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7383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玉米节水栽培方法,包括:布设好滴灌管后进行耕整地,覆地膜并播种;施基底肥后,在玉米生长期间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灌溉多次并追肥多次;待玉米成熟,采收即可;灌水定额满足如下公式:m=0.1×γ×z×P×(θmax-θmin)/ηm-设计灌水定额mm;γ-土壤容重g/cm3,为1.4-1.45g/cm3;z-计划土壤湿润层深度m,为0.35-0.45m;P-湿润比%,为60-70%;θmax-适宜土壤含水率上限,为最大持水量的90-92%;θmin-适宜土壤含水率下限,为最大持水量的70-72%;η-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0.95。栽培方法节水而且玉米产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
技术介绍
玉米素有长寿食品的美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及 多糖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玉米不仅是人类粮食的主要来 源,已成为一种热门的保健食品,经常出现于餐桌上,并风靡曾经以食物精细著称的欧美世 界。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其玉米种植也属支柱产业,尤其张掖地区是全国优质玉米种 子生产基地之一,全市制种玉米种植面积多年稳定在6万公顷,年产优质玉米种子约4. 5亿 公斤,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40%以上,能满足全国1300万公顷生产用玉米种子,已成为全 国最大的制种玉米生产基地。然而普遍的栽培方法过程中,灌水以及施肥操作并没有形成 统一的操作标准,尤其灌水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模式,这种灌溉模式导致农业用水的比例偏 高,严重制约了资源效益的提高,而且灌水过多还会影响到玉米的长势以及产量。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玉米的栽培方法 具有节水、节肥、玉米长势良好以及增产等优点。 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包括如下步骤:(A)布设 好滴灌管后进行耕整地,然后覆地膜并播种; (B)施基底肥后,在玉米生长期间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灌溉多次并追肥多次; (C)待玉米成熟,采收即可; 其中,采用膜下滴灌方式进行灌溉的灌水定额满足如下公式: m = 0.1 X y XzXPX ( 0 max-0 min)/ n (1) m-设计灌水定额mm ; y - 土壤容重 g/cm3,为 1. 4-1. 45g/cm3; z-计划土壤湿润层深度m,为0? 35-0. 45m ; P-湿润比 %,为 60-70 % ; 0 max-适宜土壤含水率上限,为最大持水量的90-92% ; 9 min-适宜土壤含水率下限,为最大持水量的70-72% ; n_灌溉水利用系数,为〇? 9-0. 95。 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对作物进行灌水,但是这种灌溉方式由 于浇于作物上的水分不能很好的为其根系所吸收,因此只有加大量灌溉才能满足作物的正 常生长,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违背低碳环保、节约水资源的倡导原则,另外如果灌水过多会制 约肥效对作物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玉米的长势以及产量。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了一种针对玉米膜下滴灌节水的栽培方法,颠覆了 传统的浇灌模式,而且这种滴灌方法通过预先理论计算出其用水量,为其整个浇灌流程制 定了统一的标准。灌水定额需要严格按照上述公式进行预估,其中Z-计划土壤湿润层深度 这个参数最好在35-45cm之间,因为如果润湿度过深会造成水资源浪费,而且也不会有益 于作物的进一步生长,如果润湿层的深度过浅又会没有提供足够量的水分,影响作物的正 常生长。因此其适宜的范围在35-45cm之间,更优的为45cm,同样其他参数也是根据实际 种玉米的生长情况优化出的比较理想的范围,因此进一步的该公式中最佳取值组合为:Y 为1. 41g/cm3, z为0? 45m,P为60%,0 max为最大持水量的90%,0 min为最大持水量的 70%,n为0.9,在这个条件下算出的灌水定额为50. 76mm,即33. 84m3/亩,此为最佳灌水 定额,此灌水定额为作物需水高峰期的值。 本专利技术中,采用膜下滴灌方式进行灌溉的灌水周期最好满足如下公式:T = (m/ Ea) X q (2) m-设计灌水定额mm ; T-设计灌水周期d; Ea_ 设计耗水强度 mm/d,为 2_3mm/d ; n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〇? 9-0. 95。 其中,灌水定额采用公式(1)中计算出的数值即可,灌水周期为整个作物生长期 间两次灌水的间隔时间,其具体参数的取值范围均是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优化出的比较理 想的范围,较优的,Ea为3, n为0.9,在这个取值条件下灌水周期为15天,也就是说两次灌 水的间隔最好为15天。 另外,采用膜下滴灌方式进行灌溉的一次灌水延续时间满足如下公式:t = (mX Se X Sr) / qd (3) m-设计灌水定额mm ; t-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 ; qd-设计滴头流量 L/h,为 2. 4-2. 5L/h ; Se-设计毛管的滴头间距m,为0? 3-0. 4m ; Sr-设计毛管间距m,为0? 9-1. lm。 其中,设计毛管的滴头间距是指进行滴灌时两个滴头之间的距离,一般控制在 0. 3-0. 4m之间,毛管间距是指滴灌时管路之间的距离,一般控制在0. 9-1. lm之间,较优的, qd为2. 4L/h,Se为0. 3m,Sr为1. lm,在这个较优范围条件下计算出一次灌水延续时间为7 小时,说明每次灌水时延续的时间7小时为最佳。 在灌水定额、灌水周期以及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均优化出较优的范围后,一般玉米 的生长周期在120天左右,那么在整个生长周期过程中总共灌溉的次数为7-8次,灌溉的总 量控制在250-320m3,最优的灌溉次数为8次,灌溉总量为270. 72m3/亩,较现有技术采用大 水漫灌的方式一般都需要400m3/亩的水量,在水资源上做到很大程度的节约。 本专利技术中,这8次的灌水最好分别为拔节时期灌水1次、小喇叭口时期灌水1次、 大喇叭口时期灌水1次、抽雄时期灌水1次、抽雄结束后时期灌水1次、灌浆时期灌水1次、 腊熟时期灌水2次。为了充分体现水肥一体化,本专利技术在追肥的过程中将肥料溶解于膜下 滴灌的灌溉水中,这样在浇灌的过程中同样实现了追肥,追肥的次数一般为2-3次,较优的 为3次,分别为拔节时期追拔节肥,大喇叭口时期追穗肥以及抽雄结束后时期追粒肥。 进一步的,实际操作时是将水从肥罐中穿过,这样水流的流动会带动肥料一起渗 入土壤中,从而达到水肥一体化的目的。 最后,为了克服由于钾肥、磷肥不易溶于水中在后续追肥的过程中不易施用于土 壤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性的在施用基底肥时使用了缓控肥,即所施的基底肥为农家有机 肥、缓控肥、磷肥以及钾肥的混合物;其中磷肥为磷二胺,钾肥为硫酸钾以及硫酸锌中的一 种或两种的混合物,缓控肥可以使肥料养分释放速率缓慢,释放期较长,在作物的整个生长 期都可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肥料,因此在后续追肥过程中,只需要追用尿素,而不需要再追 磷肥以及钾肥,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玉米特定的生长周期以及生长过程制定了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方 法,颠覆了传统的浇灌模式,而且这种滴灌方法通过预先理论计算出其用水量,为其整个浇 灌流程制定了统一的标准; (2)本专利技术的灌水定额、灌水周期以及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均优化出较优的数值范 围,并且给出了最优值,使得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方法有了可参考的依据,便于大范围推 广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进行栽培玉米,从而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3)本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实现了水肥一体化,以及优化了追肥的具体次数与具体时 机,使得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在节水的同时,还能达到节肥以及充分利用肥效,使得作物 长势以及产量更优的功效。 (4)本专利技术在施用基底肥时创造性地施用了缓控肥,可以使肥料养分释放速率缓 慢,释放期较长,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都可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肥料,因此在后续追肥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布设好滴灌管后进行耕整地,然后覆地膜并播种;(B)施基底肥后,在玉米生长期间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灌溉多次并追肥多次;(C)待玉米成熟,采收即可;其中,采用膜下滴灌方式进行灌溉的灌水定额满足公式(1):m=0.1×γ×z×P×(θmax‑θmin)/η      (1)m为设计灌水定额mm;γ为土壤容重g/cm3,为1.4‑1.45g/cm3;z为计划土壤湿润层深度m,为0.35‑0.45m;P为湿润比%,为60‑70%;θmax为适宜土壤含水率上限,为最大持水量的90‑92%;θmin为适宜土壤含水率下限,为最大持水量的70‑72%;η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0.9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勋郑荣李长江缪纯庆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