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8133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2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间距与滴灌带布置方式,建立了一套针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节水省肥的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配合不同农艺节水方法、滴灌平台自动控制系统、精准定位拖拉机与多功能一体机,形成了一套适宜于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技术。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降低了灌溉成本,达到增产增效的效果。

Green drip irrigation for winter wheat / 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green drip irrigation and water-saving cultivation method for winter wheat / summer corn rota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develops an arrangement of winter wheat / summer corn planting spacing and drip irrigation zone, and sets up a set of integrated water and fertilizer implementation scheme for winter wheat / 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with water saving and fertilizer.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the drip irrigation platform, the precise positioning of the tractor and the multi-function integrated machine formed a set of green drip irrigation techniques suitable for the winter wheat / 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utilization is improved, the irrigation cost is reduced, and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is achie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涉及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尤其是为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提供一种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益、高效能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轮作种植制度是华北黄淮海地区的主要粮食种植方式,然而由于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地下水超采情况严重,农业作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内的主要地下水用户,作物生育期内缺水而导致产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随着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城镇化进程加快,水土资源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制约着粮食的持续增产,原有的轮作栽培制度不能保证冬小麦/夏玉米的单产,怎样有效利用高效节水技术及合理施肥方式来实现产量的稳定增长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作物种植栽培技术模式直接影响到田间的水肥管理,不尽合理的传统栽培技术(如大水漫灌、肥料“一炮轰”等)在华北平原地区还相当普遍,不仅造成了土壤理化性状恶化,降低了土地生产力,而且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降低。滴灌技术因其精量、可控的特点,被认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滴灌曾因其较高的价格仅用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中,随着一次性薄壁滴灌带的广泛应用,逐步推广应用于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上。如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刘慧涛等人专利技术的“用于半干旱区的玉米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方法”(公开号:CN106818163A),利用滴灌系统,根据半干旱玉米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对水分、养分的需求规律,及时准确供给玉米所需的水分、养分,实现水肥协同管理和高效利用。但是种植作物仅限于玉米,并不能满足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两茬种植与滴灌技术的很好结合,即种植行距与毛管间距的匹配、耕作对毛管的影响,增加了滴灌使用中人工的投入,增加了生产成本。如石河子大学刘建国等人专利技术的“一种麦茬滴灌带再利用复播作物的双滴栽培方法”(公开号:CN104663223A),详细描述了利用滴灌技术小麦收获后复种的处理方式,实现了滴灌带的二次利用,使前后茬作物“双滴”栽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复种指数和水肥资源利用率,但对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适用性,同时该技术与农机、农艺的适配性及水肥管理方法都不明确,极大地影响了滴灌节水、省肥等效益的发挥。综上所述,在华北地区稳步推行节水压采行动的措施下,农业用水空间必将会受到近一步压缩,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套基于滴灌平台适用于大田推广的降本提效种植模式,结合农机农艺形成了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间距与滴灌带布置方式,建立了一套针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节水省肥的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配合不同农艺节水方法、滴灌平台自动控制系统、精准定位拖拉机与多功能一体机,形成了一套适宜于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技术。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滴灌进行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种植,可以有效解决以下几点问题:(1)通过合理的种植行距与田间滴灌管道布置方式,保证冬小麦/夏玉米连续性种植,在冬小麦收获后,种植土壤不需进行重新耕作,也不需要对田间管道进行重新布置即可直接播种夏玉米,形成了新的栽培模式。(2)采用长毛管滴灌,配合不同农艺节水措施,提出针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滴灌水肥一体化方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降低灌溉成本,达到增产增效的效果。(3)利用基于北斗导航的定位技术,将拖拉机改建,使其具备定位与自动驾驶功能。拖拉机后悬挂冬小麦播种-施肥-开沟-铺管-覆土一体机,结合(1)中提出的种植行距,实现冬小麦精准播种、施肥、铺管;第二茬夏玉米播种时,利用北斗导航定位技术,按照滴灌带位置,准确播种。整个过程实现滴灌与农机技术的融合,降低了二茬重新铺设滴灌带的成本与劳动力,降本提效,实现冬小麦/夏玉米精准化、集约化耕种。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宽窄行种植模式及滴灌带布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尺寸:夏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窄行30cm,宽行70cm,一条滴灌带灌两行夏玉米,相邻滴灌带间距为100cm;冬小麦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六行冬小麦之间的间距依次为12.5cm、12.5cm、20cm、12.5cm、12.5cm,相邻两组冬小麦之间的间距为30cm,一条滴灌带灌六行冬小麦,相邻滴灌带间距为100cm;(2)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精准播种:利用冬小麦播种-施肥-开沟-铺管-覆土一体机后悬挂于拖拉机上,完成冬小麦的播种、施有机肥、开沟、铺管和覆土作业;在冬小麦收获后,将拖拉机后悬挂改为夏玉米精量播种/施肥机,按照步骤(1)中夏玉米的种植模式实现夏玉米的精准播种;(3)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操作。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步骤(1)中所述滴灌带选择管径为16mm、管壁壁厚为0.2mm、灌水器间距为0.3m,灌水器流量为0.8~1.2L/h的滴灌带;所述滴灌带布置长度为60~100m,滴灌带浅埋于土壤3~5cm深度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播种完冬小麦后不需要对滴灌带做任何处理,即可将滴灌带直接应用于下一茬夏玉米的灌溉。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步骤(2)中所述一体机根据需要由小麦播种机进行改进制得,所述一体机的播幅为3.6m,播种24行冬小麦,同时铺设6条滴灌带,满足步骤(1)中冬小麦12.5+12.5+20+12.5+12.5cm的种植间距;所述玉米精量播种/施肥机的播幅为3.6m。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步骤(2)中所述拖拉机上配备液压转向系统、控制系统、地面基站、车载移动接收器和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为控制电磁阀,用于实现拖拉机自动定向行驶。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整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每两年进行一次土地深耕。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冬小麦可适当晚播,播种时间在10月6日~10月10日,通过增加播种量挽回迟播减产;夏玉米适当晚收,收获时间在9月30日~10月5日,收获后紧接着整地,播种冬小麦。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冬小麦出苗期滴灌湿润峰深度保持在15~25cm,其他生育期滴灌湿润峰保持在40~60cm。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步骤(3)中滴灌水肥一体化操作中的滴灌方案如下:为保证出苗率,冬小麦播种后出苗期滴灌1次,灌水定额为30~35m3/亩;分蘖期滴灌1次,灌水定额为10~15m3/亩;返青期冬小麦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10%,返青水需及时灌溉,滴灌1次,灌水定额为30~35m3/亩;拔节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5%,这段时间华北地区降雨少,因此补充灌溉量要足,滴灌2~3次,每次灌水定额为25~30m3/亩;孕穗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10%,滴灌1~2次,每次灌水定额为20~25m3/亩;灌浆成熟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40%,此时有部分降雨补充,滴灌2次,每次灌水定额为25~30m3/亩;夏玉米出苗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15%,播种后出苗期滴灌1次,灌水定额为10~15m3/亩,以保证出苗率;拔节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5%,滴灌2~3次,每次灌水定额为10~15m3/亩;抽雄灌浆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0%,滴灌4~5次,每次灌水定额为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

【技术保护点】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宽窄行种植模式及滴灌带布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尺寸:夏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窄行30cm,宽行70cm,一条滴灌带灌两行夏玉米,相邻滴灌带间距为100cm;冬小麦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六行冬小麦之间的间距依次为12.5cm、12.5cm、20cm、12.5cm、12.5cm,相邻两组冬小麦之间的间距为30cm,一条滴灌带灌六行冬小麦,相邻滴灌带间距为100cm;(2)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精准播种:利用冬小麦播种‑施肥‑开沟‑铺管‑覆土一体机后悬挂于拖拉机上,完成冬小麦的播种、施有机肥、开沟、铺管和覆土作业;在冬小麦收获后,将拖拉机后悬挂改为夏玉米精量播种/施肥机,按照步骤(1)中夏玉米的种植模式实现夏玉米的精准播种;(3)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1.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宽窄行种植模式及滴灌带布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种植尺寸:夏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窄行30cm,宽行70cm,一条滴灌带灌两行夏玉米,相邻滴灌带间距为100cm;冬小麦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六行冬小麦之间的间距依次为12.5cm、12.5cm、20cm、12.5cm、12.5cm,相邻两组冬小麦之间的间距为30cm,一条滴灌带灌六行冬小麦,相邻滴灌带间距为100cm;(2)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精准播种:利用冬小麦播种-施肥-开沟-铺管-覆土一体机后悬挂于拖拉机上,完成冬小麦的播种、施有机肥、开沟、铺管和覆土作业;在冬小麦收获后,将拖拉机后悬挂改为夏玉米精量播种/施肥机,按照步骤(1)中夏玉米的种植模式实现夏玉米的精准播种;(3)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操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滴灌带选择管径为16mm、管壁壁厚为0.2mm、灌水器间距为0.3m,灌水器流量为0.8~1.2L/h的滴灌带;所述滴灌带布置长度为60~100m,滴灌带浅埋于土壤3~5cm深度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一体机根据需要由小麦播种机进行改进制得,所述一体机的播幅为3.6m,播种24行冬小麦,同时铺设6条滴灌带,满足步骤(1)中冬小麦12.5+12.5+20+12.5+12.5cm的种植间距;所述玉米精量播种/施肥机的播幅为3.6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拖拉机上配备液压转向系统、控制系统、地面基站、车载移动接收器和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为控制电磁阀,用于实现拖拉机自动定向行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播种完冬小麦后不需要对滴灌带做任何处理,即可将滴灌带直接应用于下一茬夏玉米的灌溉。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每两年进行一次土地深耕。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冬小麦可适当晚播,播种时间在10月6日~10月10日,通过增加播种量挽回迟播减产;夏玉米适当晚收,收获时间在9月30日~10月5日,收获后紧接着整地,播种冬小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绿色滴灌节水栽培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开宋鹏马长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