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湘斌专利>正文

一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83740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2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包括封堵器主体,封堵器主体是由合金丝编织而成的金属网,金属网的合金丝分别由封头及用于与输送杆相连接的栓头收拢封闭,封堵器主体包括第一伞盘、第二伞盘及位于第一伞盘与第二伞盘之间的中间腰部,第一伞盘先于第二伞盘打开,其特征在于,封堵器主体还包括调节机构,输送杆连接时,第二伞盘通过调节机构相对于第一伞盘倾斜一定角度,输送杆撤出后,通过调节机构的回弹力使得第二伞盘回弹至与第一伞盘相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封堵器可以高效便捷地封堵室间隔缺损,节省手术时间,避免在使用封堵器过程中对组织造成损伤。

One kind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d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der, which includes the main body of the occluder. The main body of the occluder is a metal mesh woven by the gold wire. The alloy wire of the metal mesh is closed by the head and the bolt head used to connect with the conveyer rod. The main body of the occluder consists of the first umbrella plate, the second umbrella plate and the first umbrella plate and the first umbrella plate. The middle waist between the two parachute plates, the first umbrella plate first opened to the second parachute disk,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main body of the occluder, which includes the adjusting mechanism. When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the second parachute disk is inclined to a certain angle relative to the first parachute disk, and after the rod is withdrawn, the second umbrella disc is springed back by adjusting the resilience of the mechanism. It is parallel to the first parachute disk. The occluder can efficiently and conveniently block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save operation time and avoid damage to tissues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occlu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超声引导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新型封堵器,属于介入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经皮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封堵术,是较早应用的介入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措施,首例成功报告为1982年。国内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步,目前已累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成为室间隔缺损的重要治疗方法。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即是这种用于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封堵器一般由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呈双盘状结构。利用手术将封堵器固定在缺损处,可以阻挡血流,随着内皮组织爬覆在封堵器表面,缺损愈合完全阻断血流。其中间腰部与缺损的直径相匹配,使封堵器不易发生移位,并降低残余分流发生率,双盘状结构在镍钛合金丝记忆性与超弹性的作用下,使封堵形变与心脏的跳动协同,进一步减少残余分流。封堵器由输送装置经血管或穿刺进入心脏,在病变处释放,使手术创伤大大减少,并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需要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不仅存在辐射损伤的风险,影响骨髓、生殖器及甲状腺等器官的功能,而且造影剂存在引起过敏、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因此,意图开发出一种以超声为引导途径的安全的手术方法及适配设备,以减少损伤及医疗费用。该技术仅需穿刺股动脉,在超声引导下将导管经主动脉通过主动脉瓣插入左心室内,调整导管方向使导丝通过室间隔缺损进入右心室,沿导丝送入输送系统进行封堵。该技术完全不同于传统技术,不但不使用放射线,而且从动脉侧封堵室间隔缺损,区别于传统方法从股静脉侧封堵室间隔缺损。使用现有封堵器进行超声引导经股动脉封堵室间隔缺损时,由于主动脉长轴几乎与室间隔缺损方向垂直,放置封堵器时,封堵器受输送杆牵拉,其长轴方向不能与室间隔缺损长轴平行,封堵器斜置于室间隔缺损内,且封堵器受牵拉变形(如图2所示),造成残余分流,更危险的是释放封堵器后,封堵器因自身弹性弹回正常形状时,极易造成封堵器弹出,造成封堵失败。例如,现有技术专利CN204951021U公开的一种心脏封堵器,包括依次连接并一体成型的第一盘状网、管状网和第二盘状网,第二盘状网设有将网面收口的固定件。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相互平行的第一盘状网和第二盘状网之间无法相互倾斜角度,封堵器在室间隔缺损处释放时,容易放置倾斜,不能很便捷地封堵缺损位置,而且松开推送杆,释放封堵器后,封堵器在回弹过程中极易弹出,造成封堵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心脏封堵器在室间隔缺损处释放时,放置倾斜,且避免封堵器在回弹过程中弹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包括封堵器主体,封堵器主体是由合金丝编织而成的金属网,封堵器主体包括第一伞盘、第二伞盘及位于第一伞盘与第二伞盘之间的中间腰部,第一伞盘先于第二伞盘打开,其特征在于,封堵器主体还包括调节机构,输送杆连接时,第二伞盘通过调节机构相对于第一伞盘倾斜一定角度,输送杆撤出后,通过调节机构的回弹力使得第二伞盘回弹至与第一伞盘相平行。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束,中间腰部通过调节束与第二伞盘的内侧连接,中间腰部与调节束连接的一端为圆锥面。优选地,所述圆锥面的锥角为140°~170°。优选地,所述金属网的合金丝分别由封头及用于与输送杆相连接的栓头收拢封闭,栓头设有金属网固定结构,金属网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收拢所述金属网的合金丝。优选地,所述金属网固定结构为开设在所述栓头上直线形或环形的孔状结构、或槽状结构、或沟状结构优选地,所述栓头与所述输送杆螺纹配合,在栓头的外侧壁上设有螺纹,或在栓头内开有连接固定孔,螺纹设置在连接固定孔的内侧壁上。优选地,在所述的第一伞盘内包有一层阻流膜,该阻流膜与第一伞盘外侧面固定连接,和/或在所述的第二伞盘内包有一层阻流膜,该阻流膜与第二伞盘外侧面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伞盘的直径AD和所述第二伞盘的直径EH相等,比所述中间腰部的直径BC大4~8mm。优选地,所述中间腰部的直径BC为4~12mm。优选地,所述第一伞盘和第二伞盘的厚度均为1~3m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通过在中间腰部和第二伞盘之间设置调节束和圆锥面,使封堵器在缺损处释放时,可以使第二伞盘能够相对第一伞盘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待第一伞盘完全穿过缺损处并使中间腰部完全封堵住缺口且第一伞盘平行贴紧室间隔时,调节束可以使第二伞盘弹回至与第一伞盘平行贴紧室间隔,从而可以使封堵器高效便捷地封堵室间隔缺损,节省手术时间,避免封堵器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封堵器示意图;图2为将现有技术中的封堵器置于室间隔缺损示意图;图3为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封堵器置于室间隔缺损时的示意图;图4是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封堵器置于室间隔缺损后、撤出输送系统时的示意图;图5是为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封堵器置于室间隔缺损后的心脏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封堵器上的栓头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封堵器上的栓头截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封堵器上的栓头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封堵器上的栓头截面图;图中,1-第一伞盘,2-第二伞盘,3-中间腰部,4-栓头,5-封头,6-调节束,7-圆锥面,8-阻流膜,9-合金丝,41-金属网固定结构,42-螺纹,43-连接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包括封堵器主体,封堵器主体是由高弹性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的有良好预设外形记忆功能的金属网。封堵器主体呈双面盘状结构。金属网的合金丝分别通过封头5及栓头4收拢封闭,使得金属网成为一闭合体。如图1所示,封堵器主体包括第一伞盘1、第二伞盘2、中间腰部3及调节束6。中间腰部3位于第一伞盘1和第二伞盘2之间,其外轮廓直径小于第一伞盘1和第二伞盘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伞盘1的直径AD和第二伞盘2的直径EH相等,比中间腰部3的直径BC大4~8mm。中间腰部3的直径为4~12mm。第一伞盘1和第二伞盘2的厚度均为1-3mm。中间腰部3一端与第一伞盘1的内侧连接,另一端通过调节束6与第二伞盘2的内侧连接。中间腰部3为圆柱体结构,其与调节束6连接的一端具有圆锥面7,圆锥面7的锥角∠FJG为140°-170°。在第一伞盘1内包有一层阻流膜8,该阻流膜8与第一伞盘1外侧面固定连接。在第二伞盘2内包有一层阻流膜8,该阻流膜8与第二伞盘2外侧面固定连接。封头5位于第一伞盘1的外端面中心;栓头4位于第二伞盘2的外端面中心。结合图6及图7,在栓头4的一端面和侧壁分别设有金属网固定结构41和连接固定输送封堵器的输送系统的螺纹42。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网固定结构41为一孔,用于固定收拢金属网的合金丝9,金属网固定结构41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结构,如槽状和沟状等。将金属网的合金丝9与栓头4固定时,先将金属网的所有合金丝9的端头部放置在呈孔状的金属网固定结构41中,通过焊接或挤压等其他方式与栓头4固定。在栓头5的外侧壁还设有用于连接固定输送封堵器的输送系统的螺纹42,该螺纹42与金属网固定结构41平行设置。封堵器在输送过程中,由栓头4上的螺纹42与输送封堵器的输送杆进行连接固定,当封堵器被输送至适当位置时,输送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包括封堵器主体,封堵器主体是由合金丝编织而成的金属网,封堵器主体包括第一伞盘、第二伞盘及位于第一伞盘与第二伞盘之间的中间腰部,第一伞盘先于第二伞盘打开,其特征在于,封堵器主体还包括调节机构,输送杆连接时,第二伞盘通过调节机构相对于第一伞盘倾斜一定角度,输送杆撤出后,通过调节机构的回弹力使得第二伞盘回弹至与第一伞盘相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包括封堵器主体,封堵器主体是由合金丝编织而成的金属网,封堵器主体包括第一伞盘、第二伞盘及位于第一伞盘与第二伞盘之间的中间腰部,第一伞盘先于第二伞盘打开,其特征在于,封堵器主体还包括调节机构,输送杆连接时,第二伞盘通过调节机构相对于第一伞盘倾斜一定角度,输送杆撤出后,通过调节机构的回弹力使得第二伞盘回弹至与第一伞盘相平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束,中间腰部通过调节束与第二伞盘的内侧连接,中间腰部与调节束连接的一端为圆锥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面的锥角为140°~17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的合金丝分别由封头及用于与输送杆相连接的栓头收拢封闭,栓头设有金属网固定结构,金属网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收拢所述金属网的合金丝。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室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湘斌
申请(专利权)人:潘湘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