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坤钟专利>正文

可调整紧度的鞋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83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整紧度的鞋带装置,包含一穿设于一鞋子上的鞋带、至少一套设在该鞋带上的环件及至少一固定于鞋子上的定位件。该鞋带具有一交错穿设在该鞋子的多数鞋带孔中的固定绳段及二由前述鞋带孔穿出的活动绳段,前述活动绳段各具有一互相连结的末端部,该环件是可套设在该定位件的一环沟中。借此,利用该环件套设定位在该定位件上,可达到调整紧度的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子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于鞋子上且可调整紧度的鞋带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穿设有鞋带的鞋子(例如运动鞋、休闲鞋、皮鞋…等),是具有一可供脚部套入的开口及二设于该开口侧边且可相对靠合、松开的鞋带孔片,前述鞋带孔片各具有多数个沿一长方向间隔设置的鞋带孔。当一鞋带的一固定绳段交错穿设在鞋带孔中,且使二活动绳段自邻近于该开口的鞋带孔穿出后,再拉紧活动绳段且汇打成一蝴蝶结,就可使鞋子的开口产生束紧目的。当欲脱鞋时,就必须再将蝴蝶结解开,如此一来,每次穿鞋、脱鞋都必须一再地绑紧蝴蝶结、解开蝴蝶结,所以穿、脱鞋并不方便。为了达到穿脱鞋目的,如图1所示(美国专利第1247398号案),一种高筒鞋靴1(例如登山鞋),因为提供脚部套入的一开口101较小,若是利用上述的绑缚方式,就会相当费时,所以其是在鞋靴1的顶面中段设有多数个鞋带孔102,而在靠近开口处则铆固有侧向开放的扣勾103,且使一鞋带2的一前段交错穿设在前述鞋带孔102中,而一后段则在交错延伸的同时,勾设定位在前述扣勾103中,直到该鞋带2后段完全绷紧为止。但是这种在鞋靴1上固设有扣勾103的设计,却会因位扣勾103容易勾到裤脚、树枝、杂草,而有使用上的麻烦,且制造成本也较高。再如图2所示,另外一种可方便穿脱及调整松紧度的鞋子(美国专利第2266083号案),是在一鞋带3穿过一鞋子4的鞋带孔401中的同时,可嵌扣在一呈长型片状且铆设在该鞋子4上的调整板5,且该鞋子4上设有多数个对应该调整板5的枢转方向的扣勾402。借此,利用该调整板5牵引该鞋带3产生摆动,且选择嵌扣在不同位置的扣勾402中,或自扣勾402中脱离,就可达到调整松紧度及快速穿脱的目的。但是这种鞋子,因为是将该调整板5设在鞋子4顶面,不但制造成本高及有碍整体美观、造型设计,且受外物拨动也容易自扣勾402中脱离,而使脚部松脱。如图3所示,又一种可方便穿脱及调整松紧度的鞋子(美国专利第4916833号案),是在一鞋子6对应鞋带孔设置位置处设有多数个扣勾片7,前述扣勾片7均设有二组勾部701。因此,一鞋带8可穿过部份鞋带孔中,且也同时勾设定位在各扣勾片7的勾部701中,且利用鞋带8勾设在不同位置的勾部701,就可调整出不同紧度。然而,要改变鞋带8勾设位置时必须以手指尖端拉起鞋带8,操作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形状简单、操作容易的环件直接套设在鞋带上,配合设于鞋带孔片一侧的定位件就可调整出不同系紧程度的可调整紧度的鞋带装置。本技术可调整紧度的鞋带装置,是安装在一鞋子上,该鞋子具有一开口及二设于该开口侧边且可相对靠合、松开的鞋带孔片,前述鞋带孔片各具有多数个沿一长方向间隔设置的鞋带孔,该鞋带装置包含一穿设于一鞋子上的鞋带、至少一套设在该鞋带上的环件及至少一固定在鞋带孔片上的定位件。该鞋带具有一交错穿设在鞋带孔中的固定绳段及二自接近于该开口的鞋带孔穿出的活动绳段,前述活动绳段各具有一互相连结的末端部。该环件是呈可滑动地套设在该鞋带上。该定位件具有一挡缘及一凹设于该挡缘下方且供该环件套设的环沟。借此,利用该环件牵引鞋带且套设在该定位件上,就可达到调整紧度的目的,且操作相当简单、快速。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可调整紧度的鞋带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一种设有多数扣勾的高筒鞋靴立体示意图;图2是现有另一种设有调整板且可方便穿脱及调整松紧度的鞋子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现有又一种设有扣勾片且可方便穿脱及调整松紧度的鞋子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说明该环件位在一第一位置且鞋子的二鞋带孔片之间具有较大的宽度;图7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调整示意图,说明环件套设在二定位件上且使鞋子的鞋带孔片之间具有较小的宽度;图8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鞋带的另一种穿设示意图,说明该鞋带打满所有的鞋带孔;图9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调整示意图,说明该环件套设定位在定位件上且使鞋带孔片之间具有较小的宽度;图10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鞋带又一种穿设示意图,说明环件套设在固定绳段上;图11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所应用的一扣具立体分解图。如图4及图5所示,本技术可调整紧度的鞋带装置100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安装在一鞋子200上,该鞋子200具有一开口210及二设于该开口210侧边且可相对靠合、松开的鞋带孔片220,前述鞋带孔片220各具有一个最靠近该开口210的第一鞋带孔230及多数个由该第一鞋带孔230一侧朝一鞋头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的第二鞋带孔240。该鞋带装置100包含一穿设于该鞋子200上的鞋带10、二套设在该鞋带10上的环件20及二铆固在鞋带孔片220一侧的定位件30。除了图4中的鞋带装置100接近真实比例外,其余各图是将该鞋带装置100的比例放大绘制,以便了解,且以下说明的图5至图10也相同。本实施例的鞋带10在对折后会产生一呈U型的固定绳段11及二活动绳段12。该固定绳段11是由鞋子200的鞋头朝开口210方向以反复交错方式穿设在第二鞋带孔240中,且使活动绳段12分别由最靠近第一鞋带孔230的第二鞋带孔240穿出,并各具有一互相连结的末端部121,本实施例的末端部121是汇结成一蝴蝶结状。前述环件20是制成中空长圆环状,并具有一可滑动地套设在该活动绳段12上的第一环套部21及一与该第一环套部21呈相反设置的第二环套部22。本实施例的环件20可以金属细杆制成,且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该第一环套部21是介于供该活动绳段12穿出的第二鞋带孔240与该末端部121之间,该第二环套部22可方便使用者手指拉持操作。该定位件30是制成圆柱状,且铆固在靠近于该开口210且位在该第一鞋带孔230外侧,并具有一挡缘31、一设于该挡缘31下方的限位盘部32及一凹设在该挡缘31与该限位盘部32之间且供该环件20的第二环套部22套设的环沟33。如图6所示,当使用者第一次使用鞋子200时,是先将脚部套入该鞋子200内部,且在脚部可以随易穿入、脱出的状态下,再将活动绳段12的末端部121打成蝴蝶结状。且在该鞋子200可随意穿脱的状态,鞋带孔片220互相远离且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宽度。在未调整的操作下,环件20是趋近于所对应的活动绳段12穿出的第二鞋带孔240,且位于一第一位置。再如图7所示,当使用的脚部自该开口210套入鞋子200内部,且欲调整紧度时,是可将环件20的第二环套部22套设在位于同侧的定位件30环沟33中,且使环件20远离于第二鞋带孔240而位在一第二位置。此时,活动绳段12会被环件20牵动而增加长度,并由该固定绳段11提供所增加的部份,如此一来,鞋带孔片220就会互相靠合,且彼此之间的宽度变窄,就可调整紧度,且使脚部不会自鞋子200中脱出。上述的调整方式是将环件20同时由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但是也可依脚部的状况(例如早上的脚通常较小,而到了下午则会稍为变大)只调整其中一个环件20,也可达到相同的目的(图未示)。且当欲脱鞋时,使用者只须将环件20由第二位置中取出,就可使得鞋带孔片220之间的宽度变大,而使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整紧度的鞋带装置,是安装在一鞋子上,该鞋子具有一开口及二设于该开口侧边且可相对靠合、松开的鞋带孔片,前述鞋带孔片各具有多数个沿一长方向间隔设置的鞋带孔,其特征在于该鞋带装置包含:一鞋带,具有一交错穿设在鞋带孔片的鞋带孔中的固 定绳段及二自接近于该开口的鞋带孔穿出的活动绳段,前述活动绳段各具有一互相连结的末端部;至少一环件,是呈滑动地套设在该鞋带上;及至少一定位件,是固设在鞋子上,且具有一挡缘及一凹设于该挡缘下方且供该环件套设的环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钟
申请(专利权)人:刘坤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