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砂法密度试验设备及其储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3936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设备及其储砂装置,所述储砂装置包括桶体和稳定座,稳定座固定在桶体的底端,桶体包括分别设在其上下两端并相互连通的砂桶和漏砂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漏砂桶与稳定座的交界处设有可启闭的挡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测量挖出的道路材料的体积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灌砂法密度试验设备及其储砂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度试验设备,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设备及其储砂装置。
技术介绍
公路建设中,对于路基、基层和底基层的填筑压实的质量,需要进行碾压后的密度试验。而一般对于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的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试验,通常采用灌砂法进行检测。对于清扫干净后的粗糙压实面,首先要测定基板与粗糙面间的量砂质量,而后拿掉基板进行凿洞,最后再将基板放上,将装满量砂的灌砂筒安放在基板中间进行灌砂。在此过程中,基板前后两次放置位置的变化、灌砂筒不能准确对准基板上的漏砂孔,均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2626964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辅助装置,其包括定位环,固定板,所述定位环与固定板连接,所述定位环的厚度略小于固定板,所述定位环的直径与灌砂筒的底部直径相等,所述固定板设有固定卡。所述固定卡为四个,呈十字方向与固定板连接,固定卡设有固定钎。本技术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辅助装置,对基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进行固定,并对灌砂筒在基板上的位置进行定位。现有的这种灌砂法密度试验设备,挡砂机构设在储砂桶与漏砂桶交界处,设备工作时,储砂装置中的砂子漏入地面凹坑中,当砂桶中的砂子不再往下漏时,说明凹坑被填满,旋转挡砂机构将储砂桶关闭,而后将储砂装置从底座上拿开,测量储砂桶中剩余砂子的体积;此时残留在漏砂桶中的砂子会落到地面上,这部分砂子没有计入剩余砂子的体积,故测量挖出的道路材料的体积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用储砂装置,提高测量挖出的道路材料的体积的精确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用储砂装置,包括桶体和稳定座,稳定座固定在桶体的底端,桶体包括分别设在其上下两端并相互连通的砂桶和漏砂桶,所述漏砂桶与稳定座的交界处设有可启闭的挡砂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量挖出的道路材料的体积时,旋转挡砂机构打开漏砂桶,储砂装置中的砂子漏入到挖掘后的地面凹坑中,当砂桶中的砂子不再往下漏时,说明凹坑被填满,再旋转摇柄将漏砂桶关闭;此时测量储砂装置中剩余的砂子的体积,由此可计算出挖出的道路材料的体积,故将挡砂机构设在漏砂桶与稳定座的交界处可保证漏出的砂子与挖出的道路材料的体积保持基本一致,提高测量的挖出的道路材料体积的精确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砂机构包括摇柄和挡砂板,挡砂板一端与摇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桶体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备工作时,旋转挡砂机构打开漏砂桶,储砂装置中的砂子漏入到挖掘后的地面凹坑中,当砂桶中的砂子不再往下漏时,说明凹坑被填满,旋转挡砂机构将漏砂桶关闭。这种铰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控制漏砂桶的启闭。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设备,提高测量挖出的道路材料的体积的精确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设备,包括底座和上述灌砂法密度试验用储砂装置,所述储砂装置放置在所述底座上,底座包括底板和设在底板中心的漏砂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量挖出的道路材料的体积时,旋转挡砂机构打开漏砂桶,储砂装置中的砂子漏入到挖掘后的地面凹坑中,当砂桶中的砂子不再往下漏时,说明凹坑被填满,再旋转摇柄将漏砂桶关闭;此时测量储砂装置中剩余的砂子的体积,由此可计算出挖出的道路材料的体积,故将挡砂机构设在漏砂桶与稳定座的交界处可保证漏出的砂子与挖出的道路材料的体积保持基本一致,提高测量的挖出的道路材料体积的精确度;而在储砂装置下设带有漏砂孔的底座,可限制挖掘的凹坑的大小,使挖掘的凹坑大小适应储砂装置,进一步提高测量的挖出的道路材料体积的精确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四周设有增重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重框的质量较大,从而使底座与地面紧密接触,防止挖掘地面时底座的抖动导致挖掘区域超出漏砂孔的面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设有用于移动且高度可调的可调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设备时,调节可调轮离地高度,直到可调轮将底座支撑起来脱离地面,此时推动底座到要测量的地面上;再将可调轮调节到脱离地面,使底座的底面贴合于地面;可调轮可方便底座的移动与升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调轮通过与增重框螺纹连接调节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的方式简化了可调轮与增重框的连接结构,可以通过旋转的方式调节可调轮的高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重框侧面靠上位置固定有带螺纹孔的凸块,可调轮分别与凸块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固定在增重框侧面靠上的位置使得万向轮可以调节到脱离地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调轮包括与增重框螺纹连接的且竖直设置的螺纹杆、设置于螺纹杆顶端的旋钮以及设置于螺纹杆底端的万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旋钮更加的方便调节可调轮的高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的漏砂孔周围设有定位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定位柱对储砂装置在底板上的位置准确快速定位,从而保证了试验操作更加方便、试验结果更加准确。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操作简单方便;2.本技术移动时灵活方便;3.本技术测量更加精确。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完整结构的轴侧图;图2为实施例的底座的轴侧图;图3为实施例的可调轮的轴侧图;图4为实施例的储砂装置的轴侧图;图5为实施例的储砂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实施例的储砂装置的底部剖视图。图中:1、底座;11、底板;111、漏砂孔;112、定位柱;12、增重框;121、凸块;13、可调轮;131、旋钮;132、螺纹杆;133、万向轮;2、储砂装置;21、桶体;211、砂桶;212、漏砂桶;213、挡板槽;22、手柄;23、稳定座;24、挡砂机构;241、摇柄;242、挡砂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设备,如附图1所示,包括底座1和储砂装置2,工作时储砂装置2放在底座1上。如附图2所示,底座1包括底板11、增重框12和可调轮13;底板11包括设在底板中心的漏砂孔111和均匀固定在漏砂孔111周围的四个定位柱112,底板11的厚度为1mm;增重框12设在底板11四周;增重框12左右两端面靠近棱边处固定四个带螺纹孔的凸块121;四个带螺纹孔的凸块121与四个可调轮13螺纹连接。如附图3所示,可调轮13包括旋钮131、螺纹杆132和万向轮133;螺纹杆132一端与旋钮131键连接,另一端与万向轮133通过螺栓连接。如附图4所示,储砂装置2包括桶体21、手柄22、稳定座23和挡砂机构24;两个手柄22对称布置在桶体21外侧靠上的位置,稳定座23呈圆环形并与桶体21的底端固定连接,稳定座23的厚度为1mm;挡砂机构24设在桶体21与稳定座23的交界处。如附图5所示,桶体21包括砂桶211、漏砂桶212和挡板槽213;砂桶211和漏砂桶212分别设在桶体21上下两端并相互连通;挡板槽213设在桶体21底端与稳定座23的交界处。如附图6所示,挡板槽213为一扇形槽,挡砂机构24包括摇柄241和挡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灌砂法密度试验设备及其储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用储砂装置,包括桶体(21)和稳定座(23),稳定座(23)固定在桶体(21)的底端,桶体(21)包括分别设在其上下两端并相互连通的砂桶(211)和漏砂桶(212),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砂桶(212)与稳定座(23)的交界处设有可启闭的挡砂机构(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用储砂装置,包括桶体(21)和稳定座(23),稳定座(23)固定在桶体(21)的底端,桶体(21)包括分别设在其上下两端并相互连通的砂桶(211)和漏砂桶(212),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砂桶(212)与稳定座(23)的交界处设有可启闭的挡砂机构(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砂法密度试验用储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砂机构(24)包括摇柄(241)和挡砂板(242),挡砂板(242)一端与摇柄(2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桶体(21)铰接。3.一种灌砂法密度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灌砂法密度试验用储砂装置,所述储砂装置(2)放置在所述底座(1)上,底座(1)包括底板(11)和设在底板(11)中心的漏砂孔(1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砂法密度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四周设有增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伟达
申请(专利权)人:平度市城建工程质量检测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