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交叉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1959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强力交叉膜。包括上薄膜层和下薄膜层,上薄膜层和下薄膜层加热复合成一体,上薄膜层的膜分子取向与下薄膜层的膜分子取向呈交叉分布,其特征在于,上薄膜层或者下薄膜层的四边部设有胶层,且胶层上设有隔离框层,隔离框层由硬质材料制成。优点在于:隔离框层对强力交叉膜具有支撑作用,使得强力交叉膜的各个点均有受力,且受力稳定,从而不会出现某个点受力过大或者过小而出现褶皱的问题;铺设过程中只需要一个工人即可,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1

Strong cross film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mbrane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strong cross film. The upper film layer and the lower film layer are composed of the upper film layer and the lower film layer. The film molecular orientation of the upper film layer is intersecting with the film molecular orientation of the lower film lay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film layer on the four sides of the upper film layer or the lower film layer, and the film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isolation frame layer and the isolation frame layer is hard. The material is made of. The advantage is that the isolation frame has a supporting effect on the strong cross film, making the various points of the strong cross film subjected to force, and the force is stable, so that there will not be a problem that a point is too large or too small to fold. In the process of laying, only one worker can be saved and the labor cost is greatly saved and the work is improved. Efficiency.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强力交叉膜
本技术属于膜
,尤其是涉及一种强力交叉膜。
技术介绍
强力交叉膜自粘防水卷材是一种由特制的交叉层压高密度聚乙烯(HDPE)强力薄膜与优质的高聚物自粘橡胶沥青经特殊工艺复合而成的高性能、冷施工的自粘复合膜防水卷材,具有优异的尺寸稳定性,热稳定性,抗紫外线性能和双向耐撕裂性能。主要特点:强力双层叠加薄膜,具有更高的撕裂强度和尺寸稳定性,防水性能更优于普通薄膜。专利文献[CN201520758471.9]公开了一种强力交叉膜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包括该卷材为层状结构,层状结构由上表面到下表面的排布顺序为:上隔离膜层、第一橡胶改性沥青自粘层、强力交叉膜层、第二橡胶改性沥青自粘层、下隔离膜层,五层结构复合粘结为一体组成总厚度为1.5mm~3.0mm,幅宽为500mm~1000mm的防水卷材。本技术的中间层是强力交叉膜层,具有良好的撕裂强度及尺寸稳定性,由此可保证对施工环境的适应性。但是该种强力交叉膜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多个人将防水卷材拉紧,才能使得防水卷材铺设地平整,而几个人在拉紧的过程中,因为都是各个方向分别受力,防水卷材表面会被拉出波纹状褶皱,从而不能很好地实现平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单人即可进行平铺,且平铺较为平整的强力交叉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强力交叉膜,包括上薄膜层和下薄膜层,所述的上薄膜层和下薄膜层加热复合成一体,所述的上薄膜层的膜分子取向与下薄膜层的膜分子取向呈交叉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薄膜层和下薄膜层的四边部设有胶层,且上薄膜层的胶层上设有隔离框层,所述的隔离框层由硬质材料制成。在上述的强力交叉膜中,所述的上薄膜层的膜分子取向与下薄膜层的膜分子取向之间形成度夹角。在上述的强力交叉膜中,所述的上薄膜层的上端面上设有上防水层,所述的下薄膜层的下端面上设有下防水层。在上述的强力交叉膜中,所述的上薄膜层和下薄膜层均具有非胶区,所述的非胶区由于胶层环绕围成,上防水层覆盖上薄膜层的非胶区,下防水层覆盖下薄膜层的非胶区。在上述的强力交叉膜中,所述的隔离框层的上端面设有第一蜡层,隔离框层的下端面设有第二蜡层。在上述的强力交叉膜中,所述的硬质材料的硬度使得上薄膜层或者下薄膜层贴在隔离框层上时能够呈展开绷紧状态。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强力交叉膜的优点在于:隔离框层对强力交叉膜具有支撑作用,使得强力交叉膜的各个点均有受力,且受力稳定,从而不会出现某个点受力过大或者过小而出现褶皱的问题;铺设过程中只需要一个工人即可,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强力交叉膜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强力交叉膜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强力交叉膜的层叠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隔离框层的局部放大图。图中,上薄膜层1、下薄膜层2、胶层3、隔离框层4、上防水层5、下防水层6、第一蜡层7、第二蜡层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强力交叉膜包括上薄膜层1和下薄膜层2,上薄膜层1和下薄膜层2加热复合成一体,上薄膜层1的膜分子取向与下薄膜层2的膜分子取向呈交叉分布,上薄膜层1和下薄膜层2的四边部设有胶层3,且上薄膜层1的胶层3上设有隔离框层4,隔离框层4由硬质材料制成。隔离框层4具有一定的硬度,且硬质材料的硬度使得上薄膜层1或者下薄膜层2贴在隔离框层4上时能够呈展开绷紧状态。隔离框层4对强力交叉膜具有支撑作用,使得强力交叉膜的各个点均有受力,且受力稳定,从而不会出现某个点受力过大或者过小而出现褶皱的问题。本强力交叉膜是两两贴合形成层叠状态,需要使用时,一个工人将该强力交叉膜取下,隔离框层4所在的面朝上,然后将整个放入到需要放置的地方,然后对强力交叉膜的四边部进行固定,最后将隔离框层4撕下即可,该过程中只需要一个工人,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上薄膜层1的膜分子取向与下薄膜层2的膜分子取向之间形成90度夹角。上薄膜层1的上端面上设有上防水层5,下薄膜层2的下端面上设有下防水层6。上防水层5和下防水层6起到防水的作用,对上下部的水进行隔离。上薄膜层1和下薄膜层2均具有非胶区,非胶区由于胶层3环绕围成,上防水层5覆盖上薄膜层1的非胶区,下防水层6覆盖下薄膜层2的非胶区。其中,隔离框层4的上端面设有第一蜡层7,隔离框层4的下端面设有第二蜡层8。第一蜡层7和第二蜡层8利于隔离框层4与胶层3之间的分离,避免胶层3粘附在隔离框层4上。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薄膜层1、下薄膜层2、胶层3、隔离框层4、上防水层5、下防水层6、第一蜡层7、第二蜡层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强力交叉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力交叉膜,包括上薄膜层(1)和下薄膜层(2),所述的上薄膜层(1)和下薄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力交叉膜,包括上薄膜层(1)和下薄膜层(2),所述的上薄膜层(1)和下薄膜层(2)加热复合成一体,所述的上薄膜层(1)的膜分子取向与下薄膜层(2)的膜分子取向呈交叉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薄膜层(1)和下薄膜层(2)的四边部设有胶层(3),且上薄膜层(1)的胶层(3)上设有隔离框层(4),所述的隔离框层(4)由硬质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交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薄膜层(1)的膜分子取向与下薄膜层(2)的膜分子取向之间形成90度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力交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薄膜层(1)的上端面上设有上防水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亚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