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汽车门板内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5619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汽车门板内饰结构,通过对四周翻边R角部位和固定螺钉柱根部进行不同的减薄处理,以及增加配套的主、副定位销定位孔、测量基准线等手段,保证了成型的汽车门板内饰件正面无瑕疵以及配件装配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吸音棉通过焊熔筋条的粘连结合更加紧密,不会自然脱落。

An improved interior trim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door pane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mproved interior decoration of the automobile door plate. By means of reducing the thinning of the R angle parts of the four sides and the root of the fixed screw column, and increasing the supporting location hole of the main and secondary positioning pins and measuring the datum line, the defects in the front facade of the molding car door and the fitting of the parts are guaranteed. The accuracy and rapidity of sound-absorbing cotton are more closely linked by bonding and welding, and will not fall off natura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汽车门板内饰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汽车门板内饰件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门板内饰件是一种重要的汽车零配件,通常采用工程塑料注射成型,其体积较大结构较为复杂。在以往的汽车门板内饰件产品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设计时出于模具和工艺等方面的原因,使得门板内饰件各处厚度基本一致,这就造成边缘弧形过渡处或翻边处在成型后冷却时容易发生变形,装配后与钣金间存在较大间隙;(2)用于连接固定的螺钉柱局部过厚,导致其冷却速度比其他部位慢,收缩后形成表面凹痕,容易发生外观瑕疵;(3)装配和测量均没有可靠的基准,易产生偏差,边缘容易留缝隙造成异响;(4)隔音棉粘贴或焊接不够牢靠,易松动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当前汽车门板内饰件成型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不足,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改进后制得的汽车门板内饰件产品表面质量更好,定位及装配更加简单、准确,次品率大幅降低,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进的汽车门板内饰件,包括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和配件,在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背面靠上位置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定位销和螺钉柱,所述定位销与配件上的定位孔相匹配,所述螺钉柱根部进行了锥面减薄处理;所述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的四周翻边内表面也进行了减薄处理;在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背面还设置有测量基准线和吸音棉。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配件上的主定位孔和副定位孔相匹配,其中主定位孔为圆形,副定位孔为椭圆形,副定位孔的中心与主定位孔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装配配件时,其中一个定位销先对准主定位孔插入,另一个定位销再对准副定位孔插入,由此使得配件的位置被固定,四周边界与汽车门板内饰缝隙均匀,可保证外观要求。进一步的,螺钉柱的根部壁厚进行了锥面减薄处理,螺钉柱的垂线与锥面之间的夹角为20°,锥面的深度为1.2mm左右。螺钉柱根部的壁厚进行锥面减薄处理后,可保证成型时该处优先冷却硬化,不再继续收缩,使得内饰件正面不再出现收缩痕,保证了外观要求。进一步的,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的四周翻边内表面进行了减薄处理,减薄程度为15%-20%之间,直线与圆弧相交处均匀过渡,过渡距离为30mm左右。为防止四周型面的微小变形,将四周翻边内表面的壁厚减小并且均匀过渡,使得过渡处的塑料优先冷却硬化,优先定型,保证翻边型面的角度不再变形,保证尺寸稳定。进一步的,在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的四周翻边内表面还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起到初步定型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测量基准线的数量为2个,两者间距为650mm。进一步的,所述吸音棉通过超声波焊接在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背面,焊接部位设置有焊熔筋,焊接时其熔化可保证吸音棉的焊接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汽车门板内饰件背面多个部位的不同减薄处理方式,保证了成型冷却过程中正面相应部位的表面质量,避免了收缩痕和局部发亮现象的出现,外观更加美观;(2)通过主副定位孔的配合保证了配件装配的准确性和快速性;(3)增设了测量基准线,为装配提供了参考和测量的依据;(4)吸音棉与门板内饰件的结合更加紧密、牢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汽车门板内饰件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汽车门板内饰件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汽车门板内饰件背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汽车门板内饰件四周翻边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汽车门板内饰件四周翻边减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汽车门板内饰件螺钉柱锥面减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汽车门板内饰件测量基准线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汽车门板内饰件主、副定位装配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汽车门板内饰件焊熔筋结构示意图。其中,1-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2-四周翻边R角,3-四周型面,4-加强筋,5-螺钉柱,6-定位销,7-配件,8-主定位孔,9-副定位孔,10-基准线a,11-基准线b,12-吸音棉,13-焊熔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9所示的一种改进型汽车门板内饰件,包括内饰件主体1和装配在其背面靠上位置的配件7,两者之间通过定位销和定位孔匹配固定。其中在内饰件主体背面间隔一定距离设计有2个定位销,在配件上设置有对应的主、副定位孔,主定位孔8为圆形,副定位孔9为椭圆形,两个定位孔在一条直线上。装配时,首先将其中一个定位销(φ9±0.2mm,高30mm)插入主定位孔(φ9.2±0.5mm)中,接着将另一个定位销插入副定位孔(9.2mm×16mm)内,配件被固定后其四周边界与汽车门板内饰的缝隙均匀,保证了外观要求。重点关注图2和图3,为了防止内饰件主体的四周翻边R角2在成型后冷却时发生变形或者收缩,将原本均匀一致的壁厚做了过渡减薄处理。原型面壁厚为2.75mm,仅将四周型面3部位的壁厚由2.75mm减到2.25mm,并且保证直线与圆弧相交处均匀过渡,过渡距离控制在30mm。这样做的好处是:翻边过渡位置的塑料优先冷却硬化定型,翻边型面的角度不会变化,保证了尺寸和外观。减薄后为了保证强度,在四周翻边R角及四周型面背部设置有加强筋4。固定门板内饰件的螺钉柱5也同步进行了减薄处理,防止在正面相应位置出现外观收缩印、发亮等缺陷。具体减薄方式如图6所示,在螺钉柱根部周围进行了锥面减薄,锥度20°锥面外径25mm深度1.2mm。通过上述处理,可使螺钉柱部位优先冷却硬化,不会继续收缩变形,对应的正面也不会出现收缩痕,外观更加美观。在门板内饰件主体背面还设置有测量基准线10和11以及吸音棉12,两测量基准线之间相距650mm,该距离值成型在零件背面,测量的距离尺寸与该距离值进行比较,用于核对尺寸是否正确。吸音棉通过超声波焊接在门板内饰件主体背面,每隔100mm进行一次点焊,在焊接处设置有高0.8mm的焊熔筋,其熔化后可与吸音棉紧密结合保证连接强度。经测试焊接点的拉拔力在2N以上,基本不会自然脱落。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门板内饰件已成功用于某车企推出的MVP车型上,客户反馈尺寸正确、外观好无瑕疵、装配位置正确且尺寸可测量、吸音棉固定符合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的汽车门板内饰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汽车门板内饰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和配件,在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背面靠上位置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定位销和螺钉柱,所述定位销与配件上的定位孔相匹配,所述螺钉柱根部进行了锥面减薄处理;所述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的四周翻边内表面也进行了减薄处理;在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背面还设置有测量基准线和吸音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汽车门板内饰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和配件,在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背面靠上位置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定位销和螺钉柱,所述定位销与配件上的定位孔相匹配,所述螺钉柱根部进行了锥面减薄处理;所述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的四周翻边内表面也进行了减薄处理;在汽车门板内饰件主体背面还设置有测量基准线和吸音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汽车门板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配件上的主定位孔和副定位孔相匹配,其中主定位孔为圆形,副定位孔为椭圆形,副定位孔中心与主定位孔圆心在一条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汽车门板内饰件,其特征在于:螺钉柱的根部壁厚进行了锥面减薄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龙郑刚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江航天江河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