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荪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9260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包括菌种制作、场地清理、栽培时机、堆料下种和覆土,建立桑枝‑竹荪‑桑园循环利用的立体栽培模式;培育菌种所用的培养基包括桑木屑、杂木屑、麸皮、玉米粉、石灰与辅助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建立“桑枝‑竹荪‑桑园”的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对桑枝、竹荪废弃物进行生物转化利用,科学的理念也是生态农业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对于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有积极作用,减少了对野外山林的砍伐,保护了自然环境。千岛湖作为国家旅游胜地,生态循环农业对于保护千岛湖自然环境有先天优势,凸显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推广意义深远,是生态农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A high yield cultivation method of bamboo fungu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igh yield cultivation method of bamboo fungus, including fungus making, site cleaning, planting time, sowing seed and overlying soil, and setting up a three-dimensional cultivation model for the recycling of mulberry trees. The culture medium for cultivation includes mulberry sawdust, clutter, bran, corn flour, lime and auxiliary material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cycle system of \mulberry branch bamboo fungus mulberry garden\, bio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ulberry branch and bamboo fungus waste by biological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the scientific concept is also the cornerston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rural village and village appearance, reducing the cutting of wild forests and protect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Qiandao Lake as a national tourist resort, ecological recycling agriculture has a congenital advantage for protect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Qiandao Lake. It highlights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and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Qiandao L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荪高产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荪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竹荪为腐生菌,俗称仙人伞,以各种竹类阔叶树及秸草等枯枝、落叶堆集腐烂的腐殖质为营养,主要利用占竹木和秸草90%以上的全纤维素一类的碳水化合物。此外,竹荪菌蛋形成还需要有土壤的物理作用所产生的机械刺激。竹屑、木屑、煮渣、糠壳、豆秆、菌草及其他食用菌的废料均可作为人工栽培竹荪的材料。由于传统的室外畦栽法产量较低且不稳定,加上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菇农种植的积极性。2002年竹荪发酵料栽培技术研究成功,平均亩产量达100-150kg,比传统栽培法提高30%以上。竹荪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味道鲜美,能防治高血压、高胆固醇和肥胖病,有止咳、补气、止痛的功效,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20世纪90年代初,竹荪便在福建省进行了野外荫棚畦床栽培并获得成功。近年来,竹荪栽培技术有重大突破,而根据大量实际案例,在长江流域适合选择萍荪3号、长裙D6等品种,采用稻田野生开放式栽培竹荪,在淳安县也有少数基地开始了竹荪的规模化栽培,据悉效益良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安全可靠,产量高的黄金菇栽培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包括菌种制作、场地清理、栽培时机、堆料下种和覆土,建立桑枝-竹荪-桑园循环利用的立体栽培模式;培育菌种所用的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5-35份桑木屑、40-50份杂木屑、15-22份麸皮、1-5份玉米粉、1-3份石灰与3-7份辅助料。本专利技术通过建立“桑枝-竹荪-桑园”的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对桑枝、竹荪废弃物进行生物转化利用,科学的理念也是生态农业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对于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有积极作用,减少了对野外山林的砍伐,保护了自然环境。千岛湖作为国家旅游胜地,生态循环农业对于保护千岛湖自然环境有先天优势,凸显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推广意义深远,是生态农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料为活性多肽钙锌螯合物、迷迭香酸与美洲花椒素。作为优选,活性多肽钙锌螯合物的制备方法为:a)发酵:用放线菌发酵制备活性多肽;发酵步骤为:称取黄豆粉33份、淀粉10份、酵母膏7份、蔗糖15份、氯化钠1份、蛋白胨4份、磷酸氢二钾1份、七水硫酸镁1份、葡萄糖20份、碳酸钙3份、蒸馏水1200份,调节pH7.2-7.4,112-114℃灭菌10-15分钟得发酵培养液;以发酵培养液质量的5%接种放线菌菌母,在28-30℃通风条件下发酵2-4小时得发酵液;b)提纯:通过离心提纯与硫酸铵沉淀提纯活性多肽;提纯步骤为:将发酵液置于离心机中,于35-38℃温度在4000-4500r/min条件下离心10-15分钟,取上清液;将上清液在4-6℃下冷冻离心,在转速7500-8000r/min条件下下离心10-15分钟,取上清液;将研细的硫酸铵按照55-60%的饱和度加入到上述上清液中,4-6℃下保存过夜后用9500-10000r/min离心30-45分钟,取沉淀加入2-3倍的蒸馏水搅拌得活性多肽溶液;c)螯合:制备活性多肽钙锌螯合物;螯合步骤为:取提纯后的活性多肽溶液,在搅拌下加入3-4.5倍量的含有10%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水溶液与1.1-1.4倍量的含有7%质量分数的氯化锌水溶液,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7-7.2,在20-22℃温度下震荡合成35分钟,得活性多肽钙锌螯合物。作为优选,所述活性多肽钙锌螯合物、迷迭香酸与美洲花椒素的质量比为3∶1∶1。作为优选,所述的覆土方法是播种后15-20天,菌丝长满料面时进行覆土,土厚2-3cm,覆土后一周,菌丝长满土层后进行第二次覆土,土厚1-2cm;所覆的土,要求富含腐殖质并成团粒结构的酸性土、粒度0.5-1cm,并事先用杀虫杀菌剂处理一次。作为优选,在堆料的第五天起,每隔2天在菌种表面喷洒1L含有营养补充剂的水溶液,营养补充剂的含量为2-3g/L。作为优选,营养补充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玉米醇溶蛋白0.5-3份,亚硒酸钠0.2-0.5份、β-氨基丁酸0.6-1.5份,ε-聚赖氨酸0.3-1.5份与维生素E1-3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建立“桑枝-竹荪-桑园”的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对桑枝、竹荪废弃物进行生物转化利用,科学的理念也是生态农业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对于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有积极作用,减少了对野外山林的砍伐,保护了自然环境。千岛湖作为国家旅游胜地,生态循环农业对于保护千岛湖自然环境有先天优势,凸显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推广意义深远,是生态农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地点位于淳安县临岐镇五庄村。竹荪栽培面积20亩,采用野外荫棚畦床栽培方式。实施例1一种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包括菌种制作、场地清理、栽培时机、堆料下种和覆土,建立桑枝-竹荪-桑园循环利用的立体栽培模式;培育菌种所用的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5份桑木屑、40份杂木屑、15份麸皮、1份玉米粉、1份石灰与3份辅助料。所述辅助料为质量比为3∶1∶1的活性多肽钙锌螯合物、迷迭香酸与美洲花椒素。活性多肽钙锌螯合物的制备方法为:a)发酵:用放线菌发酵制备活性多肽;发酵步骤为:称取黄豆粉33份、淀粉10份、酵母膏7份、蔗糖15份、氯化钠1份、蛋白胨4份、磷酸氢二钾1份、七水硫酸镁1份、葡萄糖20份、碳酸钙3份、蒸馏水1200份,调节pH7.2-7.4,112-114℃灭菌10-15分钟得发酵培养液;以发酵培养液质量的5%接种放线菌菌母,在28-30℃通风条件下发酵2-4小时得发酵液;b)提纯:通过离心提纯与硫酸铵沉淀提纯活性多肽;提纯步骤为:将发酵液置于离心机中,于35-38℃温度在4000r/min条件下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将上清液在4-6℃下冷冻离心,在转速7500r/min条件下下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将研细的硫酸铵按照55%的饱和度加入到上述上清液中,4-6℃下保存过夜后用9500r/min离心30分钟,取沉淀加入2-3倍的蒸馏水搅拌得活性多肽溶液;c)螯合:制备活性多肽钙锌螯合物;螯合步骤为:取提纯后的活性多肽溶液,在搅拌下加入3倍量的含有10%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水溶液与1.1倍量的含有7%质量分数的氯化锌水溶液,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7-7.2,在20-22℃温度下震荡合成35分钟,得活性多肽钙锌螯合物。所述的覆土方法是播种后15-20天,菌丝长满料面时进行覆土,土厚2-3cm,覆土后一周,菌丝长满土层后进行第二次覆土,土厚1-2cm;所覆的土,要求富含腐殖质并成团粒结构的酸性土、粒度0.5-1cm,并事先用杀虫杀菌剂处理一次。在堆料的第五天起,每隔2天在菌种表面喷洒1L含有营养补充剂的水溶液,营养补充剂的含量为2g/L;营养补充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玉米醇溶蛋白0.5份,亚硒酸钠0.2份、β-氨基丁酸0.6份,ε-聚赖氨酸0.3份与维生素E1份。实施例2一种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包括菌种制作、场地清理、栽培时机、堆料下种和覆土,建立桑枝-竹荪-桑园循环利用的立体栽培模式;培育菌种所用的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包括菌种制作、场地清理、栽培时机、堆料下种和覆土,其特征在于,建立桑枝‑竹荪‑桑园循环利用的立体栽培模式;培育菌种所用的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5‑35份桑木屑、40‑50份杂木屑、15‑22份麸皮、1‑5份玉米粉、1‑3份石灰与3‑7份辅助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包括菌种制作、场地清理、栽培时机、堆料下种和覆土,其特征在于,建立桑枝-竹荪-桑园循环利用的立体栽培模式;培育菌种所用的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5-35份桑木屑、40-50份杂木屑、15-22份麸皮、1-5份玉米粉、1-3份石灰与3-7份辅助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料为活性多肽钙锌螯合物、迷迭香酸与美洲花椒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活性多肽钙锌螯合物的制备方法为:a)发酵:用放线菌发酵制备活性多肽;发酵步骤为:称取黄豆粉33份、淀粉10份、酵母膏7份、蔗糖15份、氯化钠1份、蛋白胨4份、磷酸氢二钾1份、七水硫酸镁1份、葡萄糖20份、碳酸钙3份、蒸馏水1200份,调节pH7.2-7.4,112-114℃灭菌10-15分钟得发酵培养液;以发酵培养液质量的5%接种放线菌菌母,在28-30℃通风条件下发酵2-4小时得发酵液;b)提纯:通过离心提纯与硫酸铵沉淀提纯活性多肽;提纯步骤为:将发酵液置于离心机中,于35-38℃温度在4000-4500r/min条件下离心10-15分钟,取上清液;将上清液在4-6℃下冷冻离心,在转速7500-8000r/min条件下下离心10-15分钟,取上清液;将研细的硫酸铵按照55-60%的饱和度加入到上述上清液中,4-6℃下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章武章小平潘飞云余建妹
申请(专利权)人:淳安千岛湖腾农菇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