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遮阳帘收放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26821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遮阳帘收放机构。对于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采用传统的传动系统较为复杂,安装工艺也较为复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一转角件、一内滑块、至少两个转向件和至少两根拉绳,所述的内滑块上装有一动滑轮,所述的转向件上装有升降滑轮,所述的转角件上装有转向滑轮,所述转角件的下部开有一位于转向滑轮与动滑轮之间的拉绳固定孔;拉绳的一端固定在一底梁上,另一端穿过遮阳帘,经升降滑轮、转向滑轮和动滑轮后被固定在拉绳固定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转角件的下部设置用于固定拉绳一端的拉绳固定孔,使转角件可同时用于拉绳转向和拉绳固定,简化了活动中置遮阳产品的零部件结构,安装拉绳时更加方便快捷。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遮阳帘收放机构
本技术涉及遮阳装置,尤其是一种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遮阳帘收放机构。
技术介绍
在我国南方地区,因夏季太阳辐射造成建筑制冷能耗很高,且随气候暖化不断增长,夏热冬冷地区夏季拉闸限电已经成常态,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在建筑外窗设置外遮阳可有效降低夏季空调能耗,冬季又不增加采暖能耗,目前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中采用建筑遮阳产品。活动中置遮阳产品是高层建筑和台风地区建筑的遮阳最佳应用方式,目前该产品主要有中空玻璃中置百叶遮阳装置等,其厚度达29-31mm,遮阳装置厚度较大,为安装中置遮阳,必须采用非普通窗扇,价格相对偏高。此外,现有的活动中置遮阳产品由于厚度较大,只能应用在新建建筑中,不能应用在既有普通外窗中。目前针对适合普通厚度外窗的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研究较少,申请号201410557175.2名称为“一种超薄型活动中置软布帘遮阳系统”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在12mm左右间距的中空玻璃内安装软布帘的超薄型遮阳装置,该专利较好地解决了12mm左右间距的中空玻璃内各传动部件的传动关系,使软布帘可以在小间距的中空玻璃内传动灵活,但该专利主要适合于大尺寸的遮阳帘收拉,对于小尺寸的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由于遮阳帘宽度较小,只通过两根拉绳就可实现遮阳帘的收拉,在小尺寸薄型活动中置遮阳产品中采用上述专利的传动系统较为复杂,安装工艺也较为复杂,尤其是转角件多个滚轮的安装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遮阳帘收放机构,其可使小尺寸的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的遮阳帘收放灵活,安装便捷。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遮阳帘收放机构,包括一转角件、一内滑块、至少两个转向件和至少两根拉绳,所述的内滑块上装有一动滑轮,所述的转向件上装有升降滑轮,所述的转角件上装有转向滑轮,所述转角件的下部开有一位于转向滑轮与动滑轮之间的拉绳固定孔;拉绳的一端固定在一底梁上,另一端穿过遮阳帘,经升降滑轮、转向滑轮和动滑轮后被固定在拉绳固定孔中。本技术在转角件的下部设置用于固定拉绳一端的拉绳固定孔,使转角件可同时用于拉绳转向和拉绳固定,简化了活动中置遮阳产品的零部件结构,安装拉绳时更加方便快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转向件的上部和转角件的上部均位于一上边框内,转向件的下部和转角件的下部安装在上边框上,转角件下部的拉绳固定孔位于上边框内或一侧边框内,所述的内滑块位于侧边框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的转角件的上部和转向件的上部通过一贯穿两者的定位轴连为一体,使转角件和转向件工作时更为稳定可靠。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转向件的侧壁和转角件的侧壁均开有用于贯穿定位轴的穿轴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转向件上穿轴孔的中心与转角件上穿轴孔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使定位轴的轴线处于水平状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转向件的侧壁开有穿绳孔,通过转向件对拉绳进行限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转角件的侧壁也开有穿绳孔,通过转角件对拉绳进行限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的内滑块为磁铁内滑块,该磁铁内滑块与一磁铁外滑块配合使用,磁铁外滑块移动时,利用磁性原理带动磁铁内滑块一起移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的遮阳帘为百褶帘或蜂巢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升降滑轮的中心和转向滑轮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遮阳帘收拉时拉绳的阻力小。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将固定拉绳一端的固定孔设计在转角件上,无需专用的拉绳固定件,简化了零件设计,减少了成本,安装更加便捷。2)在转向件和转角件上设计了穿轴孔,并通过定位轴连接,一方面使升降滑轮和转向滑轮处于同一高度,传动更加灵活;另一方面在装配时通过定位轴将转向件和转角件连接,可使各零部件预先安装拉绳及初步调试,提高了本技术的装配效率。3)本技术可以将转角件的上部设计成与转向件的上部类似的形状,可使转向滑轮的装配更加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技术转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图5-7为本技术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侧视图,图7为图5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边框,2-转向件,3-升降滑轮,4-定位轴,5-转向滑轮,6-转角件,7-拉绳固定孔,8-动滑轮,9-内滑块,10-遮阳帘,11-侧边框,12-拉绳,13-底梁,14-穿轴孔,15-穿绳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如图1-7所示的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收放机构,置于中空玻璃的中空部分内,其包括一个转角件6、一个内滑块9、两个转向件2和两根拉绳12,所述的内滑块9上装有动滑轮8,所述的转向件2上装有升降滑轮3,所述的转角件6上装有转向滑轮5。升降滑轮3的中心和转向滑轮5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的遮阳帘10为百褶帘或蜂巢帘。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的中空玻璃间距在14mm以下,主要有5+14A+5mm、4+14A+4mm和5mm+12A+5mm两种,中空玻璃的中空间距为12-14mm,遮阳帘折叠宽度可选择10mm-12mm。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收放机构的各部件厚度均小于14mm,由于上边框和侧边框的两壁壁厚约为1.5mm,上边框和侧边框内腔的厚度不能大于12.5mm,而内滑块又要增加动滑轮的凸出部分,为了各零部件在上边框和侧边框中安装便捷,所述转向件和转角件的宽度≤12.5mm,内滑块的宽度≤12.1mm。所述转角件6的下部开有位于转向滑轮5与动滑轮8之间的拉绳固定孔7;拉绳的一端固定在底梁13上,另一端穿过遮阳帘10,经升降滑轮3、转向滑轮5和动滑轮8后被固定在拉绳固定孔7中。所述转向件2的上部和转角件6的上部均位于上边框1内,转向件2的下部和转角件6的下部安装在上边框1上,转角件下部的拉绳固定孔7位于侧边框11内,所述的内滑块9位于侧边框11内。所述的转角件6的上部和转向件2的上部通过贯穿两者的定位轴4连为一体。转向件2的侧壁和转角件6的侧壁开有用于贯穿定位轴4的穿轴孔14。转向件2上穿轴孔的中心与转角件6上穿轴孔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转向件2的侧壁和转角件6的侧壁均开有穿绳孔15,用于拉绳穿过转向件2和转角件6。所述的内滑块9为磁铁内滑块,该磁铁内滑块与磁铁外滑块配合使用,磁铁外滑块移动时,利用磁性原理带动磁铁内滑块一起移动。在本技术中,转向件的形状类似现有活动中置遮阳装置的转向件,相关尺寸根据最大宽度≤12.5mm进行设计,转角件的上部形状也与现有活动中置遮阳装置的转向件类似,下部增加了用于固定拉绳一端的拉绳固定孔,使转角件可同时用于拉绳转向和拉绳固定功能,简化了活动中置遮阳产品的零部件结构,安装拉绳时更加方便快捷。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中,拉绳的传动性能对遮阳帘的收拉性能非常关键,而拉绳的传动性能又与升降滑轮和转向滑轮有关,各滑轮尺寸和安装高度相同,可使拉绳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遮阳帘收拉时的阻力也最小,为了确保拉绳处于同一水平面,在转向件和转角件的两侧侧板上均设计了穿轴孔,通过定位轴分别将前、后两个穿轴孔连接,定位轴和穿轴孔可采用间隙配合,配合的间隙应尽量小,通过上述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遮阳帘收放机构

【技术保护点】
1.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遮阳帘收放机构,包括一转角件(6)、一内滑块(9)、至少两个

【技术特征摘要】
1.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遮阳帘收放机构,包括一转角件(6)、一内滑块(9)、至少两个转向件(2)和至少两根拉绳(12),所述的内滑块(9)上装有一动滑轮(8),所述的转向件(2)上装有升降滑轮(3),所述的转角件(6)上装有转向滑轮(5),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件(6)的下部开有一位于转向滑轮(5)与动滑轮(8)之间的拉绳固定孔(7);拉绳的一端固定在一底梁(13)上,另一端穿过遮阳帘(10),经升降滑轮(3)、转向滑轮(5)和动滑轮(8)后被固定在拉绳固定孔(7)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遮阳帘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件(2)的上部和转角件(6)的上部均位于一上边框(1)内,转向件(2)的下部和转角件(6)的下部安装在上边框(1)上,转角件下部的拉绳固定孔(7)位于上边框(1)内或一侧边框(11)内,所述的内滑块(9)位于侧边框(1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型活动中置遮阳装置遮阳帘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角件(6)的上部和转向件(2)的上部通过一贯穿两者的定位轴(4)连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杰曾宪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