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站锅炉的湿式排渣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043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6:22
一种电站锅炉的湿式排渣取样装置,包括大套管(1)、中套管(2)、小套管(3)、圆口容器(4)、第一紧固螺母(6)和第二紧固螺母(7)。圆口容器下端为半球形网状结构(5),小套管左侧顶端固定在圆口容器边沿;小套管右端置于中套管内,小套管可在中套管内自由移动;中套管左侧顶端有螺纹和第一紧固螺母,可将小套管固定在任意位置;中套管右侧置于大套管内,中套管可在大套管内自由移动;大套管左侧顶端有螺纹和第二紧固螺母,可将中套管固定在任意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灵活方便、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渣取样时,湿渣的水分可从圆口容器下的半球形网状结构的网格漏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锅炉不同湿排渣系统中灵活方便取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站锅炉的湿式排渣取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站锅炉的湿式排渣取样装置,属电站锅炉运行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节能减排倍受关注。电力工业生产中,火力发电在国内仍然占据较大比重,作为耗能和排放大户,其环保和经济性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电站锅炉是火力发电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电站锅炉运行安全、经济和环保进行评估至关重要。锅炉炉渣成分分析可有效判断锅炉在不同工况、不同煤质情况下,炉内煤粉是否充分燃烧,风粉配合是否合理,能及时给运行人员提供优化调整的参考依据,防止锅炉长期处于低效高污染运行状态,是计算锅炉热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锅炉排渣系统一般分为固态排渣和液态排渣,其中以固态排渣为主。固态排渣系统又分为干排渣和湿排渣两种方式,湿排渣系统一般分布水源较充足地区。湿排渣系统又包括水力排渣和机械排渣,水力排渣是利用水力排出炉渣的方式,机械排渣是灰渣落入锅炉冷灰斗下的水封槽,利用机械设备捞出并送出炉渣的方式。目前,湿炉渣取样一般位于出渣口处,但尚无比较正规的取样工具,火电厂一般采用孔径较大的小铲子等工具。该取样铲手柄短小固定,不利于在结构多变的排渣系统灵活调节取样;且锅炉排渣时由于水渣混合,炉渣在水中充分浸泡后,细渣脱落沉积,取样时易出现细渣随着水分流出取样铲的小孔,致使取样样品不具代表性,导致试验精确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针对现有常规湿炉渣取样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站锅炉的湿排渣取样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方便灵活、实用性强等特点。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站锅炉的湿排渣取样装置,包括大套管、中套管、小套管、圆口容器、第一紧固螺和第二紧固螺母。圆口容器下端为半球形网状结构,小套管左侧顶端安装固定在圆口容器边沿;小套管右端置于中套管内,小套管可在中套管内自由移动;中套管左侧顶端有螺纹和第一紧固螺母,可将小套管固定在任意位置;中套管右侧置于大套管内,中套管可在大套管内自由移动;大套管左侧顶端有螺纹和第二紧固螺母,可将中套管固定在任意位置。所述大套管、中套管、小套管、圆口容器由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实用的电站锅炉的湿排渣取样装置,湿渣的水分可从圆口容器下的半球形网状结构漏掉,在锅炉不同湿排渣系统中灵活方便取样,避免因取样不具代表性而导致试验精确度不够;本技术相对更为结构简单,方便灵活、实用性强,非常适合火电厂湿排渣取样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大套管;2为中套管;3为小套管;4为圆口容器;5为为半球形网状结构;6为第一紧固螺母;7为第二紧固螺母。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站锅炉的干排渣取样装置,包括大套管1、中套管2、小套管3、圆口容器4、第一紧固螺母6和第二紧固螺母。本实施例中的大套管、中套管、小套管和圆口容器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本实施例的圆口容器4下端为半球形网状结构5;小套管3左侧顶端安装固定在圆口容器4的边沿,小套管1右端置于中套管内,小套管1可以在中套管2内自由移动,中套管2左侧顶端有螺纹和第一紧固螺母5,可将小套管固定在所需的位置;中套管2右侧置于大套管3内,中套管2可以在大套管3内自由移动,大套管3左侧顶端有螺纹和第二紧固螺母5,可将中套管固定在所需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站锅炉的湿式排渣取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站锅炉的湿式排渣取样装置,包括大套管、中套管、小套管、圆口容器、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口容器下端为半球形网状结构;所述小套管左侧顶端固定在所述圆口容器边沿;所述小套管右端置于中套管内,所述小套管可在中套管内自由移动;所述中套管左侧顶端有螺纹和紧固螺,可将小套管固定在所需位置;所述中套管右侧置于大套管内,中套管可在大套管内自由移动;所述大套管左侧顶端有螺纹和紧固螺,可将中套管固定在所需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站锅炉的湿式排渣取样装置,包括大套管、中套管、小套管、圆口容器、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口容器下端为半球形网状结构;所述小套管左侧顶端固定在所述圆口容器边沿;所述小套管右端置于中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良明夏永俊熊体华吴英王潜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