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6433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其包括预制墙体和结合于所述预制墙体的竖向两侧的现浇墙体,所述预制墙体的底部设有灌浆盲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剪力墙预制墙体部分的竖向钢筋断开,以此减少竖向钢筋接头和灌浆套筒的数量,加强措施是按抗弯等强原则加大预制墙体两侧现浇边缘构件墙体的配筋量,可以弥补竖向分布钢筋断开造成抗弯承载能力的损失,从而节约材料及预制构件工厂制作费用;在预制墙体内部设置斜向加强筋,可以很好的改善剪力墙墙体受力和抗裂性能,增强墙体耗能能力和位移延性。

A composit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upported composite shear wall structu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omposit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braced composite shear wall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 precast wall and a cast-in-situ wall on both sides of the precast wall. The bottom of the precast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grouting blind hole. By breaking the vertical bar of the precast wall part of the shear wall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the vertical reinforcing bar joint and the grouting sleeve, the strengthening measure is to increase the reinforcement amount of the wall on both sides of the precast wall, which can make up the loss of the bending bearing capacity caused by the disconnection o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bar. Thus, the cost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prefabricated component factory is saved, and the inclined reinforcement is set in the precast wall, which can improve the force and crack resistance of the wall wall, and enhanc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of the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目前国内正在兴起“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墙体钢筋竖向连接多采用“套筒连接”或“约束浆锚连接”方法。该些连接方法均需要进行大量钢筋的连接,不但增加了结构造价,安装过程中由于钢筋定位困难也会对施工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或潜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需套筒连接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能够避免在剪力墙装配施工中采用大量套筒连接,减轻施工负担和降低建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其包括预制墙体和结合于所述预制墙体的竖向两侧的现浇墙体,所述预制墙体的底部设有灌浆盲孔。本专利技术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墙体的内部设有至少由第一竖向筋和第一水平筋连接形成的第一钢筋结构,且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水平筋的端部延伸出所述预制墙体的竖向侧部。本专利技术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现浇墙体包括至少由第二竖向筋和第二水平筋连接形成的第二钢筋结构及浇筑于所述第二钢筋结构的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二竖向筋的两端延伸出所述混凝土结构。本专利技术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竖向筋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竖向筋的直径。本专利技术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筋的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钢筋结构。本专利技术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墙体中设有斜向加强筋,所述斜向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预制墙体的竖向两侧并连接于对应侧的所述现浇墙体。本专利技术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斜向加强筋的下端延伸出所述预制墙体的竖向侧部的下端,所述斜向加强筋的上端延伸出所述预制墙体的竖向侧部的上端。本专利技术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斜向加强筋的下端弯折形成锚入所述现浇墙体的水平锚接段,所述斜向加强筋的上端弯折形成穿过所述现浇墙体的顶部的竖直锚接段。本专利技术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斜向加强筋至少包括沿两个不同方向交叉设置的第一斜向筋和第二斜向筋。本专利技术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墙体的底部标高高于所述现浇墙体的底部标高,于所述预制墙体的底部形成待浇筑座浆料的座浆层预留缝隙,且所述灌浆盲孔连通于所述座浆层预留缝隙。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剪力墙预制墙体部分的竖向钢筋断开,按最小配筋率配置,以此减少竖向钢筋接头和灌浆套筒的数量,以及竖向分布筋的用量,加强措施是按抗弯等强原则加大预制墙体两侧现浇边缘构件墙体的配筋量,可以弥补竖向分布钢筋断开造成抗弯承载能力的损失,从而节约材料及预制构件工厂制作费用;(2)由于竖向钢筋连接接头的数量的减少,可以极大地减少实际施工过程中工人劳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3)在剪力墙墙体内部布置斜向加强筋,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理论可减小水平分布筋的用量,并可以很好的改善剪力墙墙体受力和抗裂性能,增强墙体耗能能力和位移延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大偏心受力情况剪力墙体正截面抗弯计算模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首先,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其主要由预制墙体11和现浇墙体12两部分组成,其中,预制墙体11的数量为一,现浇墙体12的数量为二,且两个现浇墙体12分别结合于预制墙体11的竖向两侧。在预制墙体11的底部预留有灌浆盲孔13,灌浆盲孔13为预留在预制构件表面、用于注浆的孔洞,该灌浆盲孔13包括竖向开设在预制墙体11的底部的竖向孔洞及贯穿竖向孔洞处的预制墙体的两个小孔,两个小孔上下平行设置,位于下方的小孔作为注浆孔,位于上方的小孔作为出浆孔,使用时,向注浆孔中注入浆液,浆液流经竖向孔洞达到预制墙体的底部,预制墙体的底部在浆液凝固后被固定,当出浆孔中有浆液流出时,代表注浆完成,此时可停止注浆,如此,利用预制墙体底部的灌浆盲孔便可利用浆液对预制墙体的底部进行固定,无需采用大量钢筋连接。灌浆盲孔在不使用时,一般在其内塞入金属塞子,以防外物进入后封堵洞口。预制墙体11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可在工厂制作、现场安装,预制墙体11的内部设有至少由第一竖向筋111和第一水平筋112连接形成的第一钢筋结构,且部分或全部第一水平筋112的端部延伸出预制墙体11的竖向两侧,用于与两侧的现浇墙体12相连结。当预制墙体的顶部需要设置上层板结构,如现浇楼板时,可将第一钢筋结构的部分或全部第一竖向筋111的端部延伸出预制墙体11的顶部,将该些延伸钢筋直接浇筑在上层板结构中,以提高预制墙体与上层板结构的结合强度,此处的连结无需钢筋对接,因此也就不需要设置套筒连接,只需将上层板结构的混凝土直接浇筑在延伸钢筋上,无需预留用于搭接上层预制墙体的钢筋接头,操作简便,不会增加任何施工负担。而在预制墙体11的底部,由于无需与下层预制墙体的钢筋接头搭接,便无需在预制墙体11的底部预埋大量的钢筋连接用预埋套筒,只需留置少量,如两个灌浆盲孔即可,操作简便,无需大量钢筋对接施工,节省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现浇墙体12包括至少由第二竖向筋121和第二水平筋122连接形成的第二钢筋结构及浇筑于第二钢筋结构的混凝土结构,其中,第二竖向筋121的两端延伸出所述混凝土结构,用于与上下层结构搭接。该现浇墙体12采用传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式,施工时,首先将第二钢筋结构的第二竖向筋与下层现浇结构顶部预留的竖向钢筋搭接,然后安装模板结构,再浇筑混凝土。现浇墙体的第二竖向筋的底部可直接搭接在下层结构的预留竖向钢筋上,操作方便,无需设置套筒连接。现浇墙体12底部预留的第二竖向筋用于连接下层结构顶部预留的竖向钢筋,其顶部预留的第二竖向筋则用于连接上层结构的竖向钢筋,因此,采用现浇墙体12可与上下层结构之间建立良好、巩固的连结体系,整体性强,抗剪承载优越。较佳地,预制墙体11中向外延伸的第一水平筋112的端部可进一步连接于现浇墙体12的第二钢筋结构,以增强预制墙体11与现浇墙体12的结合强度,通过在预制墙体11的两侧各设置现浇墙体12,利用现浇墙体12良好的整体连结性和抗剪承载能力,可提高预制墙体与上下层结构在水平接缝处的抗剪承载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墙体和结合于所述预制墙体的竖向两侧的现浇墙体,所述预制墙体的底部设有灌浆盲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墙体和结合于所述预制墙体的竖向两侧的现浇墙体,所述预制墙体的底部设有灌浆盲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体的内部设有至少由第一竖向筋和第一水平筋连接形成的第一钢筋结构,且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水平筋的端部延伸出所述预制墙体的竖向侧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墙体包括至少由第二竖向筋和第二水平筋连接形成的第二钢筋结构及浇筑于所述第二钢筋结构的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二竖向筋的两端延伸出所述混凝土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向筋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竖向筋的直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筋的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钢筋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剪力墙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显东肖绪文刘亚男顾祥林田伟曹志伟马昕煦张士前范新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