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装饰成型品技术

技术编号:181729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用性、成型时的成型性优异且装饰膜的设计性、耐磨耗性、耐防晒霜性优异的装饰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饰膜(101)包含含有硬涂层(10)与基材层(1)的层叠体,硬涂层(10)包含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A)与异氰酸酯系硬化剂(B)的热硬化性的涂料的硬化物,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具有羟基。硬涂层(10)具有规定的全光线透过率、扩散透过率及拉伸强度。另外,丙烯酸系共聚物(A)是具有特定的羟基值、酸值、玻璃化温度、Mw及Mw/Mn,且包含源自具有羟基的单体的单元的共聚物。所述源自具有羟基的单体的单元100mol%中,源自具有一个羟基的单体的单元的含有率、丙烯酸系共聚物(A)中一级羟基的含有率满足特定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装饰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装饰成型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表面具有由特定的丙烯酸系涂料形成的硬涂层的装饰膜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面由所述装饰膜被覆且所述硬涂层位于外侧的装饰成型品。
技术介绍
在智能手机等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家电制品、汽车内外饰零件等中,大多使用树脂成型品。关于这些树脂成型品,在成型塑料树脂后,为了提高所述树脂成型品的设计性,通常对所述树脂成型品的表面实施利用涂装或印刷等的装饰。自以往以来,为了赋予设计性,一直对树脂成型品的表面涂装或印刷着色涂料。另外,为了保护表面,一直对树脂成型品的表面喷雾涂装或浸渍涂装硬涂涂料。但是,此种现有的装饰方法难以进行设计性高的装饰。另外,因于生产性方面存在难点等理由,作为代替其的方法,使用装饰膜而对树脂成型品的表面进行装饰的方法得到普及。装饰膜是通过印刷或涂布而在基材膜上设置图案或硬涂层者。作为使用装饰膜的方法,存在(1)将预先成型的树脂成型品作为装饰的对象,在所述树脂成型品的表面层叠装饰膜的方法;或(2)对设置于模具内的装饰膜射出装饰对象的射出成型用树脂,而将树脂成型品与装饰膜一体化的方法等。(2)的方法还可在射出成型用树脂的射出之前,预先对装饰膜进行预备成型。在预备成型的方法中,除真空成型以外,还可列举机械成型等。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8中提出有各种各样的装饰膜的利用。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多层体,所述多层体是将包含丙烯酸系树脂(A)的层与包含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B)的层层叠而成。记载有如下主旨:通过使用具有特定的结构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B),可获得透明性、耐热性、耐冲击性、耐紫外线(Ultraviolet,UV)变色性、表面硬度优异的多层体。在专利文献2中,揭示有一种多层膜作为不易破裂、耐白化性优异且表面硬度高、成型容易的树脂膜,所述多层膜是在聚碳酸酯树脂材料的层(A)的至少一个面层叠含有甲基丙烯酸树脂(玻璃化温度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处于规定的关系)85质量份~100质量份及丙烯酸橡胶粒子0质量份~15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树脂材料的层(B)而成。另外,也揭示有如下主旨:将所述多层膜合适地用作家电制品的外饰构件或汽车的内饰构件等的表面装饰膜。暗示有:作为所述甲基丙烯酸树脂合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在专利文献3中,揭示有一种使用具有游离辐射硬化性的硬涂层用油墨组合物而经过如下各步骤来制造装饰成型品的方法,所述各步骤为:步骤(1)在射出成型模具内配设如下装饰片的步骤,所述装饰片在基材膜的单面至少依序具有脱模层与涂敷具有游离辐射硬化性的硬涂层用油墨组合物而成的硬涂层形成层;步骤(2)对模槽(cavity)内射出熔融树脂,并加以冷却·固化,而使树脂成型品与装饰片层叠一体化的射出步骤;步骤(3)将树脂成型品与装饰片一体化而成的成型品自模具取出的步骤;步骤(4)将装饰片的基材膜自成型品剥离的步骤;步骤(5)在氧浓度为2%以下的环境下,使设置于所述成型品上的硬涂层形成层硬化的硬涂层形成步骤。在专利文献4中,揭示有一种面向热成型用膜的硬化性树脂组合物,所述硬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具有羧基与羟基、固体成分酸值为15mgKOH/g~150mgKOH/g、固体成分羟基值为2mgKOH/g~80mgKOH/g、玻璃化温度为70℃~140℃的乙烯基系聚合物(A)与聚异氰酸酯化合物(B),并且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量为与乙烯基系聚合物(A)的固体成分羟基值为2mgKOH/g~80mgKOH/g反应的含量。在专利文献5中,揭示有一种成型用层叠硬涂膜,所述成型用层叠硬涂膜是在基材膜上设置含有树脂的硬涂层而成,且所述层叠硬涂膜在23℃、50%RH的环境下的伸长率为10%以上。硬涂层中所含的树脂使用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在专利文献6中,揭示有一种带顶涂的装饰片,所述带顶涂的装饰片在装饰片的单面具有顶涂层,且所述顶涂层在-40℃~130℃中表面硬度为铅笔硬度B以上,在150℃下的拉伸试验机中,延伸率为150%以上。揭示有如下主旨:顶涂层是将树脂组合物光硬化而成者。在专利文献7中,记载有一种转印膜,所述转印膜是将含有至少具有羟基与羧基的聚合物(A)、聚异氰酸酯(B)及在一分子中具有三个以上的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预聚物(C)的树脂组合物涂布于剥离性气体膜上而获得(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2中,记载有如下主旨:所述聚合物(A)是使包含具有羟基与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单量体和含有具有羧基的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单量体的聚合性单量体混合物共聚而获得的聚合物,在技术方案3中,记载有如下主旨:所述聚合物(A)的羟基值为5mgKOH/g~100mgKOH/g、质量平均分子量为30,000~300,000、玻璃化温度为60℃~180℃。在专利文献8中,揭示有一种具有硬化树脂层作为顶涂层的可一体成型的层叠片(技术方案1)。在技术方案2、技术方案3中,记载有如下主旨:所述顶涂层的硬化树脂层是使包含含有羟基的乙烯基系共聚物(A)与聚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树脂组合物硬化而获得的树脂层,所述含有羟基的乙烯基系共聚物(A)的羟基值为10mgKOH/g~300mgKOH/g、质量平均分子量为2,000~50,000、且玻璃化温度(Tg)为80℃以下。进而,在专利文献9~专利文献12中,揭示有一种硬化涂膜,其并非装饰膜,而是涉及太阳电池背面保护片的专利技术,所述硬化涂膜是使丙烯酸系共聚物与异氰酸酯系硬化剂硬化而成。另外,在专利文献13中,揭示有如下主旨:使用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与异氰酸酯系硬化剂的涂料来被覆风力发电用叶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16187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12564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1-16169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12-097248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12-210755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13-006346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2010-126633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特开2002-347179号公报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特开2013-051394号公报专利文献10:日本专利特开2015-008282号公报专利文献11:日本专利特开2015-166450号公报专利文献12:日本专利特开2016-027152号公报专利文献13:日本专利第59108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装饰膜例如用于汽车的内饰构件,因此要求优异的设计性。另外,具有可进行三维成型的优异的成型性的同时要求耐磨耗性。另外,为了在各种各样的用途中展开应用,而要求有通用性高的制造方法。进而,例如在用于汽车的内饰构件的情况下,要求耐防晒霜性。在所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3中,并非满足所有这些特性者。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情况而成者,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性高、成型时的成型性优异、进而所获得的装饰膜的设计性、耐磨耗性优异且耐防晒霜性优异的装饰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装饰成型品。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1]:一种装饰膜,包含含有硬涂层与基材层的层叠体,且满足下述条件(I)~条件(VII):(I)所述硬涂层为包含具有羟基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与异氰酸酯系硬化剂(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装饰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装饰成型品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饰膜,包含含有硬涂层与基材层的层叠体,且满足下述条件(I)~条件(VII):(I)所述硬涂层为包含具有羟基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与异氰酸酯系硬化剂(B)的热硬化性的涂料的硬化物;(II)所述硬涂层的全光线透过率为40%以上、扩散透过率为70%以下;(III)所述硬涂层在25℃、50%RH的环境下的拉伸强度为15N/m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25 JP 2015-188517;2015.09.25 JP 2015-188511.一种装饰膜,包含含有硬涂层与基材层的层叠体,且满足下述条件(I)~条件(VII):(I)所述硬涂层为包含具有羟基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与异氰酸酯系硬化剂(B)的热硬化性的涂料的硬化物;(II)所述硬涂层的全光线透过率为40%以上、扩散透过率为70%以下;(III)所述硬涂层在25℃、50%RH的环境下的拉伸强度为15N/mm2~100N/mm2;(IV)关于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羟基值为5mgKOH/g~210mgKOH/g、酸值为0mgKOH/g~20mgKOH/g、玻璃化温度为0℃~95℃、质量平均分子量为100,000~1,000,000、及质量平均分子量/数量平均分子量为2.3~10;(V)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为包含源自具有羟基的单体的单元与源自其他单体的单元的共聚物;(VI)所述源自具有羟基的单体的单元100mol%中,源自具有一个羟基的单体的单元的含有率为50mol%以上;(VII)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中的羟基的56%以上为一级羟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涂料中,所述异氰酸酯系硬化剂(B)中的异氰酸酯基与具有羟基的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中的羟基的比、NCO/OH为1/1~3/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包含选自由聚酯、聚碳酸酯、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组成的群组中的单层或多层。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涂层与所述基材层相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膜,其特征在于进而具有接着剂层及着色层的至少任一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野隆寛梅沢三雄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东洋科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