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制生态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9453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制生态护坡,包括护坡体和护坡体底部的底部竹段;所述护坡体由多个斜坡竹段并排连接而成;每个斜坡竹段均为半边竹子,斜坡竹段包括固定孔、第一嵌入体和第一开孔;所述底部竹段为一根半边竹子,底部竹段包括第二开孔和第二嵌入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竹制生态护坡整体结构由竹子制成,代替了传统的混泥土、石头或砖块等材料,不仅节约了成本,材料方便取得,也起到了环保的作用,美化了整个护坡,并且竹子对于土壤和水质几乎没有影响,保证了整个生态的良性发展,可广泛用于公路、河道边缘的护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制生态护坡
本技术属于生态护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制生态护坡。
技术介绍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生态护坡在具有一定的护坡功能的同时,也能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控制土粒流失,并且可改善环境功能。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形成了大量无法恢复植被的岩土边坡。在直接通过人工种草或者其他种草进行护坡时,在植物生长初期,植物容易被雨水冲走,造成后期维护修复工程较多,传统的边坡工程加固措施,大多采用砌石挡墙及喷混泥土等护坡结构,仅仅只起到了一个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不管怎么做,就灰白色那么一片,对景观没有什么帮助,更谈不上对生态环境有保护作用,相反的只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和谐,并且会造价较高,在进行大面积护坡时更会花费更高的价钱,许多人因为考虑到成本,在进行护坡时也会偷工减料,无法达到良好的生态护坡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生态护坡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竹制生态护坡,该竹制生态护坡整体结构由竹子制成,代替了传统的混泥土、石头或砖块等材料,不仅节约了成本,材料方便取得,也起到了环保的作用,美化了整个护坡,并且竹子对于土壤和水质几乎没有影响,保证了整个生态的良性发展。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竹制生态护坡,包括护坡体和护坡体底部的底部竹段;所述护坡体由多个斜坡竹段并排连接而成;每个斜坡竹段均为半边竹子,斜坡竹段上包括多个种植单元,每一个种植单元底部均设有供植物根系生长的第一开孔;所述护坡体两侧的斜坡竹段底部均设有固定护坡体的第一嵌入体;斜坡竹段两侧均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底部竹段为一根半边竹子,底部竹段也包括多个种植单元,每个种植单元底部均设有供植物根系生长的第二开孔,所述底部竹段两端均设有第二嵌入体。进一步的是,护坡体上的各个斜坡竹段长度相同;保证各个斜坡竹段在护坡体顶部和底部均齐平,便于在护坡体的顶部和底部进行管理。进一步的是,多个斜坡竹段之间通过螺钉插入固定孔之间进行连接;护坡体的宽度可根据斜坡具体的宽度进行选择,添加任意多个斜坡竹段来满足其宽度,且均通过螺钉进行连接。进一步的是,斜坡竹段两侧均设有两个固定孔。进一步的是,护坡体两侧的斜坡竹段两端均设有第一嵌入体;整个护坡体的四个角均设有第一嵌入体,稳定性较强。进一步的是,所述护坡体和底部竹段分别通过第一嵌入体和第二嵌入体插入斜坡内部进行固定;护坡体通过四个第一嵌入体插入斜坡中,底部竹段通过第二嵌入体插入斜坡底部土地中,底部竹段自身固定在斜坡底部的同时,对护坡体也起了一定的限位固定作用。进一步的是,底部竹段的边缘与护坡体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2cm;若距离过大,底部竹段便起不到良好的限位效果,同时使得相邻植株距离过大,不利于对斜坡的保护,且达不到好的景观效果。进一步的是,斜坡竹段和底部竹段上的每个种植单元均铺设有种植土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提出的生态护坡整体结构由竹子制成,代替了传统的混泥土、石头或砖块等材料,大大节约了成本,也起到了环保的作用,并且竹制材料对土壤和水质的影响较小,即使腐烂了也不会污染土壤和水质,对生态系统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2)本技术固定在斜坡上时,对斜坡本身起到了较好的固定保护作用,且对植株起到了固定保护作用,当植株的根系通过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生长至斜坡里面时,进一步加强了对土壤保护的作用,使得对土壤的保护越来越强;(3)本技术中的底部竹段对护坡体起到良好的限位和保护作用,并且对少量落下的土壤也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土壤滑落至斜坡外部或者河道中,进一步加大了对斜坡土壤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使用时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整体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斜坡竹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斜坡竹段;2、底部竹段;3、第一开孔;4、第一嵌入体;5、第二开孔;6、第二嵌入体;7、固定孔;8、螺钉;9、斜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一种竹制生态护坡,包括护坡体和护坡体底部的底部竹段2;所述护坡体由多个斜坡竹段1并排连接而成;每个斜坡竹段1均为半边竹子,斜坡竹段1上包括多个种植单元,每一个种植单元底部均设有供植物根系生长的第一开孔3;所述护坡体两侧的斜坡竹段1底部均设有固定护坡体的第一嵌入体4;斜坡竹段1两侧均设有多个固定孔7;所述底部竹段2为一根半边竹子,底部竹段2也包括多个种植单元,每个种植单元底部均设有供植物根系生长的第二开孔5,所述底部竹段2两端均设有第二嵌入体6。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护坡体上的各个斜坡竹段1长度相同;保证各个斜坡竹段1在护坡体顶部和底部均齐平,便于在护坡体的顶部和底部进行管理,同时也显得整个生态护坡更为美观。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多个斜坡竹段1之间通过螺钉8插入固定孔7之间进行连接;护坡体的宽度可根据斜坡9具体的宽度进行确定,添加任意多个斜坡竹段1来满足其宽度,且均通过螺钉8进行连接。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斜坡竹段1两侧均设有两个固定孔7;每个斜坡竹段1上的四个固定孔7与相邻的斜坡竹段1上的固定孔7处于同样的位置。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护坡体两侧的斜坡竹段1两端均设有第一嵌入体4;整个护坡体的四个角均设有第一嵌入体4,稳定性较强;在护坡体具体的制作过程中,当护坡体的宽度较宽时,为了提高护坡体的稳定性,可在多个斜坡竹段1的底部均设置第一嵌入体4。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护坡体和底部竹段2分别通过第一嵌入体4和第二嵌入体6插入斜坡9内部进行固定;护坡体通过四个第一嵌入体4插入斜坡9中,底部竹段2通过第二嵌入体6插入斜坡9底部土地中,底部竹段2自身固定在斜坡9底部的同时,对护坡体也起了一定的限位固定作用。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底部竹段2的边缘与护坡体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2cm;若距离过大,底部竹段2便起不到良好的限位效果,同时使得相邻植株距离过大,不利于对斜坡9的保护,且达不到好的景观效果。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斜坡竹段1和底部竹段2上的每个种植单元均铺设有种植土壤。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底部竹段2的个数根据护坡体1的宽度而定,且相邻底部竹段2均通过固定螺钉进行连接。本技术在具体制作时,选择多根直径约10~15cm的竹子,且这些竹子的直径大小几乎相同,根据斜坡9的宽度和长度将这些竹子锯成若干个等长的竹段,然后将这些竹段从中间剖开成两半,从而形成多个几乎相同的斜坡竹段1,并将这些斜坡竹段1的每个竹筒底部开第一开孔3,在斜坡竹段1的两侧均开两个固定孔7,然后将这些斜坡竹段1并排连接在一起,通过螺钉8插入固定孔7中进行固定形成护坡体,然后再在护坡体两侧的斜坡竹段1的两端均设置第一嵌入体4,若护坡体的宽度较宽,则可在护坡体中间的多个斜坡竹段1上均设有第一嵌入体4,然后将整个护坡体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竹制生态护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制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坡体和护坡体底部的底部竹段(2);所述护坡体由多个斜坡竹段(1)并排连接而成;每个斜坡竹段(1)均为半边竹子,斜坡竹段(1)上包括多个种植单元,每一个种植单元底部均设有供植物根系生长的第一开孔(3);所述护坡体两侧的斜坡竹段(1)底部均设有固定护坡体的第一嵌入体(4);斜坡竹段(1)两侧均设有多个固定孔(7);所述底部竹段(2)为一根半边竹子,底部竹段(2)也包括多个种植单元,每个种植单元底部均设有供植物根系生长的第二开孔(5),所述底部竹段(2)两端均设有第二嵌入体(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制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坡体和护坡体底部的底部竹段(2);所述护坡体由多个斜坡竹段(1)并排连接而成;每个斜坡竹段(1)均为半边竹子,斜坡竹段(1)上包括多个种植单元,每一个种植单元底部均设有供植物根系生长的第一开孔(3);所述护坡体两侧的斜坡竹段(1)底部均设有固定护坡体的第一嵌入体(4);斜坡竹段(1)两侧均设有多个固定孔(7);所述底部竹段(2)为一根半边竹子,底部竹段(2)也包括多个种植单元,每个种植单元底部均设有供植物根系生长的第二开孔(5),所述底部竹段(2)两端均设有第二嵌入体(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制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护坡体上的各个斜坡竹段(1)长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制生态护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姝朱灿汉森姜涛舒茜李瑜婷陈其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