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23652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23: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眩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后视面板;后视面板出光面依次设置透反层或反射层、第二偏光片、防眩面板和第一偏光片;其中,所述防眩面板在电信号驱动下能实现防眩效果。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案,通过防眩面板达到防眩效果,且不影响行车视野。 1

An anti glare rearview mirror and its control method

An anti glare rear view mirror and its control method are disclosed in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including a rear view panel, a back layer or a reflection layer, second polarizing plates, a anti glare panel and a first polarizer. The anti glare panel can achieve the anti glare effect under the electric signal driven. Through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the anti dazzle effect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anti dazzling panel, and the driving view is not affected.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尤指一种防眩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近几年随着汽车的迅速普及,汽车的形式安全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关注。后视镜作为汽车驾驶员重要的安全辅助设备,作用是观察车后的车况。但是如果夜间行车时遇到了后面车大灯照射,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光,形成局部盲区甚至短暂失明,对速度和距离的感知力下降,造成了司机的眩目,容易造成事故。因此,一种具有防眩功能的后视镜很有意义。图1(a)和图1(b)示出了相关防眩后视镜的工作原理。如图1(a)和图1(b)所示,防眩后视镜采用在反射镜1上镀楔形膜2来实现防眩,入射光线3在楔形膜2上发生反射和透射,反射光线5和透射光线4在不同的出射方向上。如图1(a)所示,普通模式下,透射光线4入射到驾驶员眼睛;如图1(b)所示,防眩模式下,反射光线5入射到驾驶员眼睛。由于楔形膜2的透射率大于反射率,因此,可以达到防眩的效果。但是,这种防眩后视镜在进行普通模式和防眩模式的切换时需要改变后视镜的观看视角,从而影响行车视野,造成观看体验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眩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在不影响行车视野的情况下达到防眩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眩后视镜,包括:后视面板;后视面板出光面依次设置透反层或反射层、第二偏光片、防眩面板和第一偏光片;其中,所述防眩面板在电信号驱动下能实现防眩效果。可选的,防眩面板包括:对盒设置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以及填充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的液晶材料;其中,所述液晶材料的液晶分子在所述电信号驱动下发生偏转,从而实现防炫效果;第一基底朝向第二基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电层,第二基底朝向第一基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电层。可选的,所述后视面板为玻璃基板或显示结构;或者,所述后视面板包括显示结构和玻璃基板。可选的,所述显示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显示面板、第三偏光片和背光源。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层为整面氧化铟锡,所述第二导电层为依次嵌套的至少两个矩形框。可选的,所述透反层为半透半反层。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上的亮度传感器;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亮度传感器采集入射光的亮度;判断所述入射光的亮度是否大于或等于临界值,如果是,则向所述防眩面板输出电信号,以降低反射光的亮度;或者,控制所述背光源的功率。可选的,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采用以下方式实现所述向防眩面板输出电信号:当处于防眩模式时,根据最佳反射亮度计算所述防眩面板上与所述玻璃基板对应的区域的第一透射率;根据所述第一透射率计算需要向所述防眩面板上与所述玻璃基板对应的区域输出的第一电信号,并向所述防眩面板上与所述玻璃基板对应的区域输出所述第一电信号。可选的,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采用以下方式实现所述向防眩面板输出电信号:当处于显示模式时,根据最佳显示亮度计算所述防眩面板上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区域的第二透射率;根据所述第二透射率计算需要向所述防眩面板上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区域输出的第二电信号,并向所述防眩面板上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区域输出所述第二电信号,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出射亮度。可选的,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采用以下方式实现所述控制背光源的功率:当处于显示模式时,根据最佳显示亮度计算所述背光源的亮度;根据所述背光源的亮度控制所述背光源的功率,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出射亮度。可选的,还包括:开关;当所述开关闭合时,所述控制器和/或所述亮度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当所述开关打开时,所述控制器和/或所述亮度传感器处于非工作状态。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后视面板;后视面板出光面依次设置透反层或反射层、第二偏光片、防眩面板和第一偏光片。通过本申请的方案,通过防眩面板达到防眩效果,且不影响行车视野。在一个可选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上的亮度传感器;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亮度传感器采集入射光的亮度;判断所述入射光的亮度是否大于或等于临界值,如果是,则向所述防眩面板输出电信号,以降低反射光的亮度;或者,控制所述背光源的功率。该方案通过控制器实现了向防眩面板输出电信号,以降低反射光的亮度,从而达到了防眩效果;或者实现了向防眩面板输出电信号或对背光源的功率的控制,从而达到了最佳显示效果。在一个可选方案中,还包括:开关;当所述开关闭合时,所述控制器和/或所述亮度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当所述开关打开时,所述控制器和/或所述亮度传感器处于非工作状态。该方案通过开关实现是否启动防眩功能,提高了用户体验。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a)为相关防眩后视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一;图1(b)为相关防眩后视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二;图2为本申请防眩后视镜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图3为本申请防眩后视镜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图4为本申请显示结构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防眩面板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第三导电层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防眩后视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为反射镜,2为楔形膜,3为入射光,4为透反光,5为反射光,6为亮度传感器,7为第一偏光片,8为防眩面板,9为第二偏光片,10为透反层,11为后视面板,12为显示结构,13为玻璃基板,41为显示面板,42为偏光片,43为背光源,51为第一基底,52为第一导电层,53为边框密封胶,54为第二导电层,55为第二基底,56为液晶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参见图2,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防眩后视镜,包括:后视面板11;后视面板11出光面依次设置透反层10或反射层10、第二偏光片9、防眩面板8和第一偏光片7;其中,所述防眩面板8在电信号驱动下能实现防眩效果。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后视面板11为玻璃基板13或显示结构12。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3,后视面板11包括显示结构12和玻璃基板13。当后视面板11为玻璃基板13时,上述采用反射层即可;当后视面板11包括显示结构12时,上述采用透反层即可。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透反层10为半透半反层。这样,当后视面板11包括显示结构12时,可以使得显示面板41的显示效果较好。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4,显示结构13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显示面板41、第三偏光片42和背光源43。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5,上述防眩面板8包括:对盒设置的第一基底51和第二基底55、以及填充在第一基底51和第二基底55之间的液晶材料56;其中,所述液晶材料56的液晶分子在所述电信号驱动下发生偏转,从而实现防炫效果;第一基底51朝向第二基底5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电层52,第二基底55朝向第一基底5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电层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眩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面板;后视面板出光面依次设置透反层或反射层、第二偏光片、防眩面板和第一偏光片;其中,所述防眩面板在电信号驱动下能实现防眩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面板包括:对盒设置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以及填充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的液晶材料;其中,所述液晶材料的液晶分子在所述电信号驱动下发生偏转,从而实现防炫效果;第一基底朝向第二基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电层,第二基底朝向第一基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电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面板为玻璃基板或显示结构;或者,所述后视面板包括显示结构和玻璃基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显示面板、第三偏光片和背光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为整面氧化铟锡,所述第二导电层为依次嵌套的至少两个矩形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反层为半透半反层。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防眩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上的亮度传感器;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亮度传感器采集入射光的亮度;判断所述入射光的亮度是否大于或等于临界值,如果是,则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伟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