种类繁多的逃生设备。除一些常规设备以外,目前已开发出了多种新型逃生设备。 日本研制出了一种不锈钢螺旋型室外楼梯,人员可通过楼梯滑下,滑梯结构简单,但是该装置过多地占用室外空间,影响建筑物的美观,一旦房间内着火,该装置不能防烟防热,无法保证逃生人员的安全,并且该装置长久地置于室外,室外的恶劣环境,为其维护和保养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其结构本身的局限性,该装置仅适于较低的楼层,不适于高层建筑的逃生。 德国研制的是一种由运载器、载人舱和齿轨三部分组成的救生系统,齿轨安装在高层建筑的外墙上,对一幢35层的楼房来说,救生速度可达每小时250人,这种设备逃生效率较高且适于高层建筑内紧急疏散,但是安装复杂,只能在有电的情况下才能运行,一旦火灾造成断电,该设备将无法启用。 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疏散难题,以色列专利技术了一种新型逃生装备,该装备用防火布做四面墙体,用玻璃纤维和树脂通做成复合底板,形成一个五层的折叠逃生舱,每层可容纳 30人。动力来源于两台安装在避难层或顶层的柴油发动机,逃生舱逐层下降打开,当五层折叠逃生舱都打开后逃生舱缓缓降落地面,逃生者一层一层的离开。该技术已获得美国消防协会认证,主要针对百米以上超高层建筑。该装置疏散效率高,运行平稳,但昂贵的造价和复杂的保养维护措施成为其推广的障碍。 西班牙研究人员专利技术了一种安装在楼梯间的逃生装置。该设备为单人输运装置,沿着建筑物顶棚安装导轨,该装置以可控的滑行运动将人员安全的运送到紧急出口。该装置装卸方便,使用者还可使用手刹来控制滑行速度,避免使用时出现碰撞事故。但是该装置会破坏楼梯间的外观;对滑轨精度的要求很高,增加了安装施工难度;一旦烟气窜入楼梯间,该装置将无法使用;目前该装置尚处研发阶段,有些技术尚不成熟,如在手刹制动方面还有待改进。 我国消防应急救援装备能力与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严重失衡。目前的装备品种单一,作业能力远远落后于高层建筑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救生逃生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 ( I)单人或家用的小型逃生器 一般家用逃生器材体积较小,一次通常只能供一人使用,但是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如:缓降器、逃生软梯等。火灾发生时,将这些小型的逃生器材挂在窗台或阳台上,被困人员即可通过软梯或缓降器逃生,但考虑到安全的问题,根据GB21976.1-2008《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第I部分:配备指南》的要求,缓降器只可在低于30m的楼层使用,逃生软梯使用高度不高于15m,逃生绳仅用于6m高的楼层。 (2)救生气垫 救生气垫是一种利用充气产生缓冲效果的高空救生设备。它具有充气时间短,缓冲效果显著,操作方便等特点。由于其采用阻燃的高强纤维材料制成,因此,具有阻燃、耐磨、耐老化、折叠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火灾时要慎用救生气垫。因为火场如果铺设气垫等于变相鼓励群众跳楼,这会衍生三个很严重的问题:第一是群众可能在气垫尚未完成充气前就往下跳,而直接撞击到地面;第二是群众看到气垫后就争先往下跳,先跳的人来不及离开气垫,后跳的人已经掉下来碰撞在一起;第三是根据测试,从距地面15m至20m是气垫逃生的极限(约六层楼以下),而火场设气垫后,无法要求只有六楼以下的人才可以跳,并且气垫充气需要时间,充气完成后的气垫太轻,容易飘动。 2006年8月29日,公安部批准发布了 GA631-2006《消防救生气垫》,消防救生气垫分为普通型消防救生气垫和气柱型消防救生气垫。标准规定了消防救生气垫的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使用贮存、日常检查和检验规则。由于消防救生气垫产品的特殊性,标准明确规定其仅用于消防部队紧急救援且无其他任何可替代方法时使用,救援高度不得超过16m。每三个月应取出充气检查一次,用50公斤的沙袋从12m的高度进行三次投放试验,日常检查中严禁由人员进行试跳。 (3)多人逃生箱式缓降装置 该装置采用两个箱体疏散逃生人员,每个箱体内最多可运送6人,两个箱体做上下往复运行,逃生效率最高为300人/小时。目前,该装置在医院及其他办公场所均有应用。 该装置采用空气阻尼技术,可在无电的情况下使用,其缺点是安装位置固定,不能自由移动,且只能从顶层直接下降到一层,中间不能停靠疏散。针对这些问题,生产厂家做了改进,但同时也存在若干问题。如:(1)疏散梯的分层停靠问题。通过技术改进,采用蓄电池可实现指定楼层停靠,但受蓄电池容量限制,停靠作业时间有限,目前只能维持15-30min。而更大的困难在于涉及到建筑物上门窗洞口预留配合的问题,需要规范协助,才能完成合适的通道设置。(2)安装地点固定缺乏灵活性的问题。考虑可通过在楼顶安装导轨的方式,移动或旋转该设备,改变设备的位置,便于在建筑物的多个方位实现安全疏散,以适应火场的具体情况需要。主要难点在于结构复杂、布局狭窄和承重问题,导轨安装比较困难,需要在建筑结构上和规范的配合。 (4)移动式逃生装置 移动救生装置具有灵活机动、简单便捷的特点。该种装置可自由移动,便于安装在不同的位置,在着火点不确定的情况下,对安全疏散逃生极为有利,该装置采用空气阻尼技术,无需电力支持,可上下往复输送逃生人员,但一次下降只能疏散广2人,疏散效率较低,不适于人员较多场所的集体逃生。考虑人员心理因素和本设备自身的特点,该装置不适于安装在30m以上的楼层,通常用于人员密度不是很大的公共场所的辅助逃生。由于该产品价格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楼人员快速安全逃生系统,包括建筑母体(1),其特征在于:距建筑母体(1)3‑10米处设置有与建筑母体(1)相配合的逃生电梯(2),所述逃生电梯(2)通过若干逃生走廊(3)与建筑母体(1)相连通;所述逃生电梯(2)包括轿厢(4)和电梯井(5),所述电梯井(5)内设置有送水管道(6)、以及与送水管道(6)相连通的喷淋装置A(8);所述电梯井(5)底部还设置有排水口A(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黄建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