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织物轴向压缩法淤堵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4534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土工合成材料试验领域,尤其涉及土工织物轴向压缩法淤堵试验装置,其中试样容器包括水槽、护环、环刀、透水板和试样盖,水槽中依次放入护环、透水板和试样盖,变形测量装置和轴向加压装置与试样接触接触,顶部透水板和底部透水板间设置环刀,轴向加压装置通过试样盖顶面中心的钢珠与试样盖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轴向加压装置,使土样自身的水在压力作用下,带动土颗粒迁移造成土工织物的淤堵,解决了梯度比实验装置必须使用外来水源提供水力梯度,通过渗水量来读取测压管水位和计算渗透系数,测压管水位与实际水头之间存在误差,以及难以测定其在低渗透土体中的於堵等问题,还可用于测试其在特定竖向压力下的於堵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工织物轴向压缩法淤堵试验装置
本技术属于土工合成材料试验领域,尤其涉及土工织物轴向压缩法淤堵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淤堵是指土工织物工作时,土体中的小颗粒通过土工织物的过程中,聚集土工织物的表面,或者形成一层弱透水层,或者堵塞土工织物过滤通道的端部,或者滞留在土工织物内部,从而导致土工织物透水性降低。於堵通常是根据通过织物水流量的减小,以及进入织物土颗粒的增多来评估的。一方面,随着我国港口工程、水运工程及近海工程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软土地基需要加固,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高、级配差、粘粒含量多、渗透系数低等特点,基本采用塑料排水板联合真空预压法加固。塑料排水板对加固土体起到排水、过滤和阻挡的三重作用。在真空吸力的作用下,地基中的水经过土层进入滤膜,土颗粒也在真空吸力的作用下聚集塑料排水板滤膜周围,一部分细颗粒粘附在滤膜表面,一部分细颗粒嵌在滤膜孔隙中,造成滤膜的淤堵,从而导致排水通道的失效,影响加固效果。因此,对作为滤膜的土工织物进行淤堵试验具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进行常规的淤堵试验时却遇到诸多问题,无法测得滤膜在软土中的淤堵特性。另一方面,土与土工织物系统的外部条件,如周围压力,也对土工织物的淤堵有重要影响。周围压力会降低土工织物的厚度,减小其孔隙率,从而降低土工织物的渗透性,加重於堵。但是,常规的淤堵试验却无法施加特定压力,测定土工织物在一定压力下於堵的性能。一般国际通用的於堵试验方法为梯度比法。梯度比试验20世纪70年代首先由Calhoun提出,后由美国陆军工程师兵团采用。梯度比试验方法是於堵试验最常用的方法,有美国标准《土与土工织物系统梯度比於堵测试方法》(ASTMD5101-2006)和FHWA《土工织物工程手册》,两者方法基本一致,我国《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T235-2012)和《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50-2006)规定的於堵试验方法均为梯度比法,并根据美国标准编制。梯度比试验典型的试验装置如图7。筒体直径100mm,织物上方土样高为100mm,土样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使得水流均匀稳定。共六根测压管,测压管内径不小于3mm,接头处应设置滤层,防止土样堵塞测压管管口。连续测读各测压管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计算水力梯度,如下式:式中i1为土工织物上方25mm处土样的水力梯度;i2为土工织物上方25mm~75mm处土样的水力梯度。具体方法为:装入风干土样并饱和,调整水力梯度为1.0,测压管稳定后每小时读取一次测压管水位和渗水量,连续读取24h,如读数尚未完全稳定,可适当延长试验时间,直至稳定。再调整水力梯度为2.5、4.0及10.0,每增加一级,应等测压管读数稳定并在该水力梯度下渗流至少1.5h。水力梯度为10.0时,测压管稳定后每小时读取一次测压管水位和渗水量,连续读取24h,如读数尚未完全稳定,可适当延长试验时间,直至稳定。梯度比值GR(Gradientratio)用来评价织物的淤堵特性,梯度比值越大,淤堵越严重,聚集在织物表面及内部的土颗粒越多。当滤膜发生淤堵,其渗透系数变小时,滤膜及其附近的土层在渗流时的水头损失会增大,导致梯度比在数值上上升,此时GR>1;当滤膜不能起保土作用,土颗粒随渗流持续流失时,滤膜附近土层中的土样由于细颗粒流失,渗透系数变大,导致梯度比在数值上下降,即GR<1。梯度比试验存在的问题1)测压管读数稳定时间长。梯度比法淤堵试验中,须读取测压管水位,测压管水位指测压管中渗出水的高度。根据达西定律,渗透水量Q=kJAt测压管中有高度为h的水需要的时间t=h/(kJ)梯度比试验的水力梯度为1时,若土体的渗透系数为10-6cm/s(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10-6~10-7cm/s,黏土的渗透系数更小),织物上方25cm处的测压管高度变化1mm需要的时间不低于11.9h,织物上方75cm处的测压管高度变化1mm需要的时间不低于5.6h。另外,随着测压管水头的增加,水的渗出速度还将降低;测压管水头稳定所需时间越长,水分蒸发对其影响越大。综上所述,采用粉质粘土、黏土等渗透系数较低的土体时,梯度比法水头稳定时间长达数天,试验周期长。2)很难准确判定测压管读数稳定。由于测压管水头变化非常缓慢,加上水分蒸发的影响,很难准确判断测压管是否稳定,若判断失误,将直接导致梯度比计算结果错误。3)由于试验时间较长,土体中细颗粒含量较多时,测压管管口非常容易堵塞。4)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在同一水平高度的测压管水头常常出现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对试验数据的选取带来一定麻烦。5)梯度比法淤堵试验须装样后饱和土体,对于低渗透性土体,饱和速度慢,且由于土体结构强度小,入水稍快就会出现土体破坏,饱和度也不易控制,若饱和不彻底将降低渗透速度,对试验结果有明显影响。6)试验用水依赖于外部水源,试验过程中须保持水头,试验时间较久将会造成水资源浪费。7)梯度比法淤堵试验仪每次只能测试一个试样,每小时读数一次,测压管24h内能稳定时读数次数为51次。梯度比法淤堵试验,读数频次高,劳动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土工织物轴向压缩法淤堵试验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土工织物轴向压缩法淤堵试验装置,包括试样容器、变形测量装置和轴向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容器包括水槽、护环、环刀、透水板和试样盖,所述水槽内依次设置有护环、透水板、环刀和试样盖,所述变形测量装置和所述轴向加压装置与所述试样盖接触;所述透水板包括顶部透水板和底部透水板,所述顶部透水板和所述底部透水板间设置环刀,所述护环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底部透水板、环刀、顶部透水板和试样盖,所述环刀内设置试样,所述试样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部土工织物、土样、顶部土工织物,所述环刀内径大于等于79.8mm,所述护环、所述环刀、所述试样、所述透水板和所述试样盖的尺寸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试样盖顶面中心设有钢珠,所述轴向加压装置通过钢珠与所述试样盖接触连接;所述水槽底部设有浅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护环,所述护环的底部设置泄流口,用做水的流通通道;所述浅凹槽内沿的直径小于护环内径,所述浅凹槽外沿的直径大于护环外径。进一步地,所述变形测量装置包括百分表和表架,所述表架一端连接所述水槽,所述表架另一端连接百分表。进一步地,所述变形测量装置采用位移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百分表量程10~20mm,最小分度为0.01mm。进一步地,所述位移传感器采用零级位移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轴向加压装置采用液压式、气压式、杠杆式或磅秤式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表架包括连接杆和调节杆,所述连接杆和所述调节杆直设置,所述调节杆两端设置安装孔,所述水槽外壁上设置连接孔,所述调节杆一端的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百分表连接固定,所述调节杆另一端安装孔与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水槽的外壁上的连接孔连接。本技术有益效果是:(1)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轴向加压装置,使土样自身的水在压力的作用下,带动土颗粒进行迁移,从而造成土工织物的淤堵,解决了传统梯度比试验装置必须使用外来水源提供水力梯度,必须通过土体的渗水量来读取测压管水位和计算渗透系数,测压管水位与实际水头之间可能存在误差,不能用于土工织物作为低渗透土体滤层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土工织物轴向压缩法淤堵试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土工织物轴向压缩法淤堵试验装置,包括试样容器、变形测量装置和轴向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容器包括水槽、护环、环刀、透水板和试样盖,所述水槽内依次设置有护环、透水板、环刀和试样盖,所述变形测量装置和所述轴向加压装置与所述试样盖接触;所述透水板包括顶部透水板和底部透水板,所述顶部透水板和所述底部透水板间设置环刀,所述护环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底部透水板、环刀、顶部透水板和试样盖,所述环刀内设置试样,所述环刀内径大于等于79.8mm,所述护环、所述环刀、所述试样、所述透水板和所述试样盖的尺寸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土工织物轴向压缩法淤堵试验装置,包括试样容器、变形测量装置和轴向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容器包括水槽、护环、环刀、透水板和试样盖,所述水槽内依次设置有护环、透水板、环刀和试样盖,所述变形测量装置和所述轴向加压装置与所述试样盖接触;所述透水板包括顶部透水板和底部透水板,所述顶部透水板和所述底部透水板间设置环刀,所述护环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底部透水板、环刀、顶部透水板和试样盖,所述环刀内设置试样,所述环刀内径大于等于79.8mm,所述护环、所述环刀、所述试样、所述透水板和所述试样盖的尺寸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的土工织物轴向压缩法淤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盖顶面中心设有钢珠,所述轴向加压装置通过钢珠与所述试样盖接触连接;所述水槽底部设有浅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护环,所述护环的底部设置泄流口,用做水的流通通道;所述浅凹槽内沿的直径小于护环内径,所述浅凹槽外沿的直径大于护环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2的土工织物轴向压缩法淤堵试验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爱荣朱洪满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港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