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循环使用压线式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0841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压线式连接器,包括塑料外壳和金属端子,所述塑料外壳上连接有两个对应金属端子的按压板,按压板由按压板前部、按压板中部和尾部的下凹弧形部构成,按压板通过下凹弧形部与塑料外壳的顶板连接;每个金属端子均由端子主平板、右臂、左臂、上臂构成,端子主平板的后部两侧分别连接右臂的后部和左臂的后部,右臂前段设有向内弯折的右夹持臂,右臂还连接有右撑开臂,右撑开臂位于右夹持臂上方,左臂前段设有向内弯折的左夹持臂,左臂还连接有左撑开臂,左撑开臂位于左夹持臂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线材无需铆接,可直接插入金属端子,当需更换线材或反修时,塑料外壳下压可撑开金属端子夹口达到线材可顺利退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循环使用压线式连接器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压线式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一般为端子铆接线材使用,铆接完成后线材不可退出,如接触不良需整支报废,部分连接器通过一些结构实现了线材可退出,但是退出操作部件容易损坏,端子容易变形疲劳失效,导致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压线式连接器,改善了端子压线后不可重复使用等问题。线材无需铆接,可直接插入金属端子,当需更换线材或反修时,塑料外壳下压可撑开金属端子夹口达到线材可顺利退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使用压线式连接器,包括塑料外壳和金属端子,塑料外壳内开设两个金属端子安装槽,两个金属端子分别安装在金属端子安装槽中,所述塑料外壳上连接有两个对应金属端子的按压板,按压板由按压板前部、按压板中部和尾部的下凹弧形部构成,按压板通过下凹弧形部与塑料外壳的顶板连接;每个金属端子均由端子主平板、右臂、左臂、上臂构成,端子主平板的后部两侧分别连接右臂的后部和左臂的后部,左臂和右臂正面相对,端子主平板的前部两侧分别连接右竖部和左竖部,端子主平板的前段设有插接部,左臂后部连接上臂,上臂位于右臂和左臂之间,右臂前段设有向内弯折的右夹持臂,右臂还连接有右撑开臂,右撑开臂位于右夹持臂上方,左臂前段设有向内弯折的左夹持臂,左臂还连接有左撑开臂,左撑开臂位于左夹持臂上方;右夹持臂和左夹持臂之间形成夹紧线材的夹口,右撑开臂和左撑开臂相对并且二者之间呈喇叭状,按压板中部的下表面为与右撑开臂、左撑开臂二者之间的喇叭状配合的尖状。进一步改进,所述塑料外壳底部安装有竖立的限位板,限位板位于金属端子的两侧,限位板位于按压板前部的下方,并且限位板与按压板前部之间存在间隔。这样下压按压板时,限位板可以防止过度下压,保护按压板不被大力压断,同时也保护金属端子不被过度撑开。进一步改进,右撑开臂、左撑开臂之间的间距小于线材的直径,并且金属端子的上臂前段向下弯曲,作用是避让按压板的下凹弧形部,同时也起到限定线材位置的作用,保证插入线材时,能准确插入右夹持臂和左夹持臂之间的夹口。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改善了端子压线后不可重复使用等问题。线材无需铆接,可直接插入金属端子,靠金属端子的右臂、左臂夹死达到接触良好劳固,当需更换线材或反修时,塑料外壳的按压板直接下压可撑开金属端子夹口达到线材可顺利退出功能,而且设有限位板防止按压板过度下压断裂,并防止右臂、左臂过度撑开导致严重变形无法恢复原状。具有连接器循环使用,不会存在报废连接器及方便维修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可循环使用压线式连接器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可循环使用压线式连接器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技术中金属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可循环使用压线式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可循环使用压线式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图中:1.塑料外壳、2.金属端子、3.线材、11.按压板、12.限位板、111.按压板中部、112.下凹弧形部、113.按压板前部、21.右臂、22.左臂、23.上臂、24.右竖部、25.插接端、211.右夹持臂、212.右撑开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5所示,一种可循环使用压线式连接器,包括塑料外壳1和金属端子2,塑料外壳1内开设两个金属端子安装槽,两个金属端子2分别安装在金属端子安装槽中,所述塑料外壳1上连接有两个对应金属端子2的按压板11,按压板11由按压板前部113、按压板中部111和尾部的下凹弧形部112构成,按压板11通过下凹弧形部112与塑料外壳1的顶板连接;下凹弧形部112设计可以给按压板11提供弹力。每个金属端子2均由端子主平板、右臂21、左臂22、上臂23构成,端子主平板的后部两侧分别连接右臂21的后部和左臂22的后部,左臂22和右臂21正面相对,端子主平板的前部两侧分别连接右竖部24和左竖部,端子主平板的前段设有插接部25,左臂22后部连接上臂23,上臂23位于右臂21和左臂22之间,右臂21前段设有向内弯折的右夹持臂211,右臂21还连接有右撑开臂212,右撑开臂212位于右夹持臂211上方,左臂22前段设有向内弯折的左夹持臂,左臂22还连接有左撑开臂,左撑开臂位于左夹持臂上方;右夹持臂211和左夹持臂夹紧线材3,右撑开臂212和左撑开臂相对并且二者之间呈喇叭状,按压板中部111的下表面为与右撑开臂212、左撑开臂二者之间的喇叭状配合的尖状,按下按压板11时,按压板中部111的下表面挤压右撑开臂212、左撑开臂,使右撑开臂212、左撑开臂间距变大,从而带动右臂21、左臂22撑开,右夹持臂211和左夹持臂间距增大,使线材3可以拔出。如图5所示,塑料外壳1底部安装有竖立的限位板12,限位板位于金属端子2的两侧,让金属端子2可以通过,以使金属端子2的插接部25伸出塑料外壳1。限位板12还起到固定金属端子2的作用,限位板12位于按压板前部113的下方,并且限位板12与按压板前部113之间存在间隔。这样下压按压板11时,限位板12可以防止过度下压,保护按压板11不被大力压断,同时也保护金属端子2不被过度撑开。右撑开臂212、左撑开臂之间的间距小于线材3的直径,并且金属端子2的上臂23前段向下弯曲,作用是避让按压板11的下凹弧形部112,同时也起到限定线材3位置的作用,保证插入线材时,能准确插入右夹持臂211和左夹持臂之间的夹口。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循环使用压线式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循环使用压线式连接器,包括塑料外壳(1)和金属端子(2),塑料外壳(1)内开设两个金属端子安装槽,两个金属端子(2)分别安装在金属端子安装槽中,其特征是:所述塑料外壳(1)上连接有两个对应金属端子(2)的按压板(11),按压板(11)由按压板前部(113)、按压板中部(111)和尾部的下凹弧形部(112)构成,按压板(11)通过下凹弧形部(112)与塑料外壳(1)的顶板连接;每个金属端子(2)均由端子主平板、右臂(21)、左臂(22)、上臂(23)构成,端子主平板的后部两侧分别连接右臂(21)的后部和左臂(22)的后部,左臂(22)和右臂(21)正面相对,端子主平板的前部两侧分别连接右竖部(24)和左竖部,端子主平板的前段设有插接部(25),左臂(22)后部连接上臂(23),上臂(23)位于右臂(21)和左臂(22)之间,右臂(21)前段设有向内弯折的右夹持臂(211),右臂(21)还连接有右撑开臂(212),右撑开臂(212)位于右夹持臂(211)上方,左臂(22)前段设有向内弯折的左夹持臂,左臂(22)还连接有左撑开臂,左撑开臂位于左夹持臂上方;右夹持臂(211)和左夹持臂之间形成夹紧线材的夹口,右撑开臂(212)和左撑开臂相对并且二者之间呈喇叭状,按压板中部(111)的下表面为与右撑开臂(212)、左撑开臂二者之间的喇叭状配合的尖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使用压线式连接器,包括塑料外壳(1)和金属端子(2),塑料外壳(1)内开设两个金属端子安装槽,两个金属端子(2)分别安装在金属端子安装槽中,其特征是:所述塑料外壳(1)上连接有两个对应金属端子(2)的按压板(11),按压板(11)由按压板前部(113)、按压板中部(111)和尾部的下凹弧形部(112)构成,按压板(11)通过下凹弧形部(112)与塑料外壳(1)的顶板连接;每个金属端子(2)均由端子主平板、右臂(21)、左臂(22)、上臂(23)构成,端子主平板的后部两侧分别连接右臂(21)的后部和左臂(22)的后部,左臂(22)和右臂(21)正面相对,端子主平板的前部两侧分别连接右竖部(24)和左竖部,端子主平板的前段设有插接部(25),左臂(22)后部连接上臂(23),上臂(23)位于右臂(21)和左臂(22)之间,右臂(21)前段设有向内弯折的右夹持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格棱电子科技赣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