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永明专利>正文

一种入耳式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4302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导声管、喇叭及耳套,所述导声管为一横截面为椭圆形的驻状体中空结构,其一端为入耳端,其另一端为外露端,所述喇叭设置在入耳端内,且喇叭横置在导声管中发声;进一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在导声管的入耳端内侧设置有一封闭的空腔,该空腔设置在喇叭至导声管的入耳端开口之间,所述空腔通过若干小孔与导声管连通,所述小孔与空腔形成一赫姆赫兹共振器,通过调整小孔的直径和长度、以及空腔的容积,可以改变共振器的谐振频率;更进一步,空腔壁与导声管壁形成的通道的横截面积从靠近喇叭一端到开口端逐渐加大,避免了喇叭辐射声阻突变,改善音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耳式耳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耳机,特别是一种入耳式耳机。
技术介绍
常规的入耳式耳机,喇叭放置在外壳中,外壳的前端形成一个中空的导声管,耳套套在导声管的外壁上。喇叭发出的声音经过导声管之后再传人耳朵,由于导声管的存在,高频会被衰减,导致声音缺少一部分细节,音质受影响。有部分入耳式耳机通过缩小喇叭尺寸,把喇叭直接放在导声管里靠近耳朵的一端,但是因此加大了导声管的外部尺寸导致佩戴舒适性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频响应平滑、音质好、佩戴舒适的入耳式耳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导声管、喇叭及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耳套,所述导声管为一中空结构,其一端为入耳端,其另一端为外露端;所述喇叭设置在入耳端内,且喇叭朝向导声管壁的方向发声;所述耳套套设在导声管的入耳端。所述导声管的入耳端内侧设置有一封闭的空腔,该空腔设置在喇叭至导声管的入耳端开口之间,所述空腔通过若干小孔与导声管连通,所述小孔与空腔形成一赫姆赫兹共振腔。所述导声管为一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柱状体,所述空腔设置在导声管的入耳端开口处的内壁上,所述小孔开设在该空腔壁上。所述喇叭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空腔的壁与所述导声管壁形成的一个通道传入耳道,所述通道的横截面积从靠近喇叭的一端到导声管入耳开口一端逐渐加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导声管、喇叭及耳套,所述导声管为一中空结构,其一端为入耳端,其另一端为外露端,所述喇叭设置在导声管入耳端内,缩短了从喇叭到耳朵之间的距离,可以极大的提高耳机的高频响应,减少高频衰减,高频响应平滑且音质好;进一步,所述喇叭横置在导声管内朝向导声管壁的方向发声,缩小导声管外部尺寸形成一横截面为椭圆形的驻状体,可以改善耳机的佩戴舒适性;再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在导声管的入耳端内侧设置有一封闭的空腔,该空腔设置在喇叭至导声管的入耳端开口之间,所述空腔通过若干小孔与导声管连通,所述小孔与空腔共同形成一赫姆赫兹共振器,通过调整小孔的直径和长度、以及空腔的容积,可以改变共振器的频率到特定的频点共振,即可衰减其中一些特定频率的响应幅度,提高耳机的音质;更进一步,所述空腔的壁呈弧形倾斜设置在导声管内并与导声管壁形成一个通道,所述通道的横截面积从靠近喇叭的一端到导声管入耳开口一端逐渐加大,避免了喇叭的辐射声阻突变,提高耳机的音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导声管1、喇叭2及耳套3,所述导声管1为一筒状中空结构,其一端为入耳端,其另一端为外露端,所述耳套3由弹性材料制成,该耳套3套设在导声管1的入耳端,提高耳机的舒适度,并使得耳机的入耳端与人的耳孔紧密配合,保证音质。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足够小的喇叭2,一般采用直径6mm以下的喇叭,将所述喇叭2设置在入耳端内,这样喇叭2发出的声音到耳朵之间的距离就大大缩小,可以极大的提高耳机的高频响应,减少高频衰减,高频响应平滑且音质好。进一步,为了改善佩戴舒适性减小导声管1的尺寸,喇叭2横置在导声管1中朝向导声管壁11的方向发声,喇叭2的振膜21的中轴线211与导管1的中心线102之间的夹角θ的绝对值介于60°到120°之间,缩小导声管1尺寸形成一椭圆形驻状体,改善佩戴舒适性。再进一步,如图所示,所述导声管1的入耳端内壁设置有一封闭的空腔501,该空腔501设置在喇叭2至导声管1的入耳端开口101之间,所述空腔501由腔体壁51、52与导管壁11封闭形成。所述空腔壁51上设置有若干与导声管1连通的小孔511,所述小孔511与所述空腔501形成一赫姆赫兹共振器,通过调整小孔511的直径和长度、以及空腔501的容积,可以改变共振器的频率到特定的频点共振,即可衰减其中一些特定频率的响应幅度,提高耳机的音质。更进一步,如图所示,腔体壁51呈弧形倾斜设置在导声管1内,喇叭2所发出的声音通过腔体壁51与导声管壁11之间的通道传入耳套3的开口31。腔体壁51与导声管壁11之间的通道横截面积从靠近喇叭2一端到开口101端逐渐加大,可以防止喇叭2的辐射声阻突变,从而进一步改善耳机音质。在本专利技术中,空腔501可以作为一独立的部件,组装时通过过配合、胶粘、焊接等方式安装至导声管1的入耳端内壁;此外,该空腔501,还可采用与导声管1一体式的结构,同样也能达到所需的效果,在此不作详述。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入耳式耳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导声管(1)、喇叭(2)和耳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声管(1)为一中空结构,其一端为入耳端,其另一端为外露端,所述喇叭(2)设置在入耳端内,且喇叭(2)的振膜(21)朝向导声管壁(11)发声,所述耳套(3)套设在导声管(1)的入耳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导声管(1)、喇叭(2)和耳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声管(1)为一中空结构,其一端为入耳端,其另一端为外露端,所述喇叭(2)设置在入耳端内,且喇叭(2)的振膜(21)朝向导声管壁(11)发声,所述耳套(3)套设在导声管(1)的入耳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2)的振膜(21)的中轴线(211)与所述导声管(1)的中心线(102)之间的夹角θ的绝对值介于60°到12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声管(1)的入耳端内侧设置有一封闭的空腔(501),该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王永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