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646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具,用于线缆的封胶,线缆连接于一PCB板,包括:第一封胶模板;第二封胶模板,盖合于第一封胶模板,第一封胶模板及第二封胶模板中的至少一个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成形腔;第一注胶成形板,可分离的设置于第一封胶模板上;及第二注胶成形板,盖合于第一注胶成形板,第一注胶成形板及第二注胶成形板中的至少一个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成形腔;第一成形腔与第二成形腔连通形成注胶位,第二注胶成形板及第二封胶模板设置有与注胶位连通的注胶孔。夹具通过第一注胶成形板可分离的设置于第一封胶模板上,增强了夹具的通用性,在对不同规格的线缆进行注胶时,只需要对应更换第一注胶成形板和第二注胶成形板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具
本技术涉及电缆组件的焊盘封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具。
技术介绍
不断创新的网络技术和层出不穷的网络应用推动着网络飞速发展,作为信息数据集中交换处理和网络设备存放的数据中心,一直面临着高带宽,高可靠性和低延时的挑战。用于网卡之间互连的电缆组件称作直接连接电缆-----DirectAttachCables(DAC)。DAC电缆组件主要应用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堆叠连接,交换机和服务器互连,光纤通道设备互连,InfiniBand设备互连以及服务器/存储设备之间的互连。鉴于DAC模块相对于光模块的具有低功率,低成本和低延时的优势,导入此类产品工艺的通信器件厂商也越来越多。现有的DAC产品由于不同规格需采用不同的夹具,对产品型号的兼容性差,不同型号的DAC产品都要单独做一套夹具用来封胶,这既造成了夹具成本的上升,也增加了管理难度及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夹具兼容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夹具。一种夹具,用于线缆的封胶,所述线缆连接于一PCB板,包括:第一封胶模板;第二封胶模板,盖合于所述第一封胶模板,所述第一封胶模板及所述第二封胶模板中的至少一个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成形腔;第一注胶成形板,可分离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封胶模板上;及第二注胶成形板,盖合于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及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中的至少一个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成形腔;所述第一成形腔与所述第二成形腔连通形成注胶位,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及所述第二封胶模板设置有与所述注胶位连通的注胶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胶模板及所述第二封胶模板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成形腔,所述第一封胶模板的第一成形腔与所述第二封胶模板的第一成形腔连通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成形腔连通形成注胶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及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二成形腔,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的第二成形腔与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上的第二成形腔连通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第一成形腔连通形成注胶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胶模板设置有一通槽,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通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胶模板还设置有第一调节槽,所述第一调节槽与所述第一成形腔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成形腔连通,所述PCB板收容于所述第一调节槽,并从所述第一调节槽与所述第一成形腔的连通处伸入到所述第一成形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胶模板在靠近所述第一封胶模板的端面设置有第二调节槽,所述第一调节槽与所述第二调节槽相对设置,并合围形成一调节位,所述PCB板收容于所述调节位内,并在注胶时通过所述调节位调节所述PCB板伸入第一腔体的长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槽与所述第一成形腔之间形成一压条,当所述PCB板从所述第一调节槽与所述第一成形腔的连通处伸入到第一成形腔时,所述压条在所述第一调节槽与所述第一成形腔的连通处压持所述PCB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胶模板还设置有第一线槽,所述第一线槽与所述通槽连通,所述调节位、第一成形腔、第二成形腔及第一线槽同轴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成形腔与所述通槽连通,当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收容于所述通槽内时,所述第一成形腔连通于所述第二成形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及所述第一封胶模板均设置有导向销,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及所述第二封胶模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导向销穿过的通孔。根据本技术各种实施例提供的夹具,通过第一注胶成形板可分离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封胶模板上,增强了夹具的通用性,在对不同规格的线缆进行注胶时,只需要对应更换第一注胶成形板和第二注胶成形板即可。同时,夹具的结构简单,第一封胶模板和第二封胶模板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第一成形腔,第二注胶成形板和第二注胶成形板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第二成形腔,第一成形腔和第二成形腔连通形成注胶位,并分别在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及所述第二封胶模板设置有注胶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注胶的操作步骤也较为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夹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夹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夹具的第一封胶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夹具的第一注胶成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夹具的第二注胶成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夹具的第二封胶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2,图1和图2示例性的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夹具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夹具100用于线缆200的封胶,包括第一封胶模板10、第二封胶模板20、第一注胶成形板30及第二注胶成形板40,所述第一封胶模板10起承载作用,所述第二封胶模板20盖合于所述第一封胶模板10,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40盖合于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30,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30可分离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封胶模板10上。所述第一封胶模板10及所述第二封胶模板20中的至少一个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成形腔11,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30及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40中的至少一个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成形腔31,所述第一成形腔11与所述第二成形腔31连通形成注胶位50(标号见图3),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40及所述第二封胶模板20设置有与所述注胶位50连通的注胶孔41。在使用所述夹具100对线缆200进行注胶时,对线缆200一端进行剥线处理,使得线缆200内部的分线露出,并与一PCB板300焊接,然后将线缆200和PCB板300放置于所述注胶位50内,将注胶机的注胶头穿过注胶孔41伸入到所述注胶位50,将热熔胶填满注胶位50以将分线包覆,即完成注胶。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胶模板10及所述第二封胶模板20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成形腔11,所述第一封胶模板10的第一成形腔11与所述第二封胶模板20的第一成形腔11连通形成第一腔体51,所述第一腔体51与第二成形腔31连通形成注胶位5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30及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40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二成形腔31,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具,用于线缆的封胶,所述线缆连接于一PCB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胶模板;第二封胶模板,盖合于所述第一封胶模板,所述第一封胶模板及所述第二封胶模板中的至少一个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成形腔;第一注胶成形板,可分离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封胶模板上;及第二注胶成形板,盖合于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及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中的至少一个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成形腔;所述第一成形腔与所述第二成形腔连通形成注胶位,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及所述第二封胶模板设置有与所述注胶位连通的注胶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用于线缆的封胶,所述线缆连接于一PCB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胶模板;第二封胶模板,盖合于所述第一封胶模板,所述第一封胶模板及所述第二封胶模板中的至少一个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成形腔;第一注胶成形板,可分离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封胶模板上;及第二注胶成形板,盖合于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及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中的至少一个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成形腔;所述第一成形腔与所述第二成形腔连通形成注胶位,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及所述第二封胶模板设置有与所述注胶位连通的注胶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胶模板及所述第二封胶模板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成形腔,所述第一封胶模板的第一成形腔与所述第二封胶模板的第一成形腔连通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成形腔连通形成注胶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及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在彼此靠近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二成形腔,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的第二成形腔与所述第二注胶成形板上的第二成形腔连通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第一成形腔连通形成注胶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胶模板设置有一通槽,所述第一注胶成形板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通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连文李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易飞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