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4780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包括:MOS管,MOS管的源极连接至电源,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控制电路,MOS管的漏极连接至外部电路;第一电阻,第一电阻连接在MOS管的漏极和外部电路之间;反馈电路,反馈电路的一端连接在MOS管的漏极和第一电阻之间,反馈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MOS管的栅极;当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微处理器通过控制电路控制MOS管导通后,若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反馈电路导通,进而使MOS管截止,停止对外部电路供电。保护了整个对外供电电路,并且由于本保护电路仅采用分离元器件所以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同时能够避免采用软件反馈信号保护的不及时而导致器件存在损坏的风险。

A protection circuit for external power suppl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otection circuit for external power supply, including the MOS tube, the source of the MOS tube connected to the power supply, the gate of the MOS tube connected to the control circuit, the drain pole of the MOS tube connected to the external circuit; the first resistor, the first resistor connected to the leakage and the external circuit of the MOS tube; a feedback circuit, a feedback circuit. The end connection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drain pole of the MOS tube and the first resistance, the other end of the feedback circuit is connected to the gate of the MOS tube; when the microprocessor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circuit controls the MOS tube through the control circuit, if the voltage at both ends of the first resistor is greater than the first preset value, the feedback circuit is connected, and then the MOS tube is shut down and stops outside. The electric circuit is supplied by the Ministry. The whole external power supply circuit is protected, and the cost is greatly reduced because this protection circuit only uses separate compon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void the risk of damage caused by the failure of software feedback signal protection in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汽车与人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所以对汽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的要求,汽车上的点火电源(IGN)、Start(启动电源)、ACC(AdaptiveCruiseControl,自适应巡航控制)等都需要给外部模块供电,在给外部模块供电时需要确保过流短路等故障发生时电子元器件不被损坏。相关技术中,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在对外部模块的供电时,一般都采用高端驱动带保护芯片的方式进行输出供电,进而达到汽车上高端驱动输出负载过流或短路的保护功能,但是这种方案具有较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包括:MOS管,MOS管的源极连接至电源,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控制电路,MOS管的漏极连接至外部电路;第一电阻,第一电阻连接在MOS管的漏极和外部电路之间;反馈电路,反馈电路的一端连接在MOS管的漏极和第一电阻之间,反馈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MOS管的栅极;当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微处理器通过控制电路控制MOS管导通后,若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反馈电路导通,进而使MOS管截止,停止对外部电路供电。本技术提供的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MOS管分别与电源、控制电路、外部电路相连接,控制电路还与处理器相连接,在MOS管与外部电路之间连接有第一电阻,MOS管的漏极和第一电阻之间连接至反馈电路的一端,MOS管的栅极连接至反馈电路的另一端。系统上电后电源接通,处理器输出高电平,通过控制电路调节电压使MOS管栅极电压小于MOS管源极电压,且MOS管栅极电压与MOS管源极电压的压差绝对值大于MOS管的开启电压,以驱动MOS管导通,此时通过MOS管正常向外部电路供电。当外部电路出现过载或者短地的情况时电流增大,则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当该电压增大到第一预设值后使反馈电路导通,进而使MOS管截止,此时无对外输出从而保护了整个对外供电电路,并且由于本保护电路仅采用分离元器件所以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同时能够避免采用软件反馈信号保护的不及时而导致器件存在损坏的风险。其中,第一预设值是指在经过分压电阻分压后能够保证第二三极管Q2导通的电压阈值。需要说明的是MOS管为P型管,且相对于正常P型MOS管本技术的中的MOS管的源极和漏极互换。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电源和MOS管的源极之间,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MOS管的栅极;当停止对外部电路供电后,若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则反馈电路关断使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当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大于第二预设值MOS管导通,对外部电路供电。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微处理器,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MOS管的栅极。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三电阻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反馈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和MOS管的漏极之间;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MOS管的栅极,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电源;其中,当MOS管导通后,若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依次导通,进而使MOS管截止,停止对外部电路供电;当停止对外部电路供电后,若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则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依次关断使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当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大于第二预设值MOS管导通,对外部电路供电。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反馈电路还包括:第八电阻,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至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和外部电路之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反馈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至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反馈电路还包括:第十电阻,第十电阻连接在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电源之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二极管,二极管连接在电源和MOS管的源极之间。本技术提供的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系统上电后电源接通,处理器输出通过控制电路驱动MOS管导通,向外部电路供电。当外部电路出现过载或者短地的情况时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当该电压增大到第一预设值后使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依次导通,使得一端连接在电源和MOS管的源极之间,另一端连接至MOS管栅极的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进而使MOS管截止,此时无对外输出从而保护了整个对外供电电路,并且由于本保护电路仅采用分离元器件所以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同时能够避免采用软件反馈信号保护的不及时而导致器件存在损坏的风险。当过载或者短地的情况移除时,第十电阻连接的电源与第九电阻接地端经过第一电阻形成通路,第一电阻两端恢复电压,则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依次关断,因此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在大于第二预设值后使MOS管导通,对外部电路供电,使供电电路实现过载或者短地故障移除后的自动开启。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包括:MOS管U1,MOS管U1的源极连接至电源VB,MOS管U1的栅极连接至控制电路的一端,MOS管U1的漏极连接至外部电路;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连接在MOS管U1的漏极和外部电路之间;反馈电路,反馈电路的一端连接在MOS管U1的漏极和第一电阻R1之间,反馈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MOS管U1的栅极;控制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微处理器。当电源VB接通后,由微处理器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OS管,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至电源,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控制电路,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至外部电路;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MOS管的漏极和所述外部电路之间;反馈电路,所述反馈电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电阻之间,所述反馈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MOS管的栅极;当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微处理器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MOS管导通后,若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所述反馈电路导通,进而使所述MOS管截止,停止对所述外部电路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OS管,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至电源,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至控制电路,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至外部电路;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MOS管的漏极和所述外部电路之间;反馈电路,所述反馈电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电阻之间,所述反馈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MOS管的栅极;当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微处理器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MOS管导通后,若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所述反馈电路导通,进而使所述MOS管截止,停止对所述外部电路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源和所述MOS管的源极之间,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MOS管的栅极;当停止对所述外部电路供电后,若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所述反馈电路关断使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当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大于第二预设值所述MOS管导通,对所述外部电路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微处理器,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MOS管的栅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外供电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五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辉吴勤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