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灌式浮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69969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5 0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灌式浮箍,涉及油田固井设施技术领域,包括两端能与套管相连的壳体、内阀座、阀芯和花篮,所述内阀座固定在壳体内壁,带有网孔的花篮与内阀座相连,花篮与壳体内壁间设有间隙,阀芯贯穿花篮中部、且通过弹性元件和限位元件与花篮相连,所述阀芯最大外圆直径大于内阀座中部通孔。壳体内的阀芯在弹性元件与限位元件的作用下实现单向阀功能,在下套管过程中,钻井内的液体也可通过花篮壁上网孔进入上方套管内,使套管内外压力平衡;当有向下的压力时,阀芯下行,使限位元件脱落,弹性元件复位,将内阀座通孔封堵,转为普通浮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可实现下套管过程中的自动灌浆,显著降低作用于钻井底层的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田固井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自灌式浮箍

技术介绍

目前,在石油开采的固井过程中,浮箍是固井过程的一个关键附件,浮箍安装在套管串底部的引鞋以上,其作用是用来控制胶塞的下放位置,引导套管顺利入井,调整下套管时管柱所受浮力,固井时阻止环空水泥浆倒返流入套管内。当前,随着技术工艺的发展及固井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浮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浮箍的密封结构一旦损坏就不会实现有效的密封,影响固井质量,甚至造成严重固井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可实现自动灌浆功能的自灌式浮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灌式浮箍,包括两端能与套管相连的壳体、内阀座、阀芯和花篮,所述内阀座固定在壳体内壁,带有网孔的花篮与内阀座相连,花篮与壳体内壁间设有间隙,阀芯贯穿花篮中部、且通过弹性元件和限位元件与花篮相连,所述阀芯最大外圆直径大于内阀座中部通孔,通过限位元件将阀芯与内阀座卡接,通过弹性元件使阀芯与内阀座通孔配合。
优选的,所述内阀座与壳体为螺纹连接,内阀座与壳体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内阀座的通孔下端为锥孔,所述阀芯上端为半球形、下端为圆柱体,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弹簧设置在花篮内腔、且套装在阀芯下部的圆柱体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元件为钢珠,所述阀芯下部与花篮配合部位均设有卡槽,所述钢珠设置在阀芯与花篮的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内阀座与花篮通过丝扣连接顶丝固定。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端设有内螺纹、下端设有外螺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壳体内安装阀芯与内阀座,阀芯在弹性元件与限位元件的作用下实现单向阀功能,在下套管过程中,钻井内的液体也可通过花篮壁上网孔进入上方套管内,使套管内外压力平衡;当有向下的压力时,阀芯下行,使限位元件脱落,弹性元件复位,将内阀座通孔封堵,转为普通浮箍。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安全可靠,极大地降低了下套管的成本,显著提高了套管下井的速度和安全性,利用本技术可实现下套管过程中的自动灌浆,显著降低作用于钻井底层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内阀座,3-阀芯,4-花篮,5-弹性元件,6-限位元件,7-通孔,8-密封圈,9-顶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灌式浮箍,包括两端能与套管相连的壳体1、内阀座2、阀芯3和花篮4,所述内阀座2固定在壳体1内壁,带有网孔的花篮4与内阀座2相连,花篮4与壳体1内壁间设有间隙,阀芯3贯穿花篮4中部、且通过弹性元件5和限位元件6与花篮4相连,所述阀芯3最大外圆直径大于内阀座2中部通孔7,通过限位元件6将阀芯3与内阀座2卡接,通过弹性元件5使阀芯3与内阀座2通孔7配合。
为了方便装卸,所述内阀座2与壳体1为螺纹连接,内阀座2与壳体1之间还设有密封圈8来增强密封性,密封圈8可选用O型密封圈。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内阀座2的通孔7下端为锥孔,所述阀芯3上端为半球形、下端为圆柱体,所述弹性元件5为弹簧,弹簧设置在花篮4内腔、且套装在阀芯3下部的圆柱体上。所述限位元件6为钢珠,所述阀芯3下部与花篮4配合部位均设有卡槽,所述钢珠设置在阀芯3与花篮4的卡槽内。
其中,所述内阀座2与花篮4通过顶丝9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上端设有内螺纹、下端设有外螺纹,壳体1两端分别与上下套管螺纹连接。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利用阀芯3与内阀座2的配合实现单流阀的作用,从而实现自动灌浆功能。在阀芯3与花篮4的卡槽内设置钢珠对阀芯3进行限位,利用钢珠卡住阀芯3,使弹簧不能复位,保持壳体内腔上下部是通透的;如此以来,本技术上下安装套管在下井过程中,井内的液体也可通过花篮4壁上网孔进入壳体1上方的套管内,使套管内外压力平衡。当有向下的压力时,阀芯3下行,使钢珠脱落,弹簧回位,阀芯3在弹簧作用下,其顶部半球形与内阀座2的下端锥孔接触,将内阀座2通孔7封堵,将壳体1内腔上下部隔离开来,即可作为普通浮箍使用。
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安全可靠,极大地降低了下套管的成本,通过在壳体1内安装阀芯3与内阀座2,阀芯3在弹性元件5与限位元件6的作用下实现单向阀功能,利用本技术可实现下套管过程中的自动灌浆,显著降低作用于钻井底层的冲击力,显著提高了套管下井的速度和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灌式浮箍,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能与套管相连的壳体(1)、内阀座(2)、阀芯(3)和花篮(4),所述内阀座(2)固定在壳体(1)内壁,带有网孔的花篮(4)与内阀座(2)相连,花篮(4)与壳体(1)内壁间设有间隙,阀芯(3)贯穿花篮(4)中部、且通过弹性元件(5)和限位元件(6)与花篮(4)相连,所述阀芯(3)最大外圆直径大于内阀座(2)中部通孔(7),通过限位元件(6)将阀芯(3)与内阀座(2)卡接,通过弹性元件(5)使阀芯(3)与内阀座(2)通孔(7)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灌式浮箍,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能与套管相连的壳体(1)、内阀座(2)、阀芯(3)和花篮(4),所述内阀座(2)固定在壳体(1)内壁,带有网孔的花篮(4)与内阀座(2)相连,花篮(4)与壳体(1)内壁间设有间隙,阀芯(3)贯穿花篮(4)中部、且通过弹性元件(5)和限位元件(6)与花篮(4)相连,所述阀芯(3)最大外圆直径大于内阀座(2)中部通孔(7),通过限位元件(6)将阀芯(3)与内阀座(2)卡接,通过弹性元件(5)使阀芯(3)与内阀座(2)通孔(7)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灌式浮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阀座(2)与壳体(1)为螺纹连接,内阀座(2)与壳体(1)之间还设有密封圈(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辉孙合平许兵袁振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上善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