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026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顺序层叠设置的显示模组、第一电极、柱状透镜阵列以及触控面板,第一电极设置于显示模组的一侧,触控面板包括靠近柱状透镜阵列一侧设置的第二电极,且显示装置还包括填充于第一电极与柱状透镜阵列之间的电光材料。上述显示装置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可切换透镜结构的驱动电极中所需的玻璃基板,并且还省去了现有技术将可切换透镜结构组装在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所需的两层胶粘层,进而有效地较少了显示装置所需的厚度,易于产品的轻薄化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裸眼3D显示领域高速发展,现有的裸眼3D显示多数仅在2D显示屏上贴一层光栅透镜或者柱状透镜膜,这样虽然解决了需要佩戴眼镜才能观看3D带了的不方便问题,但是一旦贴上了柱镜膜,这样的显示设备便不能作为2D显示设备使用,因为会产生许多重影,这样2D/3D可切换裸眼3D产品就应运而生,如柱透镜式可切换裸眼3D产品,但与此同时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即这样的可切换显示产品涉及到可切换透镜结构(3Dcell)与显示模组(2Dcell,或称opencell)以及TP的多次贴合,这样不仅给工艺技术造成困难,重要的是这样结构的产品严重不符合用户的体验要求,与电子产品轻量化、轻薄化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从而严重影响了此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采用上述柱透镜可切换3D(即2D/3D切换)制作方案可以完成裸眼3D产品的制作,但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可切换透镜结构(3Dcell)本身需要驱动电极,上述现有制作工艺中,都是采用ITO与玻璃基板的组合作为驱动电极,而凭借现有的玻璃减薄技术,上述玻璃基板即使减薄之后,其厚度都在0.2mm以上,所以两层加起来,其厚度将接近0.5mm。而对于现有电子终端产品轻薄化的发展趋势而言,这显然是背道而驰的;2、可切换透镜结构(3Dcell)制备完成以后,必须要将它组装到现有的电子显示产品中去,以手机为例,需要将可切换透镜结构组装在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这样无疑要用到两层胶粘层(如OCA),这样也使得电子终端产品增加了一层胶粘层的厚度,这也是与电子产品的轻薄化发展趋势相反的。并且,在可切换透镜结构(3Dcell)的制作过程中,两层驱动电极上都可以制作有配向层,此时需要在高精度对位下完成真空贴合才能保证液晶偏转的均匀性。同理情况下,可切换透镜结构(3Dcell)与显示模组(2Dcell)的贴合,同样需要高精度的对位,才能确保柱透镜与像素的对应位置关系。如此多次的对位贴合,必然会造成整体贴合精度的下降,势必会影响3D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厚度较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顺序层叠设置的显示模组、第一电极、柱状透镜阵列以及触控面板,第一电极设置于显示模组的一侧,触控面板包括靠近柱状透镜阵列一侧设置的第二电极,且显示装置还包括填充于第一电极与柱状透镜阵列之间的电光材料。进一步地,显示装置还包括层叠设置的绝缘层和第三电极,绝缘层设置于触控面板的靠近柱状透镜阵列的一侧表面,且第三电极置于绝缘层的靠近柱状透镜阵列的一侧表面。进一步地,第一电极与显示模组的表面接触设置。进一步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第一电极与柱状透镜阵列的密封框,密封框、第一电极与柱状透镜阵列形成密闭空间,电光材料层设置于密闭空间中。进一步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配向层,设置于第一电极远离显示模组的一侧;第二配向层,设置于柱状透镜阵列远离第二电极的一侧。进一步地,触控面板还包括沿远离第二电极的方向顺序层叠设置的隔垫层、触控电极和第一基板,优选形成隔垫层的材料为透明绝缘材料或透明电阻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显示模组上形成第一电极;在触控面板的一侧贴合柱状透镜阵列,触控面板包括第二电极,第二电极靠近柱状透镜阵列设置;将形成有第一电极的显示模组与贴合有柱状透镜阵列的触控面板进行封装,并在第一电极与柱状透镜阵列之间填充电光材料。进一步地,在触控面板的一侧贴合柱状透镜阵列的步骤包括:在触控面板的靠近第二电极的一侧表面上直接贴合柱状透镜阵列。进一步地,在触控面板的一侧贴合柱状透镜阵列的步骤包括:在触控面板的靠近第二电极的一侧表面依次形成绝缘层和第三电极;在第三电极的远离触控面板的一侧表面上贴合柱状透镜阵列。进一步地,形成触控面板的步骤包括:在第一基板上依次形成触控电极、隔垫层和第二电极,以得到触控面板,优选形成隔垫层的材料为透明绝缘材料或透明电阻材料。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通过蒸镀工艺或溅射工艺形成。进一步地,第三电极通过蒸镀工艺或溅射工艺形成。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顺序层叠设置的显示模组、第一电极、柱状透镜阵列以及触控面板,还包括填充于第一电极与柱状透镜阵列之间的电光材料,由于第一电极直接与显示模组的一侧表面接触设置,触控面板包括靠近柱状透镜阵列一侧设置的第二电极,从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可切换透镜结构的驱动电极中所需的玻璃基板,并且,通过将上述显示装置中的第一电极、柱状透镜阵列以及触控面板中的第二电极组成可切换透镜结构,使第一电极以及触控面板中的第二电极分别作为可切换透镜结构的驱动电极,从而省去了现有技术将可切换透镜结构组装在触控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所需的两层胶粘层,进而有效地较少了显示装置所需的厚度,易于产品的轻薄化发展。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包括绝缘层和第三电极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包括第一配向层和第二配向层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显示模组;20、第一电极;30、柱状透镜阵列;40、电光材料;50、触控面板;510、第二电极;520、隔垫层;530、触控电极;540、第一基板;60、绝缘层;70、第三电极;80、第一配向层;90、第二配向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都是采用ITO与玻璃基板的组合作为驱动电极,而凭借现有的玻璃减薄技术,上述玻璃基板即使减薄之后,其厚度都在0.2mm以上,难以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层叠设置的显示模组(10)、第一电极(20)、柱状透镜阵列(30)以及触控面板(50),所述第一电极(20)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10)的一侧,所述触控面板(50)包括靠近所述柱状透镜阵列(30)一侧设置的第二电极(510),且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填充于所述第一电极(20)与所述柱状透镜阵列(30)之间的电光材料(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层叠设置的显示模组(10)、第一电极(20)、柱状透镜阵列(30)以及触控面板(50),所述第一电极(20)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10)的一侧,所述触控面板(50)包括靠近所述柱状透镜阵列(30)一侧设置的第二电极(510),且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填充于所述第一电极(20)与所述柱状透镜阵列(30)之间的电光材料(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层叠设置的绝缘层(60)和第三电极(70),所述绝缘层(60)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50)的靠近所述柱状透镜阵列(30)的一侧表面,且所述第三电极(70)置于所述绝缘层(60)的靠近所述柱状透镜阵列(30)的一侧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20)与所述显示模组(10)的表面接触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电极(20)与所述柱状透镜阵列(30)的密封框,所述密封框、所述第一电极(20)与所述柱状透镜阵列(30)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电光材料(40)层设置于所述密闭空间中。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配向层(80),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20)远离所述显示模组(10)的一侧;第二配向层(90),设置于所述柱状透镜阵列(30)远离所述第二电极(510)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50)还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二电极(510)的方向顺序层叠设置的隔垫层(520)、触控电极(530)和第一基板(540),优选形成所述隔垫层(520)的材料为透明绝缘材料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凡初张晶范延江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