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4290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4:43
一影像系统包括至少一被设置于一交通工具的一乘坐空间的投影装置和至少一被设置在该乘坐空间的反射面。该投影装置向该反射面发射一成像光,以在该投影装置和该反射面之间形成一光路。该成像光被该反射面接收并被该反射面反射,从而呈现一虚像影像,以供该乘坐空间中的至少一乘坐人员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影像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影像系统,以被用于服务至少一交通工具乘坐人员。
技术介绍
交通工具是现代人们日常出行的必备工具。例如汽车、火车、地铁、飞机。乘坐交通工具出行时,消费者通常会具有观看影像的需求。以汽车等车辆为例,车辆已经成为深受普通大众喜爱的交通工具。乘坐车辆出行更是生活中一种普遍现象。有些人甚至每天都要乘坐车辆出行。多数情况下,乘坐车辆出行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路途,耗费较长的时间。较之车辆驾驶人员需要专心驾驶,车辆乘坐人员的乘车时光则会显得有些无聊。随着电子设备的日益发展,车辆乘坐人员在乘坐车辆时可能会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娱乐、学习或工作。但是,在车辆上使用自身携带的电子设备存在许多的不便之处。车辆,例如小轿车内的空间通常不适宜供乘客使用电脑等体积较大的电子设备。相较于笔记本电脑的尺寸,多数小轿车的乘客位置空间较狭窄。乘坐人员在小轿车内使用笔记本电脑等较大尺寸的电子设备时往往无法得到舒适的体验。另外,受制于笔记本电脑本身的尺寸和重量,许多人并不喜欢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善,许多消费者喜欢在乘坐车辆时通过手机进行工作、学习、娱乐等。由于手持手机容易疲劳并且长期低头看手机容易给人带来肩颈等方面疾病的困扰,所以各种各样的手机支架应运而生。但是,手机支架的应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例如如何固定、固定是否牢固、固定位置和角度是否合适。另外,不仅手机支架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需要被关注,而且外部携带手机支架也较为麻烦。再者,受制于手机本身尺寸的影响,手机的反射装置的尺寸较小,在需要情况下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随着车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车载音影像设备已经越来越普遍。例如设置于车辆前排座位之前的车机能够满足播放影音、设置导航等方面的应用需求。但是,该车机的功能比较单一,并且车辆后排的乘客难以对其进行操作和观看。相应的,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被镶嵌于车辆前排座位上的影音设备,以供后排乘坐人员观看视频,进行娱乐。但是这种在车辆作为上镶嵌影音设备的方式容易对被镶嵌的座位产生影响。被镶嵌于车辆座位的影音设备难以被移动和调节,从而难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不同乘坐人员的不同需求。另外,被镶嵌于车辆座位的影音设备结构复杂,容易遭到损坏。当该影音设备遭受损坏时,其维修较为麻烦,甚至可能需要对其被设置的车座进行拆卸,进而对车座产生影响。再者,这种影音设备被固定于车辆的座位,只能被车主拥有,难以被不同的车辆乘坐人员私有化,从而乘坐人员在应用该影音设备时所能够使用的功能受到限制,所以这种影音设备多被应用于后排乘坐人员无聊时消磨时光,其难以被广泛应用。另外,由于后排乘坐人员距离前排座位的距离较近,后排乘坐人员借助被设置于前排座位上的影音设备观看影像时,其距离影像的距离太近,不利于保护其视力。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致力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的影像系统:①在距离乘客人员较远的位置成像,(影像到乘客的距离大于投影屏幕到乘客的距离),即影像成像位置不局限在有限的乘坐空间内,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②投影装置借助投影屏幕成虚像,能得到较大的虚像影像而投影屏幕无需过大,减小体积防止占用过多车内空间又能满足乘客的观看需求;③能够被移动和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不同乘坐人员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影像系统,以被用于服务至少一交通工具的至少一乘坐人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影像系统,其中至少一交通工具的至少一后座乘坐人员能够借助该影像系统观看影像并进而进行工作、学习或者娱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影像系统,以使至少一交通工具的至少一乘坐人员能够在乘坐该交通工具时进行工作、学习和娱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影像系统,其中该影像系统所成的影像为虚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影像系统,其中该影像系统被用于在该交通工具内呈现距离该交通工具的乘坐人员较远的影像,从而使影像和观看该影像的乘坐人员之间保持适宜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影像系统,其中该影像系统能够将影像的尺寸进行放大后予以呈现,以方便被观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影像系统,其中该影像系统包括一反射装置,其中该反射装置能够将影像的尺寸进行放大后予以呈现,以方便被观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影像系统,其中该影像系统包括一反射装置,其中该交通工具的乘坐人员能够借助该反射装置观看比该反射装置本身的尺寸更大的影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影像系统,其中该影像系统包括一反射装置,其被设置,以方便至少一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乘坐人员观看影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影像系统,其中该影像系统包括一反射装置,其中该反射装置的位置可调,以满足不同乘坐人员的不同需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影像系统,其中该影像系统包括一反射装置,其中该反射装置的角度可调,以满足不同乘坐人员的不同需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影像系统,其中该影像系统包括一反射装置,其中该反射装置被设置于一交通工具,其中当该反射装置不被使用时,该反射装置能够被调节为一收纳状态,从而不会影响该交通工具的美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影像系统,其中一乘坐人员能够借助该影像系统对其个人文件进行使用,从而方便其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处理个人事情,例如查阅工作信息、日程安排或者观看娱乐信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影像系统,其中一乘坐人员能够借助该影像系统对存放于其个人电子设备中的文件进行投射,从而方便其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处理个人的事情。通过下面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势和特征将会变得显而易见,并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得到实现。依本专利技术,前述以及其它目的和优势可以通过一影像系统实现,其包括:至少一被设置于一交通工具的一乘坐空间的投影装置;和至少一被设置在该乘坐空间的反射面。该投影装置向该反射面发射一成像光,以在该投影装置和该反射面之间形成一光路。该成像光被该反射面接收并被该反射面反射,从而呈现一虚像影像,以供该乘坐空间中的至少一乘坐人员观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该反射面被设置能够反射全部该成像光,或者能够反射部分该成像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该投影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投影模块。该投影装置的该投影模块分别向该反射面发射成像光,以分别形成至少两个光路于该投影装置和该反射面之间。该投影装置发出和经过相应光路的成像光被该反射面反射,从而呈现至少两个虚像影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该投影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信号接收模块。该信号接收模块,以被用于接收一系列影像信号。该影像信号被传递至该投影模块并被该投影模块以成像光的形式投射至该反射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该信号接收模块能够与至少一通讯系统建立连接,以接收来自该通讯设备的影像信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该信号接收模块能够与至少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以接收来自该电子设备的影像信号。该电子设备选自手机、平板和U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该信号接收模块能够接收来自一感应器的信息。该感应器与该信号接收模块相连接。该感应器能够感应该交通工具外部环境,并根据外部环境形成外部环境成像信号并将该外部环境成像信号传送至该信号接收模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该影像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感应器。该投影装置包括至少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影像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影像系统,其被用于至少一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被设置与一的一乘坐空间的投影装置;和至少一被设置在该乘坐空间的反射面,其中所述投影装置向所述反射面发射一成像光,以在所述投影装置和所述反射面之间形成一光路,其中该成像光被所述反射面接收并被该反射面反射,从而呈现至少一虚像影像,以供该乘坐空间中的至少一乘坐人员观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影像系统,其被用于至少一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被设置与一的一乘坐空间的投影装置;和至少一被设置在该乘坐空间的反射面,其中所述投影装置向所述反射面发射一成像光,以在所述投影装置和所述反射面之间形成一光路,其中该成像光被所述反射面接收并被该反射面反射,从而呈现至少一虚像影像,以供该乘坐空间中的至少一乘坐人员观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系统,其中所述投影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投影模块,其中所述投影装置的所述投影模块分别向所述反射面发射成像光,以分别形成至少两个光路于所述投影装置和所述反射面之间,其中所述投影装置发出和经过相应光路的成像光被所述反射面反射,从而呈现至少两个虚像影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系统,其中所述投影装置包括至少一投影模块,其中所述投影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信号接收模块,其中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以被用于接收一系列影像信号,其中该影像信号被传递至所述投影模块并被所述投影模块以成像光的形式投射至所述反射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系统,其中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能够与至少一通讯系统建立连接,以接收来自该通讯设备的影像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系统,其中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能够与至少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以接收来自该电子设备的影像信号,其中该电子设备选自手机、平板和U盘。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系统,其中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能够接收来自一感应器的信息,其中该感应器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相连接,其中所述感应器能够感应该交通工具外部环境,并根据外部环境形成外部环境成像信号并将该外部环境成像信号传送至所述信号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杨佳郎海涛史张锦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