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7283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注射器与微流控芯片结合,利用注射器储存试剂,注射器的锥头插入芯片接口后起到封闭通道通路的作用,使用时,按压注射器按手可以推动液体在芯片内的流动,来实现反应、检测的目的。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简单、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微流控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注射器由前端带有小孔的针筒以及与之匹配的活塞芯杆组成,在芯杆拔出的时候,将液体或者气体从针筒前端小孔吸入,在芯杆推入时,将液体或者气体挤出。微流控是一项跨学科的新技术,以分析化学为主,综合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免疫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通过设备的微型化与集成化,将分析实验室的各项功能集中于分析芯片中,实现检测分析的微型化,在疾病诊断、环境检测、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分析物及试剂在芯片通道内的流动及控制是实现微流控芯片全集成操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用于微流控芯片液体控制操作的泵和阀有很多种。外接泵和阀稳定性好,但配套设备复杂、体积大。内置泵和阀可以将系统集成化,但一般制作繁琐、结构复杂,操作较难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在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前,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如下:术语“PC”是指:聚碳酸酯;术语“PDMS”是指:聚二甲基硅氧烷。术语“高分子聚合物”是指:由键重复连接而成的分子量为10~106的化合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注射器;和与所述注射器配合的包含微流控芯片的上下两层结构,其中:所述两层结构的上层为微流控芯片通道层,包括微流通道、反应区、废液池和注射器锥头接口,所述两层结构的下层为微流控芯片基底层,所述注射器可通过锥头插入所述两层结构的注射器锥头接口与所述两层结构连接。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微流控管道层的材质为硬质或软质材料。优选地,所述硬质材料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塑料、石英和玻璃;和/或所述软质材料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氯丁橡胶。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微流控芯片基底层的材质为硬质或软质材料。优选地,所述硬质材料能够与所述微流控芯片通道层紧密贴合,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石英、玻璃、硅片、高分子聚合物;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聚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烯烃共聚物;和/或所述软质材料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氯丁橡胶。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废液池与大气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注射器为普通医用注射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注射器通过其锥头插入芯片通道层的注射器锥头接口,插入后可以暂时或长时间储存试剂,并封闭所述注射器锥头接口连接的通道通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微流控芯片通道层的所述注射器锥头接口与所述微流通道一一相连;优选地,所述微流控芯片通道层具有一个或多个注射器锥头接口。本技术通过将微流控芯片与注射器相结合,利用注射器储存试剂并驱动液体在微流通道内的流动,以实现检测的目的,制作简单,使用简便。本设计具有两层结构以及注射器。上层为微流控芯片通道层,主要结构包括微流通道、反应区、废液池和注射器锥头接口。微流通道用来引导液体的在芯片内的流动;反应区是芯片内微流控芯片基底上试剂发生反应的区域;废液池与大气连通用,使通道内液体能够流动,并存储废液;注射器锥头接口用于与注射器锥头对接。微流控芯片通道层材质可以是塑料、石英、玻璃等硬质材料,也可以是橡胶等软质材料(本文中所述软质材料包括: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氯丁橡胶等);下层为微流控芯片基底层,可以是检测、反应的载体,其材料可以是软质材料,也可以是能够通过超声焊等工艺与微流控芯片通道层紧密贴合的硬质材料。注射器为普通医用注射器,可以通过其锥头插入芯片通道层的接口,注射器锥头插入芯片通道层的接口后均可以暂时或者长时间储存试剂,并封闭该接口连接的通道通路。(见图1、2)该设计利用注射器储存试剂并驱动液体在微流通道内流动,来实现检测反应的目的。在使用注射器吸入液体后,拔下针头,将注射器的锥头对准、插入微流控芯片通道层的注射器锥头接口。进行反应时,按下注射器按手,注入液体,液体在微流控芯片的通道内流动、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注射器将液体推入废液池。微流控芯片通道层可以设计多个注射器锥头接口和多条微流通道,使用多只注射器吸入液体后,拔下针头,插入微流控芯片通道层的注射器锥头接口。使用时,按照一定顺序按压注射器按手,可以将不同注射器的液体依次推入反应区进行反应;或者同时按压多个注射器按手,将混合液体推入反应区进行反应。本技术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可以具有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利用注射器储存试剂,注射器的锥头插入芯片接口后起到封闭通道通路的作用,使用时,按压注射器按手可以推动液体在芯片内的流动,来实现反应、检测的目的。2、本技术制作简单、操作简便,可用于微流控芯片的蛋白、核酸或小分子检测,化学合成,混和液体,运送细胞等。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其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微流控芯片通道层俯视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横切面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免疫检测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核酸检测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免疫检测结果图,其中从左到右依次为:胰岛素检测结果、细胞白介素6检测结果、19-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图6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核酸检测结果图。附图标记说明:1、微流控芯片通道层;2、注射器锥头接口1;3、注射器锥头接口2;4、注射器锥头接口3;5、注射器锥头接口4;6、注射器锥头接口5;7、注射器锥头接口6;8、微流通道1;9、反应区1;10、废液池1;11、注射器;12、注射器锥头;13、微流控芯片基底层;14、胰岛素捕获抗体条带;15、细胞白介素6捕获抗体条带;16、C反应蛋白捕获抗体条带;17、微流控芯片通道层;18、注射器锥头接口7;19、注射器锥头接口8;20、微流通道2;21、反应区2;22、废液池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是,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具体地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于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本部分对本技术试验中所使用到的材料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一般性的描述。虽然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所使用的许多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但是本技术仍然在此作尽可能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在上下文中,如果未特别说明,本技术所用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试剂和仪器如下:试剂:胰岛素、胰岛素捕获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胰岛素抗体、细胞白介素6、细胞白介素6捕获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细胞白介素6抗体、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捕获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C反应蛋白抗体、小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磷酸盐缓冲液、吐温,购自北京沫之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化学发光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注射器;和与所述注射器配合的包含微流控芯片的上下两层结构,其中:所述两层结构的上层为微流控芯片通道层,包括微流通道、反应区、废液池和注射器锥头接口,所述两层结构的下层为微流控芯片基底层,所述注射器可通过锥头插入所述两层结构的注射器锥头接口与所述两层结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注射器;和与所述注射器配合的包含微流控芯片的上下两层结构,其中:所述两层结构的上层为微流控芯片通道层,包括微流通道、反应区、废液池和注射器锥头接口,所述两层结构的下层为微流控芯片基底层,所述注射器可通过锥头插入所述两层结构的注射器锥头接口与所述两层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管道层的材质为硬质或软质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基底层的材质为硬质或软质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基底层的材质为硬质或软质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材料能够与所述微流控芯片通道层紧密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池与大气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池与大气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为普通医用注射器。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为普通医用注射器。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为普通医用注射器。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为普通医用注射器。12.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通过其锥头插入芯片通道层的注射器锥头接口,插入后可暂时或长时间储存试剂,并封闭所述注射器锥头接口连接的通道通路。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通过其锥头插入芯片通道层的注射器锥头接口,插入后可暂时或长时间储存试剂,并封闭所述注射器锥头接口连接的通道通路。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通过其锥头插入芯片通道层的注射器锥头接口,插入后可暂时或长时间储存试剂,并封闭所述注射器锥头接口连接的通道通路。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通过其锥头插入芯片通道层的注射器锥头接口,插入后可暂时或长时间储存试剂,并封闭所述注射器锥头接口连接的通道通路。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通过其锥头插入芯片通道层的注射器锥头接口,插入后可暂时或长时间储存试剂,并封闭所述注射器锥头接口连接的通道通路。17.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通过其锥头插入芯片通道层的注射器锥头接口,插入后可暂时或长时间储存试剂,并封闭所述注射器锥头接口连接的通道通路。1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通道层的所述注射器锥头接口与所述微流通道一一相连。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通道层的所述注射器锥头接口与所述微流通道一一相连。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兴宇沈海滢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