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工具轴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1937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轴及其制备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动工具轴,两端开设有定位孔,电动工具轴的同轴度低、结构强度差、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S1、对电动工具轴进行调质处理;S2、对电动工具轴进行矫直处理;S3、对电动工具轴进行粗磨;S4、对电动工具轴进行初步车削加工;S5、对电动工具轴进行再次车削加工;S6、对电动工具轴进行高频热处理;S7、对电动工具轴进行精磨,由此工艺生产电动工具轴,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同时生产出的电动工具轴具有同轴度和结构强度高,可靠性强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1

An electric tool shaft and it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ic tool shaft and its preparation process, which solves the electric tool shaft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has a positioning hole at both ends. The coaxiality of the electric tool shaft is low, the structure strength is poor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low. The main points of its technical scheme are, S1, the electric tool shaft is quenched and processed; S2, straightening the electric tool shaft; S3, rough grinding of the electric tool shaft; S4, the primary turning of the electric tool shaft; S5, the second turning of the electric tool shaft; S6, high frequency heat treatment to the electric tool shaft. S7, the electric tool shaft is fine grinding, and the electric tool shaft is produced by this proces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high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is low.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duced electric tool shaf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coaxiality and high structural strength, strong reliability and long service life.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工具轴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工具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工具轴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电动工具轴具有相对较小,精度高的特点,有些又称精密轴、小轴、轴芯、转子轴、销子、铆钉、导杆等,主要材料为各种材质的碳钢、不锈钢、铜、铝等。并广泛应用于马达转轴、各种电动工具、汽车工业等领域。参考附图14,现有的电动工具轴在生产的过程中,为了车削和磨削加工的方便,在电动工具轴的两端开设有定位孔,使车床和磨床的夹具可以对轴的两端进行稳定的夹持,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样的方法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轴两端开设定位孔,而定位孔开设具有极高的要求,必须保证极高的同心度,否则则会影响电动工具轴整体的同轴度,同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定位孔会降低轴整体的结构强度,影响轴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工具轴及其制备工艺,其优势在于,电动工具轴两端无需开设定位孔,电动工具轴的同轴度高,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动工具轴,包括实心圆柱形的轴体,所述轴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包括第一限位槽,所述轴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二限位段包括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段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段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段,所述第一限位段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段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所述第一限位段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段的一端设置有抵接端,所述第二限位段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段的一端设置有夹持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段及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段及第二限位槽的设置,便于电动工具轴使用时进行定位,提高了电动工具轴使用时的稳定性;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的设置,便于在打磨时,对电动工具轴进行定位,提高了打磨时电动工具轴的稳定性;电动工具轴的两端无需开设定位孔,不仅减少了开孔的工艺,降低了电动工具轴的生产成本,而且无需定位孔的定位,提高了电动工具轴的同轴度和结构强度,延长了电动工具轴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一种电动工具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S1、对电动工具轴进行调质处理;S2、对电动工具轴进行矫直处理;S3、对电动工具轴进行粗磨;S4、对电动工具轴进行初步车削加工;S5、对电动工具轴进行再次车削加工;S6、对电动工具轴进行高频热处理;S7、对电动工具轴进行精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S1:通过调质处理,提高电动工具轴的强度和硬度,使奥氏体化后的工件获得尽量多的马氏体,减少了淬火应力,保证了相应的组织转变,提高了电动工具轴的韧性和塑性;S2:通过矫直处理,电动工具轴在轧制、冷却或运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弯曲、波浪等缺陷,经过矫直机的矫直处理,提高电动工具轴的同轴度,并减少或消除弯曲、波浪等缺陷;S3:通过粗磨,为车削加工做准备和为精磨保留均衡的余量;S4:通过初步车削加工,形成电动工具轴上的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抵接端和夹持端,以便于精磨时,对电动工具轴进行夹持;S5:通过再次车削加工,形成电动工具轴上的螺纹段;S6: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电动工具轴表面产生密度很高的感应电流,并使之迅速加热至奥氏体状态,随后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组织,可获得厚度为1-2mm的表面硬化层,提高了电动工具轴表面的结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能;S7:通过精磨,提高电动工具轴的同轴度,将粗磨后留下的余量磨削完毕,使电动工具轴保持与设计相同的尺寸。作为优选,所述对电动工具轴进行精磨具体为使用高频打磨机对电动工具轴进行精磨;所述高频打磨机,包括磨床本体、安装于所述磨床本体上方的支架、安装于所述磨床本体一侧的第一上料机构、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配合使用的第一转运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一转运机构配合的第一出料机构,所述第一转运机构包括移动组件和安装于所述移动组件上的夹持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可带动所述夹持组件做水平运动的水平移动部和可带动所述夹持组件做竖直方向运动的竖直移动部,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板和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和抵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夹持端相配合的夹持槽,且夹持槽朝向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的上开设有嵌槽,所述嵌槽的底部呈圆弧形,所述第二夹持板朝向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嵌槽相对应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与所述抵接端相匹配,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下部朝向第一夹持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挡块对应的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的一侧开设有落料口,所述第二挡块的上表面为凸弧面,且凸弧面与所述容置槽恰好与所述抵接端的周面相切,所述电动工具轴可通过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的夹持限位,并在所述抵接板下部的抵接下进行移动,所述第二夹持板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可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板进行水平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上料机构为第一转运机构供料,第一转运机构夹持待磨的电动工具轴在磨床本体上进行打磨,再通过第一转运机构将打磨完毕的电动工具轴放置在第一出料机构上,并由第一出料机构进行出料收集,从上料、转运、打磨、下料的整个过程中完全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电动工具轴的生产效率;移动组件及其水平移动部和竖直移动部的设置,可带动夹持组件进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移动,便于对电动工具轴进行灵活的夹持和移动;通过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及容置槽、抵接部的设置,电动工具轴的夹持端放置在第一挡块上的嵌槽内,抵接端放置在容置槽及第二挡块的上表面,抵接部抵接在电动工具轴的正上方,从而提高了在转运过程中,电动工具轴在第一转运机构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打磨时,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及容置槽、抵接部、托板共同对电动工具轴进行限位,形成了四点限位的稳定限位,从而在没有定位孔的情况下,对电动工具周进行良好的定位;落料口的设置,可防止在打磨时螺纹与第二挡块发生相对摩擦将螺纹磨平,从而对螺纹段起到了保护作用;第一驱动气缸的设置,可实现第二夹持板的水平移动,从而实现对电动工具轴的夹持与放松。作为优选,所述磨床本体包括砂轮组件、导轮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磨床本体于所述砂轮组件与所述导轮组件之间安装有用于抵接所述电动工具轴的托板,所述托板的两侧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伸入的让位部,所述高频打磨机还包括设置于磨床本体下方的集水槽和与所述集水槽相连接的铁屑收集机构,所述铁屑收集机构包括可将冷却液供给所述冷却组件的供水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冷却组件可对打磨时的电动工具轴进行冷却,防止由于打磨电动工具轴的表面温度过高,与空气发生氧化腐蚀;通过铁屑收集机构,可对使用后的冷却液中的铁屑进行收集,不仅节约了电动工具轴的生产成本,而且将冷却液中的铁屑除去,便于冷却液的再次使用;通过集水槽、铁屑收集机构和供水装置,可实现冷却液的回收与再利用,降低了电动工具轴生产成本的同时绿色环保。作为优选,所述托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托板上部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环相匹配的第一定位槽和与所述第二定位环相匹配的第二定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工具轴嵌设在第一凹槽内,提高了电动工具轴在打磨时的稳定性;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的设置,第一定位环嵌设在第一定位槽内,第二定位环嵌设在第二定位槽内,进一步提高了电动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动工具轴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工具轴,包括实心圆柱形的轴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1)的一端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工具轴,包括实心圆柱形的轴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段(11),所述第一限位段(11)包括第一限位槽(12),所述轴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段(13),所述第二限位段(13)包括第二限位槽(14),所述第一限位段(11)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段(13)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段(15),所述第一限位段(11)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段(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环(16)与第二定位环(17),所述第一限位段(11)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段(13)的一端设置有抵接端(111),所述第二限位段(13)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段(11)的一端设置有夹持端(1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工具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S1、对电动工具轴进行调质处理;S2、对电动工具轴进行矫直处理;S3、对电动工具轴进行粗磨;S4、对电动工具轴进行初步车削加工;S5、对电动工具轴进行再次车削加工;S6、对电动工具轴进行高频热处理;S7、对电动工具轴进行精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工具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电动工具轴进行精磨具体为使用高频打磨机对电动工具轴进行精磨;所述高频打磨机包括磨床本体(2)、安装于所述磨床本体(2)上方的支架(3)、安装于所述磨床本体(2)一侧的第一上料机构(7a)、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7a)配合使用的第一转运机构(5a)以及与所述第一转运机构(5a)配合的第一出料机构(8a),所述第一转运机构(5a)包括移动组件(51)和安装于所述移动组件(51)上的夹持组件(52),所述移动组件(51)包括可带动所述夹持组件(52)做水平运动的水平移动部和可带动所述夹持组件(52)做竖直方向运动的竖直移动部,所述夹持组件(52)包括支撑板(521)和安装于所述支撑板(521)上的第一夹持板(522)、第二夹持板(523)和抵接部(526),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板(522)上开设有与所述夹持端(131)相配合的夹持槽(5223),且夹持槽(5223)朝向所述第二夹持板(52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块(524),所述第一挡块(524)的上开设有嵌槽(5241),所述嵌槽(5241)的而底部呈圆弧形,所述第二夹持板(523)朝向所述第一夹持板(522)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嵌槽(5241)相对应的容置槽(5234),所述容置槽(5234)与所述抵接端(111)相匹配,所述第二夹持板(523)的下部朝向第一夹持板(522)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挡块(524)对应的第二挡块(525),所述第二挡块(525)的一侧开设有落料口(5251),所述第二挡块(525)的上表面为凸弧面,且凸弧面与所述容置槽(5234)恰好与所述抵接端(111)的周面相切,所述电动工具轴可通过第一夹持板(522)与第二夹持板(523)的夹持限位,并在一抵接板(526a)下部的抵接下进行移动,所述第二夹持板(523)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板(521)上的第一驱动气缸(5231),所述第一驱动气缸(5231)可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板(523)进行水平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工具轴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床本体(2)包括砂轮组件(21)、导轮组件(22)和冷却组件(23),所述磨床本体(2)于所述砂轮组件(21)与所述导轮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尧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海园毅超轴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