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快速稳定实现局部加载的液压机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9774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3:44
一种能快速稳定实现局部加载的液压机液压系统,包括动力输出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及加载系统,采用多道次、多局部加载步成形,通过低压大流量泵与高压小流量泵,可连续变换加载区,保证在成形过程中可以快速实现对加载变形区施加较大的成形载荷,而对未加载区施加较小的约束载荷;液压缸在下行及回程阶段获得大流量液压油,实现快速下行及快速回程;该液压系统所采用集成的插装阀,响应迅速、动作灵敏,并且采用的充液阀,不仅可以辅助实现快速下行及快速回程,更能使液压缸在完成一个加载步后快速降低压力,同时减少能耗,节约能源;可在成形过程中,实现一火加热内多次变换局部加载区域,得到大于相同装机功率下整体加载成形的成形能力。

A hydraulic system of hydraulic press for quick and stable partial loading

A hydraulic system which can quickly and steadily achieve local loading, including power output,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and loading system, adopts multichannel and multi local loading step forming. Through the low pressure large flow pump and high pressure small flow pump, the loading area can be continuously transformed to ensure the rapid realization of the addition in the forming process. A larger forming load is applied to the loading area, and a smaller constraint load is imposed on the unloaded area;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used for rapid downflow and quick return in the downlink and backhaul stages, and the integrated cartridge valve used in the hydraulic system is quick and sensitive, and the valve is used not only In order to assist the rapid downlink and quick return, the hydraulic cylinder can reduce the pressure quickly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a loading step,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ave energy. In the forming process, the local loading area can be changed many times in a fire heating process, and the forming ability of the whole loading forming is greater than the same loading 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快速稳定实现局部加载的液压机液压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机液压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能快速稳定实现局部加载的液压机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局部加载成形可有效减少成形载荷、拓展构件成形尺寸范围、提高设备成形能力,是大型构件塑性成形的有效途径,在成形过程中局部区域施加载荷、变换加载区,设备需对加载区需施加大的成形载荷,而对未加载区模具施加较小的成形载荷。目前双动液压机一般由主、辅两个液压系统,辅助液压系统提供的载荷较低,仅能向未加载区提供约束载荷,难以满足加载变形区的成形载荷,无法在变换加载区提供相应的成形载荷。当液压机具有两个以上主液压系统的液压机,每个液压系统都可以对加载区提供较大的成形载荷,但是在变换加载区后,未加载区液压系统依旧提供未加载区同样大小的成形载荷,超出较小成形载荷的部分造成浪费,则设备成形能力和整体加载成形相当,无法实现局部加载成形大型构件的优越性。目前大型复杂构件局部加载成形通过调整模具结构、增加相应辅助装置在普通液压机上实现,每一局部加载步都需要调整更换模具,等温或热锻成形中需要多次冷却、加热,多火加热影响锻件组织性能,因此多采用一道次、两个局部加载步成形。采用普通液压机对大型复杂构件进行局部加载,成形周期长、效率低,极大地限制了局部加载成形在成形制造难变形材料大型复杂构件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稳定实现局部加载的液压机液压系统,可在一火加热中快速实现多道次、多局部加载步成形,在成形过程中连续变换加载区,并同时实现加载区主液压系统和未加载区液压系统功能变换,从而拓展成形设备能力,实现大于液压系统装机功率的成形能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快速稳定实现局部加载的液压机液压系统,包括动力输出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及加载系统,动力输出系统的插装阀2出油口与压力控制系统的第二压力控制插装阀11进油口、第一压力控制插装阀12进油口连接;压力控制系统的第四电磁换向阀18的A口、B口分别连接加载系统的第一液压缸20、第二液压缸21下腔,压力控制系统的第五电磁换向阀19的A口、B口分别连接加载系统的第一液压缸20、第二液压缸21上腔;动力输出系统包括低压大流量泵1,低压大流量泵1出油端分别连接插装阀2的进油口、第七压力控制插装阀3的进油口,插装阀2控制腔与插装阀2出油口连接,第七压力控制插装阀3出油口连通油箱26,同时与第一调压阀4一端连接,并与第七电磁换向阀5的T口连接,第七压力控制插装阀3控制腔与第一调压阀4另一端连接,并接入第七电磁换向阀5的P口,第七电磁换向阀5的B口与第一比例溢流阀6串联,第七电磁换向阀5的中位P口与T口连通;高压小流量泵29出油端分别与第一溢流阀30一端、第五压力控制插装阀31、第六压力控制插装阀32进油口连接。压力控制系统包括第二压力控制插装阀11,第二压力控制插装阀11控制腔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13的A口,第一压力控制插装阀12控制腔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13的B口,第一电磁换向阀13的T口直接连接油箱26,第一电磁换向阀13的中位P口、T口、A口、B口互不连通;第二压力控制插装阀11出油口与第四压力控制插装阀7进油口、第四电磁换向阀18的P口连接,第四电磁换向阀18的中位P口与A口、B口连通,第四压力控制插装阀7出油口通油箱26,同时与第二调压阀8一端连接,并且连接到第三电磁换向阀9的T口,第四压力控制插装阀7控制腔与第二调压阀8另一端连接,并连接到第三电磁换向阀9的P口,第三电磁换向阀9的A口与第二比例溢流阀10串联,第三电磁换向阀9的下位P口、T口、A口、B口互不连通;第一压力控制插装阀12出油口与第三压力控制插装阀14进油口相连,并连接到第五电磁换向阀19的P口,第五电磁换向阀19的中位P口与A口、B口连通;第三压力控制插装阀14出油口与油箱26连通,同时与第三调压阀15一端连接,并连接到第二电磁换向阀16的T口,第三压力控制插装阀14控制腔与第三调压阀15另一端连接,并连接到第二电磁换向阀16的P口,第二电磁换向阀16的A口与第二溢流阀17串联,第二电磁换向阀16的下位P口、T口、A口、B口互不连通;插装阀2出油口和第七电磁换向阀25的P口连接,第七电磁换向阀25的T口连接油箱26,第七电磁换向阀25的B口连接第一充液阀24控制腔,第七电磁换向阀25的左位P口与A口、T口与B口分别连通;第一充液阀24进油口连接油箱26,第一充液阀24出油口连接第一液压缸20上腔;高压小流量泵29出油端和第八电磁换向阀28的P口连接,第八电磁换向阀28的B口和第二充液阀27控制腔连接,第八电磁换向阀28的T口连接油箱26,第八电磁换向阀28的左位P口与A口、T口与B口分别连通;第二充液阀27进油口连接油箱26,第二充液阀27出油口连接第二液压缸21上腔;第五压力控制插装阀31控制腔连接第六电磁换向阀33的B口,第六压力控制插装阀32控制腔连接第六电磁换向阀33的A口,第六电磁换向阀33的T口连接油箱26,第六电磁换向阀33的中位P口、T口、A口、B口互不连通。加载系统包括第一液压缸20、第二液压缸21,第一液压缸20上腔和第五压力控制插装阀31出油口连接,第二液压缸21上腔和第六压力控制插装阀32出油口连接,第一液压缸20、第二液压缸21上腔分别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2、第二压力传感器23。所述的第一液压缸20和第一上模34对应,第二液压缸21和第二上模35对应,第一上模34、第二上模35组成组合式上模,下模37为一个整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多道次、多局部加载步成形的方法,采用低压大流量泵与高压小流量泵,可连续变换加载区,保证在成形过程中可以快速实现对加载变形区施加较大的成形载荷,而对未加载区施加较小的约束载荷。液压缸在下行及回程阶段获得大流量液压油,实现快速下行及快速回程。该液压系统所采用集成的插装阀,响应迅速、动作灵敏,并且采用的充液阀,不仅可以辅助实现快速下行及快速回程,更能使液压缸在完成一个加载步后快速降低压力,同时减少能耗,节约能源。可在成形过程中,实现一火加热内多次变换局部加载区域,得到大于相同装机功率下整体加载成形的成形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未加载区的上模约束间隙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参照图1,一种能快速稳定实现局部加载的液压机液压系统,包括动力输出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及加载系统,动力输出系统的插装阀2出油口与压力控制系统的第二压力控制插装阀11进油口、第一压力控制插装阀12进油口连接;压力控制系统的第四电磁换向阀18的A口、B口分别连接加载系统的第一液压缸20、第二液压缸21下腔,压力控制系统的第五电磁换向阀19的A口、B口分别连接加载系统的第一液压缸20、第二液压缸21上腔;动力输出系统包括低压大流量泵1,低压大流量泵1出油端分别连接插装阀2的进油口、第七压力控制插装阀3的进油口,插装阀2控制腔与插装阀2出油口连接,第七压力控制插装阀3出油口连通油箱26,同时与第一调压阀4一端连接,并与第七电磁换向阀5的T口连接,第七压力控制插装阀3控制腔与第一调压阀4另一端连接,并接入第七电磁换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能快速稳定实现局部加载的液压机液压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快速稳定实现局部加载的液压机液压系统,包括动力输出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及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系统的插装阀(2)出油口与压力控制系统的第二压力控制插装阀(11)进油口、第一压力控制插装阀(12)进油口连接;压力控制系统的第四电磁换向阀(18)的A口、B口分别连接加载系统的第一液压缸(20)、第二液压缸(21)下腔,压力控制系统的第五电磁换向阀(19)的A口、B口分别连接加载系统的第一液压缸(20)、第二液压缸(21)上腔;动力输出系统包括低压大流量泵(1),低压大流量泵(1)出油端分别连接插装阀(2)的进油口、第七压力控制插装阀(3)的进油口,插装阀(2)控制腔与插装阀(2)出油口连接,第七压力控制插装阀(3)出油口连通油箱(26),同时与第一调压阀(4)一端连接,并与第七电磁换向阀(5)的T口连接,第七压力控制插装阀(3)控制腔与第一调压阀(4)另一端连接,并接入第七电磁换向阀(5)的P口,第七电磁换向阀(5)的B口与第一比例溢流阀(6)串联,第七电磁换向阀(5)的中位P口与T口连通;高压小流量泵(29)出油端分别与第一溢流阀(30)一端、第五压力控制插装阀(31)、第六压力控制插装阀(32)进油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快速稳定实现局部加载的液压机液压系统,包括动力输出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及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系统的插装阀(2)出油口与压力控制系统的第二压力控制插装阀(11)进油口、第一压力控制插装阀(12)进油口连接;压力控制系统的第四电磁换向阀(18)的A口、B口分别连接加载系统的第一液压缸(20)、第二液压缸(21)下腔,压力控制系统的第五电磁换向阀(19)的A口、B口分别连接加载系统的第一液压缸(20)、第二液压缸(21)上腔;动力输出系统包括低压大流量泵(1),低压大流量泵(1)出油端分别连接插装阀(2)的进油口、第七压力控制插装阀(3)的进油口,插装阀(2)控制腔与插装阀(2)出油口连接,第七压力控制插装阀(3)出油口连通油箱(26),同时与第一调压阀(4)一端连接,并与第七电磁换向阀(5)的T口连接,第七压力控制插装阀(3)控制腔与第一调压阀(4)另一端连接,并接入第七电磁换向阀(5)的P口,第七电磁换向阀(5)的B口与第一比例溢流阀(6)串联,第七电磁换向阀(5)的中位P口与T口连通;高压小流量泵(29)出油端分别与第一溢流阀(30)一端、第五压力控制插装阀(31)、第六压力控制插装阀(32)进油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快速稳定实现局部加载的液压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压力控制系统包括第二压力控制插装阀(11),第二压力控制插装阀(11)控制腔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13)的A口,第一压力控制插装阀(12)控制腔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13)的B口,第一电磁换向阀(13)的T口直接连接油箱(26),第一电磁换向阀(13)的中位P口、T口、A口、B口互不连通;第二压力控制插装阀(11)出油口与第四压力控制插装阀(7)进油口、第四电磁换向阀(18)的P口连接,第四电磁换向阀(18)的中位P口与A口、B口连通,第四压力控制插装阀(7)出油口通油箱(26),同时与第二调压阀(8)一端连接,并且连接到第三电磁换向阀(9)的T口,第四压力控制插装阀(7)控制腔与第二调压阀(8)另一端连接,并连接到第三电磁换向阀(9)的P口,第三电磁换向阀(9)的A口与第二比例溢流阀(10)串联,第三电磁换向阀(9)的下位P口、T口、A口、B口互不连通;第一压力控制插装阀(12)出油口与第三压力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伟李晗晶董朋赵升吨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