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8129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2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包括外盆(1)和内筒(2),内筒(2)位于外盆(1)的中心位置,在内筒(2)壁上无规则开凿多个孔隙(5),外盆(2)与内筒(2)之间的空间用隔板(4)阻隔成多个处理区间(3)并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可以消除外部环境布设差异并避免苗木个体间生长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保证根系从同一植株上获取,为探讨植株不同根系对外部环境的同步响应规律提供了可能。

A forest tree root cultur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orest tree root cultiv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basin (1) and an inner cylinder (2), the inner cylinder (2) is located at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outer basin (1), and the inner cylinder (2) wall is regularly drilled with multiple pores (5), and the outer basin (2) and the inner cylinder (2) are separated by a spacer (4) to form a number of processing intervals (3). Seal up\u3002 The utility model can eliminate the difference in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avoid the influence of the growth difference between individual seedlings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ensure that the root system is obtained from the same plant, and it is possible to explore the synchronous response law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different roots of the 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
本技术属于林木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分根培养装置是将植物幼苗固定在一块培植板上面,营养液培养钵是通过中间隔板隔离成两个营养室。这类装置的缺陷在于不能很更好的固定植物幼苗,或固定一株植物幼苗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植物幼苗的固定。此外,由于苗木根系在栽培基质(如珍珠岩、蛭石等)和土壤中生长特性不一致,导致在探讨根系对环境的响应规律时,不同的植物幼苗对探索结果造成很大的误差,同时布置环境梯度时需要把培植板从培养钵上移开,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本技术的装置可以消除环境布设差异和苗木个体间生长差异,保证根系从同一植株上获取,为探讨根系对环境的同步响应规律提供了可能。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包括外盆和内筒,内筒位于外盆的中心位置,在内筒壁上无规则开凿多个孔隙,外盆与内筒之间的空间用隔板阻隔成多个处理区间并密封。作为优选,所述内筒直径为6.0-7.0cm,孔隙的直径为0.4~0.6cm。作为优选,所述外盆与内筒之间的空间用隔板阻隔成4~6个处理区间并密封。作为优选,所述隔板为PVC板。栽培时,将杨树幼苗栽植于内筒内,内筒壁上无规则开凿多个直径0.4~0.6cm的孔隙,便于根系穿过内筒进入外盆与内筒之间的区域,在外盆与内筒之间的不同处理区间内布置铵硝比和酚酸梯度,外盆内部用PVC隔板阻隔成4~6个处理区间并密封,防止各处理区间内水分交换和根系串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林木分根培养装置可以消除环境梯度布设差异和苗木个体间生长差异,保证根系从同一植株上获取,为探讨植物根系对环境的同步响应规律提供了可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剖面图;图中:1、外盆,2、内筒,3、处理区间,4、隔板,5、孔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2,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包括外盆1和内筒2,内筒2位于外盆1的中心位置,在内筒2壁上无规则开凿多个孔隙5,外盆2与内筒2之间的空间用隔板4阻隔成4个处理区间3并密封。所述内筒2的直径为6.4cm。所述孔隙5的直径为0.5cm。所述隔板4为PVC板。栽培时,将杨树幼苗栽植于内筒2内,内筒2壁上无规则开凿多个直径0.5cm的孔隙,便于根系穿过内筒2进入外盆1与内筒2之间的区域,在外盆1与内筒2之间的不同处理区间3内布置铵硝比和酚酸梯度,外盆1内部用PVC隔板阻隔成4个处理区间并密封,防止各处理区间内水分交换和根系串联。实施例2,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包括外盆1和内筒2,内筒2位于外盆1的中心位置,在内筒2壁上无规则开凿多个孔隙5,外盆2与内筒2之间的空间用隔板4阻隔成6个处理区间3并密封。所述孔隙5的直径为0.6cm。所述隔板4为PVC板。栽培时,将杨树幼苗栽植于内筒2内,内筒2壁上无规则开凿多个直径0.6cm的孔隙,便于根系穿过内筒2进入外盆1与内筒2之间的区域,在外盆1与内筒2之间的不同处理区间3内布置铵硝比和酚酸梯度,外盆1内部用PVC隔板阻隔成6个处理区间并密封,防止各处理区间内水分交换和根系串联。本技术的林木分根培养装置可以消除环境梯度布设差异和苗木个体间生长差异,保证根系从同一植株上获取,为探讨植物根系对环境的同步响应规律提供了可能。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也应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盆(1)和内筒(2),内筒(2)位于外盆(1)的中心位置,在内筒(2)壁上无规则开凿多个孔隙(5),外盆(1)与内筒(2)之间的空间用隔板(4)阻隔成多个处理区间(3)并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盆(1)和内筒(2),内筒(2)位于外盆(1)的中心位置,在内筒(2)壁上无规则开凿多个孔隙(5),外盆(1)与内筒(2)之间的空间用隔板(4)阻隔成多个处理区间(3)并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平王华田朱启良李佳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