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向打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8838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饰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向打孔机,包括机架、驱动机构、冲针、托块;所述驱动机构和托块均安装在机架上,驱动机构设置两组,对向设置在托块的两侧;冲针安装在驱动机构的活动部位上,对向设置在托块的两侧,且对向设置的冲针位于同一条轴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此对向打孔机结构、原理简单,可有效避免打孔过程中易出现凸起、毛刺的问题。

A counter punch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ornament processing, in particular to a counter punching machine, including a frame, a driving mechanism, a punching needle, and a Totone. The driving mechanism and the support block are installed on the frame,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is set up two groups to the two sides of the supporting block; the punching needle is installed on the active part of the driving machine and is set to the support to the support. The two sides of the block are located on the same axis.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simple principle, and can effectively avoid burrs and burrs during dril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向打孔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饰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向打孔机。
技术介绍
在饰品制作过程中,通常需要先将树脂粉与环保油混合,然后搅拌成树脂泥,制作好的树脂泥需要被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半成品,即饰品原料,如长条形,薄片形,圆球形等,另外圆球形的半成品还需要进行打孔,以便于下一工序的进行。由于饰品是人的肢体可以直接接触的物品,因此其表面质量要求较高。对于圆球形树脂泥,需要将孔打到其中心位置,而且要求其表面不可有凸起、毛刺等缺陷。传统圆球形树脂泥打孔方法为:单向打孔,即从圆球形树脂泥的一侧直接将其打穿,由此得到的圆球形树脂泥一侧为光滑的凹陷,而另一侧则会产生凸起、毛刺,因此还需要后续手工清理毛刺等操作,生产过程费时费力,且产品一致性较差,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圆球形树脂泥打孔易产生凸起、毛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向打孔机,包括机架、驱动机构、冲针、托块。所述驱动机构和托块均安装在机架上,驱动机构设置两组,对向设置在托块的两侧;冲针安装在驱动机构的活动部位上,对向设置在托块的两侧,且对向设置的冲针位于同一条轴线上。优化的,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优化的,所述气缸包括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托块两侧气缸的第一进出口连接在一起并与气源连接;托块两侧气缸的第二进出口连接在一起并与气源连接。优化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夹持机构,冲针通过夹持机构安装到驱动机构的活动部位上;所述夹持机构为自紧式钻夹头。优化的,所述冲针面向托块的一端为平面。优化的,所述托块包括凹槽和通孔,通孔位于凹槽的正中间。优化的,所述凹槽为半圆形,且凹槽圆心到托块两侧冲针的距离相等。优化的,所述通孔的的截面形状和冲针的截面形状相同,且通孔的截面尺寸大于冲针的截面尺寸。优化的,所述托块还包括凸台,托块通过凸台安装到机架上。优化的,所述机架设置有紧固螺钉,紧固螺钉拧入机架并顶在凸台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此对向打孔机可实现将打孔方式由单侧打孔改为双侧同时打孔,有效的避免了打孔过程中易出现凸起、毛刺的问题;2.采用自紧式钻夹头夹持冲针,便于更换不同形状及规格的冲针,使其适用范围较广;3.托块为可拆卸的,在进行不同形状的树脂泥打孔操作时,方便更换;4.此对向打孔机结构、原理较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向打孔机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Ι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托块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向打孔机打孔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向打孔机打孔完成后的示意图;其中,机架-1、驱动机构-2、冲针-3、圆球形树脂泥-4、托块-5、紧固螺钉-6、夹持机构-21、第一进出口-22、第二进出口-23、凹槽-51、凸台-52、通孔-5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一种对向打孔机,包括机架1、驱动机构2、冲针3、圆球形树脂泥4、托块5、紧固螺钉6。所述驱动机构2和托块5均安装在机架1上,驱动机构2设置两组,对向设置在托块5的两侧。冲针3安装在驱动机构2的伸缩端上,对向设置在托块5的两侧,且对向设置的冲针3位于同一条轴线上;打孔时,对向设置的冲针3端部对接在一起,对向设置的冲针3面向托块5的一端均为平面。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夹持机构21,冲针3通过夹持机构21固定安装到驱动机构2的伸缩端上,本实施例中的夹持机构21为自紧式钻夹头,驱动机构2为气缸,即冲针3通过自紧式钻夹头安装到气缸的活塞杆上。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包括第一进出口22和第二进出口23;托块5两侧气缸的第一进出口22连接在一起并与气源连接;托块5两侧气缸的第二进出口23连接在一起并与气源连接。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托块5包括凹槽51、凸台52和通孔53,通孔53位于凹槽51的正中间,通孔53的轴线与对向设置的冲针3的轴线重合,所述凹槽51设置在托块5的顶面,通孔53起始于凹槽51的最低处,终止于托块5的底面。托块5的凸台52插入机架1的孔中,并通过紧固螺钉6来固定住托块5。所述凹槽51为半圆形,且凹槽圆心到托块5两侧冲针3的距离相等。所述通孔53的的截面形状和冲针3的截面形状相同,且通孔53的截面尺寸大于冲针3的截面尺寸。如图4所示,上下两个冲针3同时插入到圆球形树脂泥4中,以实现圆球形树脂泥4的打孔操作。如图5所示为对向打孔机打孔完成后的示意图,上下两个冲针3完成打孔后同时从圆球形树脂泥4中退出,此时圆球形树脂泥4的中间有一个竖直的通孔,且通孔的上下两端各有一个正常凹陷,圆球形树脂泥4的外表面没有凸起、毛刺等缺陷,为合格品。此对向打孔机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将圆球形树脂泥4放入到托块5的凹槽51中,然后启动气缸开关,上下两侧气缸的第一进出口22同时进气,同时第二进出口23出气,此时托块5两侧的冲针3同时向靠近圆球形树脂泥4的方向移动,由于两个冲针3到凹槽51的圆心距离相等,因此上下两个冲针3会同时接触到圆球形树脂泥4,冲针3继续移动,直至两个冲针3在圆球形树脂泥4的球心处接触。随后通过操作开关使上下两侧气缸的第二进出口23同时进气,同时第一进出口22出气,此时托块5两侧的冲针3同时向远离圆球形树脂泥4的方向移动,上下两个冲针3同时从圆球形树脂泥4中退出,完成圆球形树脂泥4的打孔操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对向打孔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向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驱动机构(2)、冲针(3)、托块(5);所述驱动机构(2)和托块(5)均安装在机架(1)上,驱动机构(2)设置两组,对向设置在托块(5)的两侧;冲针(3)安装在驱动机构(2)的伸缩端上,对向设置在托块(5)的两侧,且对向设置的冲针(3)位于同一条轴线上;打孔时,对向设置的冲针(3)端部对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向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驱动机构(2)、冲针(3)、托块(5);所述驱动机构(2)和托块(5)均安装在机架(1)上,驱动机构(2)设置两组,对向设置在托块(5)的两侧;冲针(3)安装在驱动机构(2)的伸缩端上,对向设置在托块(5)的两侧,且对向设置的冲针(3)位于同一条轴线上;打孔时,对向设置的冲针(3)端部对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向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为气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向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包括第一进出口(22)和第二进出口(23);托块(5)两侧气缸的第一进出口(22)连接在一起并与气源连接;托块(5)两侧气缸的第二进出口(23)连接在一起并与气源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向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还包括夹持机构(21),冲针(3)通过夹持机构(21)固定安装到驱动机构(2)的伸缩端上;所述夹持机构(21)为自紧式钻夹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向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濉溪县伊索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