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家鸣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8375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2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软骨移植微创手术的修整器,其包括外套筒、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内置于外套筒内,所述旋转杆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头,所述旋转头绕其轴线一周均匀设置有斜槽,所述斜槽的下端设置有切削刀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先将外套筒插入手术切口内并定位于软骨缺损区后,通过转动内置于外套筒内的旋转杆带动旋转头对软骨缺损区进行修整;这样使得黏贴式软骨支架材料在镜下定位容易,黏附容易并牢固,大大的提高了手术效果,同时也减少了术者的工作强度和患者的疼痛,对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的广泛开展具有突破性意义。

A dressing instrument for repairing defects of wounds under tissue-engineered cartilage transplan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immer for a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of a cartilage graft,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sleeve and a rotating rod. The rotating rod is built-in in the casing,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rota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head, and the rotating head is uniformly arranged around the axis of the shaft for one week,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inclined slot is provided with a cutting blade. When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the casing tube is inserted into the surgical incision and located in the cartilage defect area. The rotating head is rotated to drive the rotating head to repair the cartilage defect area, thus making the adhesive cartilage support material easy to locate under the mirror, easy to adhere and firm,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ect also reduced the strength of the surgeon and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which made a breakthrough in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tissue-engineered cartilage transplan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
技术介绍
在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关节镜下专用的手术器械,需要开放手术,暴露出软骨损伤部位后才能将骨膜或者生物膜进行关节内缝合,缝合后再进行细胞回植操作,产生的切口较大影响美观,而且缺乏关节镜下的放大监视作用,仅靠术者本身所具有的手术经验,所以需要镜下软骨移植专用设备,从而使关节镜下软骨细胞移植手术成为可能。目前对于软骨的修复已经发展到黏贴式的软骨修复,在具体的黏贴操作之前,需要对软骨缺损区进行清理,使缺损区平整,有利于软骨支架材料的黏附,目前并没有专用的镜下软骨缺损区修整器械,传统镜下器械也无法完成相关的手术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植入软骨支架材料之前不能对软骨缺损区进行修整、导致植入的软骨支架材料黏附不牢固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其包括外套筒、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内置于外套筒内,所述旋转杆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头,所述旋转头绕其轴线一周均匀设置有斜槽,所述斜槽的下端设置有切削刀片,所述外套筒插入手术切口内并定位于软骨缺损区后,通过旋转内置于外套筒内的旋转杆带动旋转头对软骨缺损区进行修整。优选地,所述旋转杆的上端侧壁上水平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圆饼,所述密封圆饼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橡胶圈。优选地,所述橡胶圈的直径和旋转头的直径均与外套筒的内径相同。优选地,所述外套筒的下端设置有进气/水口,所述外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出气/水口,所述密封圆饼位于进气/水口的上方。优选地,所述外套筒的下端设置有锥度,所述外套筒的上端设置有提手。优选地,所述旋转杆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柄。优选地,所述切削刀片沿逆时针方向切削。优选地,所述切削刀片沿顺时针方向切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外套筒插入手术切口内并定位于软骨缺损区后,通过旋转内置于外套筒内的旋转杆带动旋转头对软骨缺损区进行修整;这样使得黏贴式软骨支架材料在镜下定位容易,黏附容易并牢固,大大的提高了手术效果,同时也减少了术者的工作强度和患者的疼痛,对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的广泛开展具有突破性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的轴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中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中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种使用方法中旋转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种使用方法中旋转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工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如图1所示,其包括外套筒1、旋转杆2,旋转杆2内置于外套筒1内,旋转杆2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头21,旋转头21绕其轴线一周均匀设置有斜槽211,斜槽211的下端设置有切削刀片212;使用时,外套筒1插入手术切口内并定位于软骨缺损区后,通过旋转内置于外套筒1内的旋转杆2带动旋转头21对软骨缺损区进行修整,这样使得黏贴式软骨支架材料在镜下定位容易,黏附容易并紧密牢固,大大的提高了手术效果,同时也减少了术者的工作强度和患者的疼痛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旋转杆2的上端侧壁上水平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圆饼22,密封圆饼22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221,凹槽221内设置有橡胶圈222;橡胶圈222的直径和旋转头21的直径均与外套筒1的内径相同;通过在旋转杆2的侧壁上设置密封圆饼22以及在密封圆饼22上设置的凹槽221内放置橡胶圈222,增加了整个修整器的密闭性,防止关节镜下的水溢出,影响手术进度和效果。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外套筒1的下端设置有进气/水口12,外套筒1的筒壁上设置有出气/水口11,密封圆饼22位于进气/水口11的上方;通过设置进气/水口12和出气/水口11,使得关节镜下的水以及切削物能及时的被排出,使得术者能及时并清楚的观察修整效果,以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通过将密封圆饼22设置于进气/水口11的上方,避免了关节镜中的水或气无法被排出的问题。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外套筒1的下端设置有锥度;通过在外套筒1的下端设置锥度,方便术者快速的将外套筒1插入手术切口,从而减少患者的疼痛;外套筒1上端设置有提手13;通过在外套筒1的上端设置提手13,便于术者对外套筒1的拿取。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旋转杆2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柄23;通过在旋转杆2的上端设置旋转柄23,方便术者对旋转杆进行旋转,加快了对软骨缺损区修整的进度。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切削刀片212沿逆时针方向切削;作为优先切削刀片21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度至120度之间,这样设置有利于切削刀212对缺损区进行切削和修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切削刀片212还可沿顺时针方向切削;作为优先切削刀片21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度至90度之间,这样设置同样有利于切削刀212对缺损区进行切削和修整。本技术的第一种使用方法(以切削刀片212沿逆时针方向切削为例),描述如下:1)将外套筒1插入手术切口内并定位于软骨缺损区处,出气/水口11与抽水/气系统(图中未画出)相连接;2)将设置有旋转头21的旋转杆2插入外套筒内,打开抽水/气系统阀门(图中未画出),左手紧握把手13,右手紧握旋转柄23并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杆2带动旋转头21对软骨缺损区进行修整;3)修整完成后关闭抽水/气系统阀门(图中未画出),取出整个修整器,完成关节镜下修整手术。本技术的第二种使用方法(以切削刀片212沿顺时针方向切削为例),描述如下:1)将外套筒1插入手术切口3内并定位于软骨缺损区处,出气/水口11与抽水/气系统(图中未画出)相连接;2)将设置有旋转头21的旋转杆2插入外套筒内,打开抽水/气系统阀门(图中未画出),左手紧握把手13,右手紧握旋转柄23并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杆2带动旋转头21对软骨缺损区进行修整;3)修整完成后关闭抽水/气系统阀门(图中未画出),取出整个修整器,完成关节镜下修整手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外套筒1插入手术切口3内并定位于软骨缺损区后,通过旋转内置于外套筒1内的旋转杆2带动旋转头21对软骨缺损区进行修整;这样使得黏贴式软骨支架材料在镜下定位容易,黏附容易并紧密牢固,大大的提高了手术效果,同时也减少了术者的工作强度和患者的疼痛,对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的广泛开展具有突破性意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套筒、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内置于外套筒内,所述旋转杆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头,所述旋转头绕其轴线一周均匀设置有斜槽,所述斜槽的下端设置有切削刀片,所述外套筒插入手术切口内并定位于软骨缺损区后,通过旋转内置于外套筒内的旋转杆带动旋转头对软骨缺损区进行修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套筒、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内置于外套筒内,所述旋转杆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头,所述旋转头绕其轴线一周均匀设置有斜槽,所述斜槽的下端设置有切削刀片,所述外套筒插入手术切口内并定位于软骨缺损区后,通过旋转内置于外套筒内的旋转杆带动旋转头对软骨缺损区进行修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的上端侧壁上水平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圆饼,所述密封圆饼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橡胶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手术的缺损创面镜下修整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的直径和旋转头的直径均与外套筒的内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家鸣
申请(专利权)人:崔家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