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伟燕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面料印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385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1:54
一种高效面料印染装置,同时对上下平行喂入染色系统的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进行染色,将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分别通过第二面料喂入系统和第一面料喂入系统同时平行喂入到染色装置中,并且,第一面料位于第二面料的上方,染色装置中的染色机构位于第一待染面料的上方,上下平行同时喂入染色装置中的第一待染面料和第二待染面料在染色装置中同时被染色,从染色装置中的染色机构出来的染料先对位于上方的第一待染面料进行染色,第一待染面料被染透,并且染料渗透透过第一待染面料到达位于下方的第二待染面料上,由第一待染面料中渗透流出的染料再对位于下方的第二待染面料进行染色,具有效果好、色彩格调一致、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面料印染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印染
,具体设计一种高效面料印染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纺织品的功能要求已经不仅限于满足穿着的需求,而且对其有更高的审美要求,并且对纺织品的色彩也提出了需求,需要纺织具有独特的色彩样式和色彩格调。在产业革命过程中,约束性色彩的标准化造就了品质均一、完整无缺陷的工业制成品色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因此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产品设计师在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同时,发现消费者对于传统手工艺“抱朴守拙”思想的怀恋越来越明显,要打破色彩的封闭性必须依赖于新的色彩概念和操作手法,偶发性色彩以其更自由开放、更人性与自然的特征优势,成为现代色彩研究体系中平衡约束性色彩过于呆板、生硬表现的必要补充。偶发性色彩创新模式将原本色彩创作浑然一体的感性经验过程分解为逻辑清晰的递进阶段,对每一个可能产生的偶发性条件或因素进行了分解说明,指出了偶发性因素介入的时机与程度控制要点,对设计实践的指导价值主要表现在:为完善偶发性色彩作品的科学评价指标提供参照;科学系统地探索偶发性因素介入色彩自由生发的可能性;支持偶发性色彩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产生创造性成果与创新性成果的可能性。偶发性色彩现象的形式远未定型,其扩散远未终止,因而其研究第一标是开放性。在未来的一个时期,来自不同创作第一的、运用不同创作手法的众多的偶发性色彩作品仍将层出不穷,且形式多样。将偶发性色彩导入纺织面料设计,只是偶发性色彩基础成果引导关联应用研究的实例之一。一方面,纺织面料设计介于艺术创作、工艺研究、工业设计之间,属于与偶发性色彩密切关联的应用领域。在评价纺织面料的多项外观形式指标中,色彩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人们通过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在内的诸多器官综合性地感觉外在世界,又以视觉为主要形式,其中视觉又对色彩变化易产生更敏锐、更迅捷、更具有普遍性的反应。所以,在利用有限的结构变化、少增加材料及工艺成本的前提下,以偶发性色彩设计为主要方向,设计出具有多层次色彩效果、贴近流行引导流行的创新纺织面料,是具有突出商业价值的途径。另一方面纺织服装行业依然是中国第一前单一产业链条最长、创造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切实提纺织面料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设计水平,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全行业在国际贸易交往中的竞争力,事关国计民生、意义重大。纺织面料产品不仅需要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更要有新颖独特的构思理念,才能够在色彩、花型与表面结构等方面表现出差别与创新,也是发挥我国劳动力优势、形成高端个性的纺织产品的最有前景的途径。印染织物研发,历来是纺织面料设计的重点,技术娴熟、面貌多样。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民间印染类织物的优秀代表。据史料记载,蓝印花布工艺的发轫不晚于公元12世纪的南宋时期,盛行于明清两代,在全国范围使用广泛、影响深远、流传至今。从外观的相似性看,蓝印花布来源于夹缬是可信的。夹缬在今天的浙江苍南还有留存,生产工艺纯粹而单一,生存状况岌岌可危。蓝印花布同样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技术创新已迫在眉睫。蓝印花布是一种以型版刻花、漏印防染、靛蓝染色为典型工艺特征的印染制品,以均匀的地色、青白分明的对比效果、细致繁密的纹样以及朴素雅致的风格见长。然而长期以来,蓝印花布因缺少创新突破,色彩、纹样、风格单一而难以融入当代纺织面料多变的流行趋势;其次,蓝印花布略显粗陋的色彩面貌、朴素原始的乡土风格阻碍其提升品质档次;再次,手工蓝印花布工艺受到使用化学染料的现代机械化印染的批量仿制,在自身成本价格上偏高形成市场推广的又一障碍。因此,所谓固守蓝印花布染料、工艺、纹样、材质的传统,实际上是使蓝印花布日益脱离流行市场,趋于没落。所以,改变蓝印花布的刻板面貌已经是刻不容缓。复原传统的加工工艺,固然是对传统印染技术非物质文化的保存;但是传承与发展,是并行不悖的科学思路。可见,在每个时代,都有其设计的主流思想和创新理念,对设计各门类产生有力的影响。只有将传统与创新合理地结合起来,在保留蓝印花布主要风格特征的前提下,放弃标准化、工业化模式,重新追求手工意韵的回归,才能使传统技术在当代保持其自我造血的发展生命力。传统的织物印染通常是采用单面或者单层织物进行印染,工艺较为单一,而且产品色彩比较单调,不具有阶梯效应,产品附加值较低,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织物印染方法,以赋予织物更多的色彩附加值,提高纺织品生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染色色彩丰富、层次感强、色彩具有阶梯效应、印染纺织品附加值高的新型纺织面料第二第一印染方法。为实现上述第一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面料印染装置,包括第一面料喂入装置、第二面料喂入装置、第一面料收卷装置、第二面料收卷装置、染色装置、加压装置;第一面料作为第一待染面料从第一面料喂入装置上被送出,而后经过染色装置的染色成为第一染色面料;第二面料作为第二待染面料从第二面料喂入装置上被送出,而后经过染色装置的染色成为第二染色面料;第一面料喂入装置退绕输送第一待染面料,第一面料收卷装置卷取经过染色第一染色面料,第二面料喂入装置退绕输送第二待染面料,第二面料收卷装置卷取经过染色第二染色面料;第一面料在第一面料喂入装置和第一面料收卷装置上被连续不中断引导,第二面料在第二面料喂入装置和第二面料收卷装置上被连续不中断引导,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行进路线在整个染色过程中一直保持相互平行;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行进路线上设置有压辊,压辊和加压装置配合使用对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进行挤压;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行进路线中,从喂入处到压辊处为第一路程段,从压辊处到收卷处为第二路程段,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在行进过程中相互平行且存在间距,该间距在第一路程段中沿着行进方向愈来愈小,该间距在第二路程段中沿着行进方向愈来愈大,该间距在压辊处最小,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被加压装置紧压在压辊上而贴合在一起;染色装置设置在压辊的位于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喂入方向的一侧,且第一面料更靠近染色装置位于第二面料的上方,而第二面料紧贴于压辊的表面位于第一面料的下方,第一面料紧压在第二面料的表面;染色装置为环形带染色装置,该染色装置包括环形上色带和引导环形上色带的若干上色轮,上色轮内设置有染料储存腔,上色轮上设置有染料流出孔,染料通过染料流出孔从上色轮内的染料储存腔中流出到环形上色带上,环形上色带紧压在第一面料表面,环形上色带将染料通过挤压施加到第一面料上,染料渗透透过第一面料再对位于第一面料下方的第二面料进行染色;加压装置和压辊对经过染色的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进行挤压,促进染料的渗透并挤出多余的染料;加压装置中设置有紧压在压辊表面的环形压力带,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从环形压力带和压辊之间的空隙中通过,加压装置中还包括引导该环形压力带的若干引导轮。优选的,所述染色装置采用环形带染色装置,引导环形带的若干个上色轮内设置有染料储存腔和压力泵,压力泵将染料挤压挤出,通过上色轮上的染料流出孔流带环形上色带上,环形上色带带着染料做环形运动,环形上色带紧压第一面料将染料直接施加到第一面料上,染料在压力的作用下渗透通过第一面料对第二面料进行染色。优选的,第一面料的行进路线的第一路程段中设置有第一面料预处理装置,对第一面料进行预处理。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效面料印染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面料印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料喂入装置、第二面料喂入装置、第一面料收卷装置、第二面料收卷装置、染色装置、加压装置;第一面料作为第一待染面料从第一面料喂入装置上被送出,而后经过染色装置的染色成为第一染色面料;第二面料作为第二待染面料从第二面料喂入装置上被送出,而后经过染色装置的染色成为第二染色面料;第一面料喂入装置退绕输送第一待染面料,第一面料收卷装置卷取经过染色第一染色面料,第二面料喂入装置退绕输送第二待染面料,第二面料收卷装置卷取经过染色第二染色面料;第一面料在第一面料喂入装置和第一面料收卷装置上被连续不中断引导,第二面料在第二面料喂入装置和第二面料收卷装置上被连续不中断引导,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行进路线在整个染色过程中一直保持相互平行;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行进路线上设置有压辊,压辊和加压装置配合使用对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进行挤压;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行进路线中,从喂入处到压辊处为第一路程段,从压辊处到收卷处为第二路程段,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在行进过程中相互平行且存在间距,该间距在第一路程段中沿着行进方向愈来愈小,该间距在第二路程段中沿着行进方向愈来愈大,该间距在压辊处最小,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被加压装置紧压在压辊上而贴合在一起;染色装置设置在压辊的位于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喂入方向的一侧,且第一面料更靠近染色装置位于第二面料的上方,而第二面料紧贴于压辊的表面位于第一面料的下方,第一面料紧压在第二面料的表面;染色装置为环形带染色装置,该染色装置包括环形上色带和引导环形上色带的若干上色轮,上色轮内设置有染料储存腔,上色轮上设置有染料流出孔,染料通过染料流出孔从上色轮内的染料储存腔中流出到环形上色带上,环形上色带紧压在第一面料表面,环形上色带将染料通过挤压施加到第一面料上,染料渗透透过第一面料再对位于第一面料下方的第二面料进行染色;加压装置和压辊对经过染色的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进行挤压,促进染料的渗透并挤出多余的染料;加压装置中设置有紧压在压辊表面的环形压力带,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从环形压力带和压辊之间的空隙中通过,加压装置中还包括引导该环形压力带的若干引导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面料印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料喂入装置、第二面料喂入装置、第一面料收卷装置、第二面料收卷装置、染色装置、加压装置;第一面料作为第一待染面料从第一面料喂入装置上被送出,而后经过染色装置的染色成为第一染色面料;第二面料作为第二待染面料从第二面料喂入装置上被送出,而后经过染色装置的染色成为第二染色面料;第一面料喂入装置退绕输送第一待染面料,第一面料收卷装置卷取经过染色第一染色面料,第二面料喂入装置退绕输送第二待染面料,第二面料收卷装置卷取经过染色第二染色面料;第一面料在第一面料喂入装置和第一面料收卷装置上被连续不中断引导,第二面料在第二面料喂入装置和第二面料收卷装置上被连续不中断引导,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行进路线在整个染色过程中一直保持相互平行;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行进路线上设置有压辊,压辊和加压装置配合使用对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进行挤压;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行进路线中,从喂入处到压辊处为第一路程段,从压辊处到收卷处为第二路程段,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在行进过程中相互平行且存在间距,该间距在第一路程段中沿着行进方向愈来愈小,该间距在第二路程段中沿着行进方向愈来愈大,该间距在压辊处最小,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被加压装置紧压在压辊上而贴合在一起;染色装置设置在压辊的位于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喂入方向的一侧,且第一面料更靠近染色装置位于第二面料的上方,而第二面料紧贴于压辊的表面位于第一面料的下方,第一面料紧压在第二面料的表面;染色装置为环形带染色装置,该染色装置包括环形上色带和引导环形上色带的若干上色轮,上色轮内设置有染料储存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徐坚
申请(专利权)人:王伟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