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声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825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形成容纳腔室的壳体、设于壳体表面的辅件、以及设置在该容纳腔室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容纳腔室分隔成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后声腔内设有吸音部件,所述壳体包括至少部分被辅件覆盖的贯穿所述壳体内外侧表面的灌装孔,该灌装孔与所述吸音部件的内腔连通用于将吸音颗粒灌装至内腔,所述灌装孔结合固定有密封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将灌装孔设置于辅件下方,不占用灌装体积,可灌装更多的吸音颗粒;优化声学性能,并且灌装方案不受辅件固定位置的影响;由于灌装进口很小,密封性能好,可最大程度保护灌装不受外界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扬声器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声产品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消费者对电子产品音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扬声器模组的发展也相应加快。相关技术的扬声器模组包括具有腔体的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扬声器单体,由于腔体为封闭结构且腔体体积比较小,所以扬声器单体的谐振频率高,扬声器模组的低频性能差,难以播放出浑厚丰富的低音。然而,扬声器模组的小型化发展又限制了扬声器单体的规格,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求对扬声器模组壳体的后腔尽可能的最大化。灌装吸音颗粒可以很好地节省腔体空间并降低模组共振频率,解决壳体内部由于腔体不足导致扬声器发音性能差的问题。现在的吸音颗粒(GBS)灌装方式都是在壳体的上下两个面灌装,吸音颗粒灌装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放置灌装孔,由于灌装孔的直径为2mm,且用于密封灌装孔的PET密封板直径为4mm。所以吸音颗粒的灌装难点在于如何放置灌装孔。为了满足整机装配,壳体需要粘贴很多的辅料,如双面胶、泡棉、FPCB等。这些辅料会与吸音颗粒灌装位置干涉或者没有足够位置的放置灌装孔,使很多壳体不能实现吸音颗粒灌装。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吸音颗粒灌装的扬声器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以解决用灌装吸音颗粒方式扩大腔体空间,但又没有足够位置放置灌装孔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形成容纳腔室的壳体、设于壳体表面的辅件、以及设置在该容纳腔室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容纳腔室分隔成前声腔和后声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声腔内设有吸音部件,所述壳体包括至少部分被辅件覆盖的贯穿所述壳体内外侧表面的灌装孔,该灌装孔与所述吸音部件的内腔连通用于将吸音颗粒灌装至内腔,所述灌装孔结合固定有密封盖。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部开口的第一壳体和与所述开口紧密嵌合的第二壳体,所述辅件设于第一壳体外侧表面,所述灌装孔贯穿所述第一壳体内外侧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由第一壳体外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陷部,所述灌装孔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上,所述密封盖安装于所述凹陷部内。进一步地,所述吸音部件包括由第一壳体底壁一体延伸形成的围墙部,所述围墙部的端面上封装有网布。进一步地,所述网布热熔压合于所述围墙部的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吸音部件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透气封装壳体,所述透气封装壳体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封装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透气封装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通过热熔压合、粘接、或激光焊接工艺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辅件包括双面胶、泡棉、FPCB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上与辅件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辅件的走线槽,所述辅件底部通过胶层粘接固定在走线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吸音颗粒为沸石颗粒、活性炭颗粒或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将灌装孔设置于辅件下方,不占用灌装体积,可灌装更多的吸音颗粒;优化声学性能,并且灌装方案不受辅件固定位置的影响;由于灌装进口很小,密封性能好,可最大程度保护灌装不受外界影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FPCB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FPCB归位状态时第一壳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二壳体;2、扬声器单体;3、辅件;4、网布;5、第一壳体;6、吸音部件;7、密封盖;8、围墙部;9、灌装孔;10、凹陷部;11、前声腔;12、后声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图1~3所示的本技术扬声器模组的实施例中,该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壳体、扬声器单体2、设于壳体表面的辅件3和吸音材料。扬声器单体2设置在模组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1形成的容纳腔室内,并将其分隔成前声腔11和后声腔12,前声腔11通过出音通道向外界传播声音,后声腔12用于消除反相声波、处理低音等。容纳腔室内设有吸音部件6,吸音材料通过设置于第一壳体5外侧表面并贯穿所述第一壳体5内外侧表面的灌装孔9灌入到吸音部件6中,用于吸收掉传入后腔中的声波,所述辅件3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灌装孔9,灌装孔9表面设有密封盖7用于密封灌装孔9,防止吸音部件6内的吸音颗粒从灌装孔9落出。如图1所示,模组外壳包括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1,第一壳体5为具有底板和连接于底板的侧壁的上部开口的箱型结构,第二壳体1可紧密嵌合在第一壳体11的开口处,扬声器单体2设置在第一壳体5的前声腔11中。第一壳体5的后声腔12的底板内表面上设有吸音部件6,吸音部件6用于收纳吸音材料,包括由第一壳体5底壁一体向内延伸形成的围墙部8,围墙部8的端面上封装有网布,网布热熔压合在围墙部8的端面上,从而形成收纳吸音材料的透气封闭空间,热熔网布4在阻挡吸音材料漏出的同时允许空气通过,以连通吸音材料和后声腔12。吸音部件6还可以包括一端设有开口的透气封装壳体,透气封装壳体的开口端与第一壳体5固定连接,设于第一壳体5上的灌装孔9与透气封装壳体的开口端对接,从而形成收纳吸音材料的透气封闭空间,透气封装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优选的,透气封装壳体与第一壳体5通过热熔压合、粘接、或激光焊接工艺进行固定。吸音材料为沸石颗粒、活性炭颗粒或碳纳米管,在后声腔12中设置吸音部件,可降低后声腔12的谐振频率,提升低频响应,起到类似扩大后声腔40的作用,提高低频性能,从而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为了提高吸音部件6的容积,增加填充吸音材料的数量,本技术采用灌装方式将吸音材料通过灌装孔9灌入吸音部件6内。为了满足整机的装配,壳体上需要粘贴很多辅件,如双面胶、泡棉、FPCB等。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辅件3以FPCB为例,当FPCB展开时,露出设于FPCB下方的灌装孔9,第一壳体5外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陷部10,灌装孔9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上,密封盖7安装在凹陷部10内,本实施例中选用密封盖的直径为4mm,且选用的吸音材料颗粒粒径范围优选在0.1~0.5mm之间最佳,如果吸音材料粒径过大,则后腔的空间利用率下降,如果吸音材料的粒径过小,则颗粒间孔隙过小降低吸音效果,并影响热熔网布4的选择,故灌装孔9直径选为2mm,并将凹陷部10的直径设置为4mm,优选的,灌装孔9位于凹陷部10的中心位置。为了不影响灌装孔9上方的辅件3的安装位置,将凹陷部10的凹陷深度设置不小于密封盖7的厚度,这样当吸音材料通过灌装孔9灌入吸音部件6后,将密封盖7安装在凹陷部10内时,可以和凹陷部10紧密嵌合并密封灌装孔9,并且当辅件3归位时不会影响到灌装孔9的位置和密封性,充分利用了灌装空间,灌装孔9也不受辅件位置的影响。如图3所示,当FPCB归位时,至少部分覆盖在密封盖7的上方,由于密封盖7上表面与第一壳体5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对于FPCB来说不影响的正常归位和工作,辅件3设置于密封盖7上方还可以防止密封盖7松动脱落,起到双重密封的作用,最大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扬声器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形成容纳腔室的壳体、设于壳体表面的辅件、以及设置在该容纳腔室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容纳腔室分隔成前声腔和后声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声腔内设有吸音部件,所述壳体包括至少部分被辅件覆盖的贯穿所述壳体内外侧表面的灌装孔,该灌装孔与所述吸音部件的内腔连通用于将吸音颗粒灌装至内腔,所述灌装孔结合固定有密封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形成容纳腔室的壳体、设于壳体表面的辅件、以及设置在该容纳腔室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容纳腔室分隔成前声腔和后声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声腔内设有吸音部件,所述壳体包括至少部分被辅件覆盖的贯穿所述壳体内外侧表面的灌装孔,该灌装孔与所述吸音部件的内腔连通用于将吸音颗粒灌装至内腔,所述灌装孔结合固定有密封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部开口的第一壳体和与所述开口紧密嵌合的第二壳体,所述辅件设于第一壳体外侧表面,所述灌装孔贯穿所述第一壳体内外侧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由第一壳体外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陷部,所述灌装孔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上,所述密封盖安装于所述凹陷部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部件包括由第一壳体底壁一体延伸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宏达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