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8328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热膜,涉及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其中,电热膜包括:耐磨层、导热绝缘层、铜片发热层、铜电极、导热层、纳米银颗粒及金属条,导热绝缘层的一面与耐磨层紧贴,导热绝缘层的另一面与铜片发热层的第一面紧贴,铜电极设置于导热绝缘层于铜片发热层的中间,铜片发热层的另一面与导热层的一面紧贴,纳米银颗粒嵌入到导热层的第二面,金属条插入导热层的第二面,其中,导热层为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采用氧化铝/环氧树脂柔性材料作为导热层,可以使加热膜覆盖于被加热的物体表面,增大了传热面积和传热速度。此外,加入高导热的纳米银颗粒和金属条,可以使电热膜中的热量及时的传送出去,避免过热引起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热膜
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热膜。
技术介绍
电热膜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电热膜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电热膜,传统的电热膜为二维平面结构,其散热主要通过自身的导热层进行散热。其中,广泛使用的导热层为由金属粉末材料、粘接料、添加剂和溶剂组成的导电浆料(简称“有色膜或金属膜”),其主要材料为:镍铬合金等,厚度0.02~0.03mm(毫米)。但是上述电热膜中的导电浆料的安全性低,会出现漏电的问题,以及导热效果不好,导致电热膜不能得到广泛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热膜,旨在解决电热膜中的导电浆料的安全性低,会出现漏电的问题,以及导热效果不好,导致电热膜不能得到广泛的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热膜,所述电热膜包括:耐磨层、导热绝缘层、铜片发热层、铜电极、导热层、纳米银颗粒及金属条;其中,所述导热绝缘层的一面与所述耐磨层紧贴,所述导热绝缘层的另一面与所述铜片发热层的第一面紧贴;所述铜电极设置于所述导热绝缘层于所述铜片发热层的中间;所述铜片发热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导热层的一面紧贴,所述纳米银颗粒嵌入到所述导热层的第二面,所述金属条插入所述导热层的第二面,其中,导热层为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热膜,通过采用氧化铝/环氧树脂柔性材料作为导热层,不仅可以屏蔽辐射及防止漏电,还便于使加热膜覆盖于被加热的物体表面,增大了传热面积和传热速度。此外,在导热膜中加入高导热的纳米银颗粒和金属条,可以使电热膜中的热量及时的传送出去,避免过热引起安全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该电热膜包括:耐磨层1、导热绝缘层2、铜片发热层3、铜电极4、导热层5、纳米银颗粒6及金属条7;其中,导热绝缘层2的一面与耐磨层1紧贴,导热绝缘层2的另一面与铜片发热层3的第一面紧贴。具体地,耐磨层为聚四氟乙烯,其厚度为0.04~0.06mm(毫米),优选为0.05mm。具体地,铜片发热层3的材料为纯铜,其厚度为0.04~0.06mm,优选地,铜片发热层3的厚度为0.05mm。铜电极4设置于导热绝缘层2与铜片发热层3的中间。进一步地,铜电极4为多个,且为条状,其中,铜电极4的厚度为0.05~0.1mm。在导热绝缘层2与铜片发热层3的中间设置铜电极作为导电电极可以减小电阻及产生的热量。具体地,导热绝缘层2为二氧化硅。铜片发热层3的另一面与导热层5的一面紧贴,纳米银颗粒6嵌入到导热层5的第二面,金属条7插入导热层5的第二面,其中,导热层5为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具体地,导热层5为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该材料为市售的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如福建联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厚度为0.1~0.2cm。具体地,金属条7为多个。金属条7的高度为0.2~0.4cm(厘米)。金属条7插入到导热层5中的深度为0.5~0.8mm需要说明的是,金属条7插入到导热层5中的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按照相同间隔排列插入,也可以无规律的插入。具体地,金属条7的材料可以是铁、铜、铝、锰和铬等金属中的任一种或多种。优选地,金属条7的材料为铝。具体地,纳米银颗粒嵌入到导热层5第二面的深度为30~60nm(纳米)。其中,纳米银颗粒的用量为0.01~1mg/m2(毫克每平方米),纳米银颗粒的粒径为30~100nm。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热膜,通过采用氧化铝/环氧树脂柔性材料作为导热层,不仅可以屏蔽辐射及防止漏电,还便于使加热膜覆盖于被加热的物体表面,增大了传热面积和传热速度。此外,在导热膜中加入高导热的纳米银颗粒和金属条,可以使电热膜中的热量及时的传送出去,避免过热引起安全问题。以上为对本技术所提供的质谱仪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热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包括:耐磨层、导热绝缘层、铜片发热层、铜电极、导热层、纳米银颗粒及金属条;其中,所述导热绝缘层的一面与所述耐磨层紧贴,所述导热绝缘层的另一面与所述铜片发热层的第一面紧贴;所述铜电极设置于所述导热绝缘层于所述铜片发热层的中间;所述铜片发热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导热层的一面紧贴,所述纳米银颗粒嵌入到所述导热层的第二面,所述金属条插入所述导热层的第二面,其中,导热层为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包括:耐磨层、导热绝缘层、铜片发热层、铜电极、导热层、纳米银颗粒及金属条;其中,所述导热绝缘层的一面与所述耐磨层紧贴,所述导热绝缘层的另一面与所述铜片发热层的第一面紧贴;所述铜电极设置于所述导热绝缘层于所述铜片发热层的中间;所述铜片发热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导热层的一面紧贴,所述纳米银颗粒嵌入到所述导热层的第二面,所述金属条插入所述导热层的第二面,其中,导热层为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为聚四氟乙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绝缘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蓉于天航闫长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