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洞试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0422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风洞试验平台,涉及机翼测试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风洞试验平台测试准确性低,且仅能够用于进行二维流动试验的问题而设计。该风洞试验平台包括设置在试验区中的第一壁面和用于使第一壁面靠近或远离机翼运动的移动组件,第一壁面设置在机翼的上端与上风洞壁之间,机翼的下端靠近所述下风洞壁设置;或者,第一壁面设置在机翼的下端与下风洞壁之间,机翼的上端靠近上风洞壁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洞试验平台用于测试机翼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洞试验平台
本技术涉及机翼测试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风洞试验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航空工业的高速发展,飞机项目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风洞试验作为研究飞机气动特性的基本手段,其主要任务是利用风洞进行飞机模型试验,测量与研究飞机的空气动力特性、舵面效率和表面压力,从而为飞机气动性能评估、操纵系统设计等提供数据支撑。任何一款飞机试飞前,都必须进行风洞试验。现有技术中,风洞试验平台如图1所示,该风洞试验平台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风洞壁面1,机翼3在二者形成的空间中进行试验,试验区包括一个虚拟平面2,该虚拟平面2将试验区与上方的风洞壁面1隔开,以使试验区远离风洞壁面1边界层的影响。并且,机翼3上设置有配重4,试验前,利用配重4对机翼3的攻角进行调节;试验过程中,利用配重4实现对机翼3位置的确定,并保证其平衡性。该风洞试验平台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机翼3性能参数进行测试的需求,但是,由于虚拟平面2并非实际存在,隔离效果较差,因而大大降低了测试的准确性。此外,配重4对机翼3攻角的调节范围有限,精度不高,且其用于平衡机翼3迎风时转矩的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洞试验平台,以解决现有风洞试验平台测试准确性低,且仅能够用于进行二维流动试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风洞试验平台,包括上风洞壁、下风洞壁、第一壁面和移动组件。所述上风洞壁和所述下风洞壁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试验区,所述第一壁面设置在所述试验区中,所述移动组件用于使第一壁面靠近或远离机翼运动。所述第一壁面设置在所述机翼的上端与所述上风洞壁之间,所述机翼的下端靠近所述下风洞壁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壁面设置在所述机翼的下端与所述下风洞壁之间,所述机翼的上端靠近所述上风洞壁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壁面设置在所述机翼的上端与所述上风洞壁之间,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壁面上的拉杆,所述拉杆穿过所述上风洞壁,且所述拉杆上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于所述上风洞壁的锁紧件。所述拉杆至少为一个。进一步的,所述拉杆伸出所述上风洞壁的一端包括螺纹段,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旋接在所述螺纹段上。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壁面运动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壁面上的牵引件和与所述牵引件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牵引件穿过所述上风洞壁。所述第一驱动件工作,能够通过所述牵引件带动所述第一壁面上下运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至少为一组。进一步的,所述牵引件包括蜗杆,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与所述蜗杆啮合传动的蜗轮和用于驱动所述蜗轮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上风洞壁上。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机翼攻角的攻角调节组件。所述攻角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机翼的调节件和用于驱动所述调节件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调节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上风洞壁,所述机翼能够跟随所述调节件同步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用于将所述第二驱动件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调节件的传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件旋接固定于所述机翼,所述机翼远离所述调节件的一端旋接固定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枢接于所述下风洞壁。所述调节件的旋向与所述支撑件的旋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中空结构,且所述支撑件的侧壁设有开口,所述机翼内部的管线通道与所述中空结构连通,所述中空结构与所述开口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测试所述机翼力学性能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抵接于所述支撑件。本技术风洞试验平台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壁面和移动组件,其中,第一壁面设置在上风洞壁和下风洞壁之间形成的试验区中,移动组件用于使第一壁面靠近机翼运动或远离机翼运动。并且,第一壁面可以设置在机翼的上端与上风洞壁之间,此时,机翼的下端靠近下风洞壁设置;或者,第一壁面还可以设置在机翼的下端与下风洞壁之间,此时,机翼的上端靠近上风洞壁设置。该风洞试验平台的试验原理与试验过程为:当第一壁面设置在机翼的上端与上风洞壁之间时,若需要进行二维流动试验,则利用移动组件使第一壁面朝向机翼一侧的方向运动,使其靠近机翼的上端,此时,第一壁面和下风洞壁之间形成用于使气流通过的二维流动试验区,以满足对机翼进行二维流动试验的要求;若需要进行三维流动试验,则再次利用移动组件,使第一壁面沿与上述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使第一壁面朝向上风洞壁一侧的方向运动,使其远离机翼的上端,此时,第一壁面和下风洞壁之间形成用于使气流通过的三维流动试验区,以满足对机翼进行三维流动试验的要求。当第一壁面设置在机翼的下端与下风洞壁之间时,其试验原理与上述第一壁面设置在机翼的上端与上风洞壁之间的原理相似,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在试验区中设置实体的第一壁面,有效地加强了试验区与风洞壁边界层之间的隔离效果,从而降低了风洞壁边界层对试验效果的影响,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并且,第一壁面的可移动式设置形式,使得该风洞试验平台能够自由地在二维流动试验区和三维流动试验区两种状态下切换,以满足机翼在不同条件下的测试要求,增加了风洞试验平台的功能,便捷性程度更高。此外,该风洞试验平台结构简单,方案易于实现,成本较低,对于航天部件的性能试验具有重要意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风洞试验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风洞试验平台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风洞试验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风洞试验平台中,攻角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风洞试验平台中,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风洞试验平台中,支撑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标:1-风洞壁面;2-虚拟平面;3-机翼;4-配重;10-上风洞壁;20-攻角调节组件;30-移动组件;40-第一壁面;50-机翼;60-第二壁面;70-支撑杆;80-压力传感器;90-下风洞壁;21-第二电机;22-主动齿轮;23-从动齿轮;24-调节杆;31-蜗杆;32-蜗轮;33-第一电机;34-拉杆;35-锁紧螺母;71-过线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风洞试验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洞试验平台,包括间隔设置的上风洞壁(10)和下风洞壁(90),所述上风洞壁(10)和所述下风洞壁(90)之间形成试验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试验区中的第一壁面(40)和用于使所述第一壁面(40)靠近或远离机翼(50)运动的移动组件(30);所述第一壁面(40)设置在所述机翼(50)的上端与所述上风洞壁(10)之间,所述机翼(50)的下端靠近所述下风洞壁(90)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壁面(40)设置在所述机翼(50)的下端与所述下风洞壁(90)之间,所述机翼(50)的上端靠近所述上风洞壁(10)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洞试验平台,包括间隔设置的上风洞壁(10)和下风洞壁(90),所述上风洞壁(10)和所述下风洞壁(90)之间形成试验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试验区中的第一壁面(40)和用于使所述第一壁面(40)靠近或远离机翼(50)运动的移动组件(30);所述第一壁面(40)设置在所述机翼(50)的上端与所述上风洞壁(10)之间,所述机翼(50)的下端靠近所述下风洞壁(90)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壁面(40)设置在所述机翼(50)的下端与所述下风洞壁(90)之间,所述机翼(50)的上端靠近所述上风洞壁(10)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40)设置在所述机翼(50)的上端与所述上风洞壁(10)之间,所述移动组件(30)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壁面(40)上的拉杆(34),所述拉杆(34)穿过所述上风洞壁(10),且所述拉杆(34)上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于所述上风洞壁(10)的锁紧件;所述拉杆(34)至少为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洞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34)伸出所述上风洞壁(10)的一端包括螺纹段,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螺母(35),所述锁紧螺母(35)旋接在所述螺纹段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洞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30)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壁面(40)运动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壁面(40)上的牵引件和与所述牵引件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牵引件穿过所述上风洞壁(10);所述第一驱动件工作,能够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彪冯禹铭许培仪陈畅朱特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