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22826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方法。该方法采用的装置包括CR炉和还原剂供应装置,还原剂供应装置用于向CR炉供应还原剂,CR炉包括壳体和电极,壳体内部具有腔体,壳体设置有第一进口,电极穿过壳体延伸至腔体中以进行供热,且电极延伸至腔体中的部分的体积占腔体总容积的1.5~5.5%;综合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铜熔炼渣通过第一进口通入腔体中;在电极的供热状态和还原剂的存在下,回收铜熔炼渣中的有价金属。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工艺处理铜熔炼渣,能够更为全面地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与此同时,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铜熔炼渣综合回收工艺处理铜熔炼渣,工艺简单,且消除了渣选尾矿的二次污染隐患,非常适合工业化大规模应用。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炼铜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方法。
技术介绍
铜熔炼过程炉渣(又称铜熔炼渣)的产出率一般为60~80%,渣含铜一般为1~4%。目前对于铜熔炼渣中铜的回收主要有两种工艺:传统电炉贫化或渣选矿。传统电炉贫化工艺由于其技术及装置条件的局限,处理后的渣含铜一般为0.6~0.8%,铜的回收率较低,且难以回收渣中的铅锌等有价金属。渣选矿工艺尽管能将尾渣含铜降至0.3%左右,但该工艺存在流程长、占地面积大、投资大等缺点,且难以回收锌、铅等有价金属,造成资源浪费,同时,渣选矿工艺中需要细磨并加入药剂,产出的尾渣存在二次污染隐患。基于以上原因,有必要提供一种综合回收铜、铅、锌等有价金属、无二次污染且流程简单、投资省的铜熔炼渣综合回收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熔炼渣综合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处理铜熔炼渣时存在的回收率低、有价金属资源浪费、二次污染或处理流程繁琐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方法,其采用的装置包括CR炉和还原剂供应装置,还原剂供应装置用于向CR炉供应还原剂,CR炉包括壳体和电极,壳体内部具有腔体,壳体设置有第一进口,电极穿过壳体延伸至腔体中以进行供热,且电极延伸至腔体中的部分的体积占腔体总容积的1.5~5.5%;综合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铜熔炼渣通过第一进口通入腔体中;在电极的供热状态和还原剂的存在下,回收铜熔炼渣中的有价金属。进一步地,回收铜熔炼渣中的有价金属的步骤中,腔体中的温度为1250~1450℃,腔体中的功率密度为100kW/m2~250kW/m2。进一步地,回收铜熔炼渣中的有价金属的步骤中,腔体中的温度为1350~1380℃,腔体中的功率密度为150kW/m2~200kW/m2。进一步地,回收铜熔炼渣中的有价金属的步骤中,同时向腔体中加入硫化剂。进一步地,还原剂为碳质还原剂,优选还原剂为粉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碎煤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还原剂的加入量为铜熔炼渣重量的3~20%。进一步地,硫化剂为SO2气体、黄铁矿及硫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硫化剂的加入量为铜熔炼渣重量的0.01~20%。进一步地,回收铜熔炼渣中的有价金属的步骤中,同时向腔体中加入铜冶炼烟尘进行反应;优选地,铜冶炼烟尘的加入量为铜熔炼渣重量的0.01~10%。进一步地,回收铜熔炼渣中的有价金属的步骤中,腔体中产出冰铜、尾渣及含有挥发性有价金属的烟气,综合回收方法还包括对烟气进行余热回收的步骤。进一步地,将烟气进行余热回收的步骤之后,综合回收方法还包括对余热回收后的烟气进行收尘处理以回收含有挥发性有价金属的烟尘的步骤。进一步地,上述综合回收方法还包括从冰铜中回收铁的步骤。进一步地,回收铜熔炼渣中的有价金属的步骤中,同时利用喷射装置向腔体的熔体中喷入氧气、空气、富氧空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SO2气体、氮气及粉煤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方法,其采用的装置包括CR炉和还原剂供应装置,还原剂供应装置用于向CR炉供应还原剂,CR炉包括壳体和电极,壳体内部具有腔体,壳体设置有第一进口,电极穿过壳体延伸至腔体中以进行供热,且电极延伸至腔体中的部分的体积占腔体总容积的1.5~5.5%;综合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铜熔炼渣通过第一进口通入腔体中;在电极的供热状态和还原剂的存在下,回收铜熔炼渣中的有价金属。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方法,采用的CR炉中,电极延伸至腔体中的部分的体积占腔体总容积的1.5~5.5%。这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明显提高CR炉腔体中的功率密度,从而可以提高铜熔炼渣处理过程的温度。铜熔炼渣在还原剂的存在下并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处理时,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渣中铜的回收率,降低尾渣中的铜含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将铜熔炼渣中的锌等挥发性有价金属转化为气体进入烟气中并以烟尘的形式分离出来,综合回收渣中有价金属。需说明的是,铜熔炼渣中还有部分金、银等有价金属元素,在上述CR炉的处理过程中,这些金属能能够进入冰铜中被富集回收。因此,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艺处理铜熔炼渣,能够更为全面地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与此同时,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铜熔炼渣综合回收工艺处理铜熔炼渣,工艺简单,且消除了渣选尾矿的二次污染隐患,非常适合工业化大规模应用。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艺处理铜熔炼渣,可以将尾渣中的含铜量降至0.4%以下,金银回收率超过90%,锌、铅等有价金属挥发进入烟气,挥发率超过85%以上,获得的冰铜的铜品位在20~60%,既实现金属的高效综合回收,又解决了渣选矿尾渣堆存污染隐患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CR炉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铜熔炼渣综合回收装置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CR炉;11、壳体;12、电极;13、电气化控制系统;20、还原剂供应装置;30、硫化剂供应装置;101、冰铜出口;102、尾渣出口;103、烟气出口;40、热回收装置;50、收尘器;A、铜熔炼渣;B、铜冶炼烟尘;C、处理烟气;D、还原剂;E、硫化剂。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在处理铜熔炼渣时存在回收率低或二次污染、处理流程繁琐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方法,综合回收方法采用的装置包括CR炉和还原剂供应装置,还原剂供应装置用于向CR炉供应还原剂,CR炉包括壳体和电极,壳体内部具有腔体,壳体设置有第一进口,电极穿过壳体延伸至腔体中以进行供热,且电极延伸至腔体中的部分的体积占腔体总容积的1.5~5.5%;综合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铜熔炼渣A通过第一进口通入腔体中;在电极的供热状态和还原剂的存在下,回收铜熔炼渣中的有价金属。上述方法中采用的CR炉,电极延伸至腔体中的部分的体积占腔体总容积的1.5~5.5%。这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明显提高CR炉腔体中的功率密度,从而可以提高铜熔炼渣处理过程的温度。铜熔炼渣在还原剂的存在下并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渣中铜的回收率,降低尾渣中的铜含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将铜熔炼渣中的锌等挥发性有价金属转化为气体进入烟气中并以烟尘的形式分离出来,综合回收渣中有价金属。需说明的是,铜熔炼渣中还有部分金、银等有价金属元素,在上述CR炉的处理过程中,这些金属能能够进入冰铜中被富集回收。因此,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处理铜熔炼渣,能够更为全面地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与此同时,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回收方法采用的装置包括CR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回收方法采用的装置包括CR炉和还原剂供应装置,所述还原剂供应装置用于向所述CR炉供应还原剂,所述CR炉包括壳体和电极,所述壳体内部具有腔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进口,所述电极穿过所述壳体延伸至所述腔体中以进行供热,且所述电极延伸至所述腔体中的部分的体积占所述腔体总容积的1.5~5.5%;所述综合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铜熔炼渣通过所述第一进口通入所述腔体中;在所述电极的供热状态和所述还原剂的存在下,回收所述铜熔炼渣中的有价金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回收所述铜熔炼渣中的有价金属的步骤中,所述腔体中的温度为1250~1450℃,所述腔体中的功率密度为100kW/m2~250kW/m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回收所述铜熔炼渣中的有价金属的步骤中,所述腔体中的温度为1350~1380℃,所述腔体中的功率密度为150kW/m2~200kW/m2。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回收所述铜熔炼渣中的有价金属的步骤中,同时向所述腔体中加入硫化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熔炼渣综合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为碳质还原剂,优选所述还原剂为粉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碎煤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波陆志方尉克俭蒋继穆梁帅表茹洪顺郭亚光黎敏陆金忠张海鑫邬传谷李兵曹珂菲刘恺孙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