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152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电源保护装置,包括外壳、开关电源、保护装置、散热装置和控制主板,开关电源、保护装置、散热装置和控制主板均设置在外壳内;保护装置包括变压器、保护电路、控制模块、输入过压检测电路、输出过压检测电路、输出过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流经所述继电器的开关的电流值;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压值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值控制所述开关电源的关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出现异常时,可及时控制关断,具有过流和过压保护功能;还可以对温度情况进行监测,在散热情况不佳内部温度急剧升高时,开启风机进行快速散热,避免由于温度升高导致器件损坏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电源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源电力,尤其涉及开关电源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如今,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告诉发展,电力电子设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而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压。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通过控制功率开关管导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占空比),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影院。开关电源以小型、轻量和高效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是当今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电源。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因为开关电源本身或预期相关的电路设计的缺陷,用户用电的不规范或输电线路保护不合理等原有,而是输电线路或设备发生短路、电流过载等故障,从而使开关电源中的某些器件温度过高,引起火灾,影响使用,甚至危害生产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开关电源保护装置,其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开关电源不够安全可靠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开关电源保护装置,包括外壳、开关电源、保护装置、散热装置和控制主板,开关电源、保护装置、散热装置和控制主板均设置在外壳内;保护装置包括变压器、保护电路、控制模块、输入过压检测电路、输出过压检测电路、输出过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控制模块驱动变压器工作,所述输入过压检测电路、所述输出过压检测电路及所述输出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均与保护电路受控端连接;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过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过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变压器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输出端连接;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入端;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继电器的开关的触点间的电压值,所述继电器的开关连接在电源输入端和所述开关电源的功率电路之间;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流经所述继电器的开关的电流值;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压值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值,控制所述开关电源的工作状态;散热装置包括均与控制主板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温度传感器设于开关电源上,风机设于外壳内壁两侧。优选的,电流检测模块包括:采样电阻和第一差分测量电路,所述采样电阻串联在所述继电器的开关和所述开关电源的功率电路之间,所述第一差分测量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在所述采样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在所述采样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优选的,保护装置包括晶闸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一二极管;所述晶闸管的输入端经所述第一电阻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晶闸管的输出端接地,所述晶闸管的受控端为所述保护电路的受控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晶闸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经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优选的,外壳上还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指示灯和蜂鸣器,指示灯和蜂鸣器分别与控制主板相连接。优选的,外壳两侧设有散热槽,外壳的底部设有散热底座。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可以时刻检测电压、电流的变化情况,当出现异常时,可及时控制关断,具有过流和过压保护功能;还可以对温度情况进行监测,在散热情况不佳内部温度急剧升高时,开启风机进行快速散热,避免由于温度升高导致器件损坏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开关电源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开关电源保护装置的模块结构图图中:1、外壳;2、风机;3、散热槽;4、散热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开关电源保护装置,其包括外壳1、开关电源、保护装置、散热装置和控制主板,开关电源、保护装置、散热装置和控制主板均设置在外壳1内;保护装置包括变压器、保护电路、控制模块、输入过压检测电路、输出过压检测电路、输出过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控制模块驱动变压器工作,所述输入过压检测电路、所述输出过压检测电路及所述输出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均与保护电路受控端连接;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过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过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变压器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输出端连接;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入端;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继电器的开关的触点间的电压值,所述继电器的开关连接在电源输入端和所述开关电源的功率电路之间;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流经所述继电器的开关的电流值;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压值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值控制开关电源的工作状态,当判断所述开关的触点间是否产生电弧,当判断所述开关的触点间产生电弧时,控制所述开关电源停止工作;控制模块的判断过程为现有技术。散热装置包括均与控制主板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2,温度传感器设于开关电源上,风机2设于外壳内壁两侧。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外壳1上还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指示灯和蜂鸣器,指示灯和蜂鸣器分别与控制主板相连接。通过指示灯和蜂鸣器可以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提醒操作人员。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外壳1两侧设有散热槽3,外壳1的底部设有散热底座4。通过散热底座4和散热槽3可以加快散热效果。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电流检测模块包括:采样电阻和第一差分测量电路,所述采样电阻串联在所述继电器的开关和所述开关电源的功率电路之间,所述第一差分测量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在所述采样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在所述采样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保护装置包括晶闸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一二极管;所述晶闸管的输入端经所述第一电阻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晶闸管的输出端接地,所述晶闸管的受控端为所述保护电路的受控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晶闸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经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开关电源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开关电源、保护装置、散热装置和控制主板,开关电源、保护装置、散热装置和控制主板均设置在外壳内;保护装置包括变压器、保护电路、控制模块、输入过压检测电路、输出过压检测电路、输出过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控制模块驱动变压器工作,所述输入过压检测电路、所述输出过压检测电路及所述输出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均与保护电路受控端连接;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过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过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变压器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输出端连接;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入端;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继电器的开关的触点间的电压值,所述继电器的开关连接在电源输入端和所述开关电源的功率电路之间;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流经所述继电器的开关的电流值;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压值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值,控制所述开关电源的工作状态;散热装置包括均与控制主板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温度传感器设于开关电源上,风机设于外壳内壁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电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开关电源、保护装置、散热装置和控制主板,开关电源、保护装置、散热装置和控制主板均设置在外壳内;保护装置包括变压器、保护电路、控制模块、输入过压检测电路、输出过压检测电路、输出过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控制模块驱动变压器工作,所述输入过压检测电路、所述输出过压检测电路及所述输出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均与保护电路受控端连接;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过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过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变压器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输出端连接;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入端;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继电器的开关的触点间的电压值,所述继电器的开关连接在电源输入端和所述开关电源的功率电路之间;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流经所述继电器的开关的电流值;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压值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值,控制所述开关电源的工作状态;散热装置包括均与控制主板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风机,温度传感器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为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