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闯入报警触发器防水防摔锥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91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闯入报警触发器防水防摔锥桩,包括锥筒、触发器、闪光灯和信号发射天线,锥筒由下锥筒和上锥筒组成,下锥筒的顶端设有凸台,凸台的中部设有向下凸起电池槽,电池槽内设有蓄电池;上锥筒的底部通过若干根连接杆连接一个圆台状的安装座,且若干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在上锥筒和安装座的端部呈圆形均匀布置,安装座的下端边缘处设有与凸台匹配的翻边;触发器设置在安装座上,安装座的内部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接触块,且两个接触块的下侧均设有导电柱,导电柱的下端穿过安装座底部的开孔并与蓄电池的正负极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降低设备摔坏的概率,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闯入报警触发器防水防摔锥桩
本技术涉及一种闯入报警触发器锥桩,尤其涉及一种闯入报警触发器防水防摔锥桩。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全国交通民警、保障救援、公路防护等执勤人员在执勤执法及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置过程中因公受伤、牺牲的事件时有发生。一起又一起的事故,一次又一次的惨痛教训,总是让我们不断关注执勤人员在道路执勤执法时的安全防护这个“沉重”的话题。为了高效有序地做好道路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执勤执法人员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一种用于预防二次事故发生的闯入报警器被广泛使用,闯入报警器通常需要与闯入报警触发器配合使用,具体使用时,需要将闯入报警器放置在事发地点,然后将闯入报警触发器放置在距事发地点100-500米的来车方向,当有车辆误撞安装有闯入报警触发器的锥桩时,报警触发器会在第一时间发出信号给闯入报警器,闯入报警器接到报警触发器的信号后,会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息警示工作人员及时撤离,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然而,现有的闯入报警触发器只是将报警触发器与警示锥桩的简单的组合,由于报警触发器设置在警示锥桩的顶部,一旦锥桩倒地后,报警触发器以及安装其上的闪光灯极易摔坏,影响设备的重复使用;此外,现有的报警触发器锥桩为了方便充电,需将报警触发器从锥桩上卸下,如此便导致设备的防水性能差,在雨雪等恶劣天气经常出现故障,影响整个闯入报警系统的正常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闯入报警触发器防水防摔锥桩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闯入报警触发器防水防摔锥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闯入报警触发器防水防摔锥桩,包括锥筒、触发器、闪光灯和信号发射天线,所述锥筒由下锥筒和上锥筒组成,所述下锥筒的顶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中部设有向下凸起电池槽,所述电池槽内设有蓄电池,且电池槽的上端边缘处设有豁口;所述上锥筒的底部通过若干根连接杆连接一个圆台状的安装座,且若干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在上锥筒和安装座的端部呈圆形均匀布置,所述安装座的下端边缘处设有与凸台匹配的翻边;所述触发器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闪光灯设置在触发器的上侧,所述上锥筒的侧壁上嵌有环形信号发射天线,且闪光灯和信号发射天线分别与触发器电性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与触发器正负极连接的接触块,且两个接触块的下侧均设有导电柱,所述导电柱的下端穿过安装座底部的开孔并与蓄电池的正负极接触连接,所述导电柱的中部套有限位环,且限位环上侧的导电柱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与安装腔底面相抵,且弹簧的上端与接触块相抵。优选的,所所述凸台上设有限位槽,且安装座下端的翻边上设有设有与限位槽匹配的限位块。优选的,所述下锥筒和上锥筒的表面均贴有警示标示。优选的,所述下锥筒的内部设有收纳仓,且收纳仓对应的下锥筒的侧壁上铰接有仓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锥桩分成上下两个锥筒,并在上锥筒的下侧设置安装座,利用多根连接杆来保护安装座上的触发器和闪光灯,即使锥桩在遭受轻微撞击或误碰倒地后,触发器和闪光灯也不会直接与地面接触,降低设备摔坏的概率;此外,将设备的供电机构设置在下锥筒中,并在上锥筒和下锥筒中连接处设置凸台和翻边,在方便设备充电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防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闯入报警触发器防水防摔锥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闯入报警触发器防水防摔锥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闯入报警触发器防水防摔锥桩中下锥筒顶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触发器、2闪光灯、3信号发射天线、4下锥筒、5上锥筒、6凸台、7蓄电池、8豁口、9连接杆、10安装座、11接触块、12导电柱、13限位环、14弹簧、15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4,一种闯入报警触发器防水防摔锥桩,包括锥筒、触发器1、闪光灯2和信号发射天线3,锥筒由下锥筒4和上锥筒5组成,其中,下锥筒4和上锥筒5的表面均贴有警示标示,用来警示来车;下锥筒4的顶端设有凸台6,凸台6的中部设有向下凸起电池槽,电池槽内设有蓄电池7,且电池槽的上端边缘处设有豁口8,方便将蓄电池7取出进行充电;在本实施例中,下锥筒4的内部设有收纳仓,且收纳仓对应的下锥筒4的侧壁上铰接有仓门,收纳仓可存放隔离带,隔离带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报警触发器,且隔离带上的警示标记,可提高警示的效果。上锥筒5的底部通过若干根连接杆9连接一个圆台状的安装座10,且若干根连接杆9的两端分别在上锥筒5和安装座10的端部呈圆形均匀布置,用于保护中间的电子设备,安装座10的下端边缘处设有与凸台6匹配的翻边;其中,凸台6上设有限位槽15,且翻边上设有设有与限位槽15匹配的限位块,方便对接至指定位置;触发器1设置在安装座10上,闪光灯2设置在触发器1的上侧,上锥筒5的侧壁上嵌有环形的信号发射天线3,环形的天线可提高信号传输的准确性,闪光灯2和信号发射天线3分别与触发器1电性连接。安装座10的内部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与触发器1正负极连接的接触块11,且两个接触块11的下侧均设有导电柱12,导电柱12的下端穿过安装座10底部的开孔并与蓄电池7的正负极接触连接,导电柱12的中部套有限位环13,且限位环13上侧的导电柱12上套有弹簧14,弹簧14的下端与安装腔底面相抵,且弹簧14的上端与接触块11相抵;安装座10与下锥筒4对接后,蓄电池7恰好与触发器1之间的线路导通,打开触发器1电源开关后,设备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闯入报警触发器防水防摔锥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闯入报警触发器防水防摔锥桩,包括锥筒、触发器(1)、闪光灯(2)和信号发射天线(3),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由下锥筒(4)和上锥筒(5)组成,所述下锥筒(4)的顶端设有凸台(6),所述凸台(6)的中部设有向下凸起电池槽,所述电池槽内设有蓄电池(7),且电池槽的上端边缘处设有豁口(8);所述上锥筒(5)的底部通过若干根连接杆(9)连接一个圆台状的安装座(10),且若干根连接杆(9)的两端分别在上锥筒(5)和安装座(10)的端部呈圆形均匀布置,所述安装座(10)的下端边缘处设有与凸台(6)匹配的翻边;所述触发器(1)设置在安装座(10)上,所述闪光灯(2)设置在触发器(1)的上侧,所述上锥筒(5)的侧壁上嵌有环形的信号发射天线(3),且闪光灯(2)和信号发射天线(3)分别与触发器(1)电性连接;所述安装座(10)的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与触发器(1)正负极连接的接触块(11),且两个接触块(11)的下侧均设有导电柱(12),所述导电柱(12)的下端穿过安装座(10)底部的开孔并与蓄电池(7)的正负极接触连接,所述导电柱(12)的中部套有限位环(13),且限位环(13)上侧的导电柱(12)上套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下端与安装腔底面相抵,且弹簧(14)的上端与接触块(11)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闯入报警触发器防水防摔锥桩,包括锥筒、触发器(1)、闪光灯(2)和信号发射天线(3),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由下锥筒(4)和上锥筒(5)组成,所述下锥筒(4)的顶端设有凸台(6),所述凸台(6)的中部设有向下凸起电池槽,所述电池槽内设有蓄电池(7),且电池槽的上端边缘处设有豁口(8);所述上锥筒(5)的底部通过若干根连接杆(9)连接一个圆台状的安装座(10),且若干根连接杆(9)的两端分别在上锥筒(5)和安装座(10)的端部呈圆形均匀布置,所述安装座(10)的下端边缘处设有与凸台(6)匹配的翻边;所述触发器(1)设置在安装座(10)上,所述闪光灯(2)设置在触发器(1)的上侧,所述上锥筒(5)的侧壁上嵌有环形的信号发射天线(3),且闪光灯(2)和信号发射天线(3)分别与触发器(1)电性连接;所述安装座(10)的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与触发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俭平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远效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