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236914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7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棱镜系统,包括棱镜,所述棱镜具有棱镜体和分光体,所述分光体允许可见入射光透射通过并将红外线反射;所述棱镜体的出射光面上设有向棱镜体内部凹陷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光学镜片。通过在棱镜上设置容纳腔,并在容纳腔中安装光学镜片,从而合理利用了棱镜的内部空间,减小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棱镜系统的体积。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棱镜系统的摄像模组的体积被有效减小。 1

Prism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rism system, including prism. The prism has a prism and a light splitter. The light splitter allows visible incident light to be transmitted through and reflected infrared; the ejector light surface of the prism is provided with an accommodating cavity inside a prism body, and an optical lens is provided in the chamber. By setting the holding cavity on the prism and installing the optical lens in the chamber, the inner space of the prism is reasonably used, and the volume of the prism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duced. Therefore, the volume of the camera module of the prism system adopting the utility model is effectively reduced.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棱镜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棱镜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车身电子技术的飞速进步,车载摄像模组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种汽车上。但是现有的车载摄像模组在可见光较弱的情况下难以发挥其作用,例如,在夜晚可见光较弱的情况下,现有车载摄像模组导致成像系统所成的画面模糊,清晰度不够,驾驶员很难对周边的事物做实时准确地判断,使得驾驶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同时,现有的车载摄像模组在可见光变明显的环境下成像质量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在白天向黑夜过渡时,由于可见光逐渐变弱,现有的车载摄像模组不能够根据可见光的变化进行感光转换,因此,车载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的越来越差。近年来,在车载摄像模组中也出现了使用在可见光弱的环境条件下的车载摄像模组,这种车载摄像模组中通过采用棱镜系统实现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分离,从而实现不同感光芯片的成像,根据对不同光的所成的图像进行融合实现可见光弱的环境条件下的成像。但是,由于采用棱镜系统体积大,使整个车载摄像模组其体积大,难以大众化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棱镜系统,解决棱镜系统体积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棱镜系统,包括棱镜,所述棱镜具有棱镜体和分光体,所述分光体允许可见入射光透射通过并将红外线反射;所述棱镜体的出射光面上设有向棱镜体内部凹陷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光学镜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棱镜体为单体直角三棱柱,其三棱柱斜面为光线入射面,与入射光线垂直的面为可见光出射面,所述容纳腔垂直于所述可见光出射面向所述棱镜体内垂直延伸,且所述容纳腔底部与所述分光体相间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棱镜体由第一棱镜体和第二棱镜体组成,所述第一棱镜体和所述第二棱镜体分别为正直角三棱柱,所述第一棱镜体和第二棱镜体的斜面相互相对设置,所述分光体位于所述第一棱镜体和第二棱镜体的斜面之间,所述分光体反射红外光并允许可见光透射,所述第二棱镜体上与从分光体来的可见光垂直的面为可见光出射面,所述容纳腔垂直于所述可见光出射面向所述第二棱镜体内垂直延伸,且所述容纳腔底部与所述分光体相间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容纳腔为中空台阶状圆柱体,各圆柱体的直径从所述可见光出射面向着棱镜体内部依次缩小,所述圆柱体的中心线穿过所述棱镜体光线入射面的几何对称中心,或所述容纳腔为中空圆柱体,所述中空圆柱体的中心线穿过所述棱镜体光线入射面的几何对称中心。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学镜片由5片非球面镜片组成,实现3mm以内短工作距离,3mm以内后焦距成像。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棱镜体上设有增透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分光体为分光镀膜,所述分光镀膜允许可见光通过并反射红外光,所述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410~650nm,所述红外光的波长范围为850±20n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镀膜由光学干涉薄膜组构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通过在棱镜上设置容纳腔,并在容纳腔中安装光学镜片,从而合理利用了棱镜的内部空间,减小了本技术的棱镜系统的体积。因此,采用本技术的棱镜系统的摄像模组的体积被有效减小。同时,通过本技术的棱镜系统可以有效改变棱镜与感光芯片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调整采用本技术的棱镜系统的摄像模组的成像大小。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棱镜通过分光体对经过镜头入射的光线进行分光处理,从而使可见光和红外光通过不同的方向传输,保证了本技术的棱镜系统在可见光和红外光传输过程中的相互独立,避免了可见光和红外光的相互干扰,保证了成像的清晰。分光体由光学干涉薄膜组构成。通过上述设置,减小了通过分光体上光线的损耗,保证了本技术的成像清晰。通过上述设置,保证了波长范围为410~650nm的可见光能够透过分光体,并且可见光的透过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保证了本技术的棱镜系统输出足够的可见光,有利于提高感光芯片的成像质量。同时,通过上述设置,保证了波长范围为850±20nm的红外光能够被分光体反射,并且红外光的反射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保证了本技术的棱镜系统输出足够的红外光,有利于提高感光芯片的成像质量。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棱镜系统的结构图;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棱镜系统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针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棱镜系统包括棱镜1。在本实施方式中,棱镜1具有棱镜体11和分光体1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镜头1接收的光被传送到棱镜1的分光体12上,分光体12允许可见入射光透射通过并将红外线反射。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棱镜体11为单体直角三棱柱。在本实施方式中,棱镜体11的三棱柱斜面为光线入射面111,与入射光线垂直的面为可见光出射面112。分光体12位于棱镜体11的光线入射面111上,被分光体12反射的红外线的投射方向与棱镜体11平行于入射光的面相垂直。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线到达分光体12,可见入射光通过分光体12到达光线入射面111,通过光线入射面111的可见光到达可见光出射面112,并通过可见光出射面112的可见光被投射到外界。红外光直接被分光体12反射,从而避免红外光通过到达可见光出射面112,实现了可见光与红外光的充分分离。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棱镜体11的可见光出射面112上设有向棱镜体11内部凹陷的容纳腔113,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腔113中设有光学镜片1131。容纳腔113垂直于可见光出射面112向棱镜体11内垂直延伸,且容纳腔113底部与分光体12相间设置,即容纳腔113的底部与光线入射面111之间留有间隔。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棱镜体11由第一棱镜体11a和第二棱镜体11b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棱镜体11a和第二棱镜体11b分别为正直角三棱柱,第一棱镜体11a和第二棱镜体11b的斜面相互相对设置,分光体12位于第一棱镜体11a和第二棱镜体11b的斜面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光体12反射红外光并允许可见光透射,第二棱镜体11b上与从分光体12来的可见光垂直的面为可见光出射面112。第一棱镜体11a上与入射光线垂直的面为光线入射面111,第一棱镜体1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棱镜系统

【技术保护点】
1.棱镜系统,包括棱镜,所述棱镜具有棱镜体和分光体,所述分光体允许可见入射光透

【技术特征摘要】
1.棱镜系统,包括棱镜,所述棱镜具有棱镜体和分光体,所述分光体允许可见入射光透射通过并将红外线反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体的出射光面上设有向棱镜体内部凹陷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光学镜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体为单体直角三棱柱,其三棱柱斜面为光线入射面,与入射光线垂直的面为可见光出射面,所述容纳腔垂直于所述可见光出射面向所述棱镜体内垂直延伸,且所述容纳腔底部与所述分光体相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体由第一棱镜体和第二棱镜体组成,所述第一棱镜体和所述第二棱镜体分别为正直角三棱柱,所述第一棱镜体和第二棱镜体的斜面相互相对设置,所述分光体位于所述第一棱镜体和第二棱镜体的斜面之间,所述分光体反射红外光并允许可见光透射,所述第二棱镜体上与从分光体来的可见光垂直的面为可见光出射面,所述容纳腔垂直于所述可见光出射面向所述第二棱镜体内垂直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农开勋胡振程刘召庆唐新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维森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