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处理污水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72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处理污水管道,包括沉淀池、扶梯、隔板、滤板、第一检修盖、第二检修盖、进水管、进水控制阀、出水管、进出槽、滤膜、箱体、反冲气板、手柄、传动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固定杆、扭簧、密封板、挡板、按钮、气泵以及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污水管道能够有效的过滤掉污水内部的杂质,避免过多的杂质造成滤膜堵塞;当滤膜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通过齿轮机构进行驱动将反冲气板驱动至出水管内对滤膜进行清洗,从而可高效、洁净的将滤膜内部的杂质清除,同时清理下的杂质可被吹至沉淀池内进行收集;当不使用反冲气板时,可将反冲气板收回在箱体内进行保护,避免气孔被堵塞;工人可打开检修盖对沉淀池、滤网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处理污水管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管道,具体为一种膜处理污水管道,属于污水处理设备应用

技术介绍
膜处理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在水处理尤其是重污染水体的处理上有不俗的表现,不但处理效率高而且性能相对稳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膜处理技术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安装在污水管道内,滤膜在长时间处理污水后,膜截留的污染物会对膜本身造成污染,并且容易堵塞膜孔,造成污水处理效果降低,效率变慢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膜处理污水管道,可对滤膜进行吹起反冲,使得滤膜更为洁净、效率更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膜处理污水管道,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内壁分布有扶梯,且所述沉淀池的内部顶面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侧壁安装有滤板;所述沉淀池的表面设有第一检修盖和第二检修盖,且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内部安装有进水控制阀;所述沉淀池的侧壁连通有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的内部安装有滤膜;所述出水管的顶部设有箱体,且所述箱体的表面安装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底部转动连接传动杆,且所述传动杆的底端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二齿轮与反冲气板的背部啮合连接;所述反冲气板的两侧壁开有凹槽结构,且所述反冲气板的两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壁连接固定杆,且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内壁;所述反冲气板的表面开有若干个通孔结构,且所述反冲气板通过软管连通至气泵;所述气泵电性连接按钮,且所述按钮设于所述箱体的表面;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反冲气板底部的区域开有进出槽,且所述进出槽的内壁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转动连接密封板,且所述密封板的一端顶部设有挡板。优选的,为了实现对于滤膜进行反冲清理,所述反冲气板的面积与所述滤膜的面积相同,且所述反冲气板和所述滤膜均呈长方形;所述反冲气板与所述滤膜相互平行设置。优选的,为了实现污水的排入,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沉淀池的对称线处,且所述隔板的侧壁垂直焊接所述滤板;所述滤板除与所述隔板相连接的以外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所述沉淀池的内壁。优选的,为了使得污水流通更为合理,所述出水管的入口处设于所述滤板的底部,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互垂直设置。优选的,为了避免污水流入到箱体内,对反冲气板进行阻挡,所述密封板的面积与所述挡板的面积相同,且所述密封板的转动角度为0°--90°。优选的,为了实现反冲气板进行保护,所述滑块、所述第二齿轮均设于所述箱体的内壁底部,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垂直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污水管道配置有滤网、沉淀池来对污水进行预处理,能够有效的过滤掉污水内部的杂质,避免过多的杂质造成滤膜堵塞;当滤膜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通过齿轮机构进行驱动将反冲气板驱动至出水管内对滤膜进行清洗,从而可高效、洁净的将滤膜内部的杂质清除,同时清理下的杂质可被吹至沉淀池内进行收集;当不使用反冲气板时,可将反冲气板收回在箱体内进行保护,避免气孔被堵塞;工人可打开检修盖对沉淀池、滤网进行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箱体、出水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沉淀池,2、扶梯,3、隔板,4、滤板,5、第一检修盖,6、第二检修盖,7、进水管,8、进水控制阀,9、出水管,901、进出槽,10、滤膜,11、箱体,12、反冲气板,13、手柄,14、传动杆,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固定杆,18、扭簧,19、密封板,20、挡板,21、按钮,22、气泵,23、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膜处理污水管道,包括沉淀池1;所述沉淀池1的内壁分布有扶梯2,且所述沉淀池1的内部顶面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的侧壁安装有滤板4;所述沉淀池1的表面设有第一检修盖5和第二检修盖6,且所述沉淀池1的内部连通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的内部安装有进水控制阀8;所述沉淀池1的侧壁连通有出水管9,且所述出水管9的内部安装有滤膜10;所述出水管9的顶部设有箱体11,且所述箱体11的表面安装有手柄13;所述手柄13的底部转动连接传动杆14,且所述传动杆14的底端安装有第一齿轮15;所述第一齿轮15啮合连接第二齿轮16,且所述第二齿轮16与反冲气板12的背部啮合连接;所述反冲气板12的两侧壁开有凹槽结构,且所述反冲气板12的两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23;所述滑块23的侧壁连接固定杆17,且所述固定杆1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1的内壁;所述反冲气板12的表面开有若干个通孔结构,且所述反冲气板12通过软管连通至气泵22;所述气泵22电性连接按钮21,且所述按钮21设于所述箱体11的表面;所述出水管9位于所述反冲气板12底部的区域开有进出槽901,且所述进出槽901的内壁安装有扭簧18;所述扭簧18转动连接密封板19,且所述密封板19的一端顶部设有挡板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反冲气板12的面积与所述滤膜10的面积相同,且所述反冲气板12和所述滤膜10均呈长方形;所述反冲气板12与所述滤膜10相互平行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隔板3位于所述沉淀池1的对称线处,且所述隔板3的侧壁垂直焊接所述滤板4;所述滤板4除与所述隔板3相连接的以外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所述沉淀池1的内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出水管9的入口处设于所述滤板4的底部,且所述出水管9与所述进水管7相互垂直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密封板19的面积与所述挡板20的面积相同,且所述密封板19的转动角度为0°--9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滑块23、所述第二齿轮16均设于所述箱体11的内壁底部,且所述第二齿轮16与所述第一齿轮15相互垂直设置。本技术在使用时,污水从进水管7流入到沉淀池1内,随后滤板4可对污水中的较大杂质进行拦截,然后污水再进入到沉淀池1内进行沉淀,沉淀池1表层的污水可进入到出水管9内,滤膜10可对污水进行高效的过滤,最后排出,当过滤设备工作一段时间后,工人可打开第一检修盖5,关闭进水控制阀8,然后通过扶梯2进入到沉淀池1内对淤泥进行清理,也可打开第二检修盖6对滤板4进行清理,然后转动手柄13,带动传动杆1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转动,然后驱动反冲气板12向下运动,反冲气板12向下挤压密封板19,然后完全进入到出水管9的内部,按下按钮21启动气泵22,然后高压气体通过软管进入到反冲气板12内,然后高压气流通过反冲气板12内部的气孔快速排出,将滤膜10内的杂质被吹出,最后流出至沉淀池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膜处理污水管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膜处理污水管道,包括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内壁分布有扶梯(2),且所述沉淀池(1)的内部顶面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的侧壁安装有滤板(4);所述沉淀池(1)的表面设有第一检修盖(5)和第二检修盖(6),且所述沉淀池(1)的内部连通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的内部安装有进水控制阀(8);所述沉淀池(1)的侧壁连通有出水管(9),且所述出水管(9)的内部安装有滤膜(10);所述出水管(9)的顶部设有箱体(11),且所述箱体(11)的表面安装有手柄(13);所述手柄(13)的底部转动连接传动杆(14),且所述传动杆(14)的底端安装有第一齿轮(15);所述第一齿轮(15)啮合连接第二齿轮(16),且所述第二齿轮(16)与反冲气板(12)的背部啮合连接;所述反冲气板(12)的两侧壁开有凹槽结构,且所述反冲气板(12)的两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23);所述滑块(23)的侧壁连接固定杆(17),且所述固定杆(1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1)的内壁;所述反冲气板(12)的表面开有若干个通孔结构,且所述反冲气板(12)通过软管连通至气泵(22);所述气泵(22)电性连接按钮(21),且所述按钮(21)设于所述箱体(11)的表面;所述出水管(9)位于所述反冲气板(12)底部的区域开有进出槽(901),且所述进出槽(901)的内壁安装有扭簧(18);所述扭簧(18)转动连接密封板(19),且所述密封板(19)的一端顶部设有挡板(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处理污水管道,包括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内壁分布有扶梯(2),且所述沉淀池(1)的内部顶面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的侧壁安装有滤板(4);所述沉淀池(1)的表面设有第一检修盖(5)和第二检修盖(6),且所述沉淀池(1)的内部连通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的内部安装有进水控制阀(8);所述沉淀池(1)的侧壁连通有出水管(9),且所述出水管(9)的内部安装有滤膜(10);所述出水管(9)的顶部设有箱体(11),且所述箱体(11)的表面安装有手柄(13);所述手柄(13)的底部转动连接传动杆(14),且所述传动杆(14)的底端安装有第一齿轮(15);所述第一齿轮(15)啮合连接第二齿轮(16),且所述第二齿轮(16)与反冲气板(12)的背部啮合连接;所述反冲气板(12)的两侧壁开有凹槽结构,且所述反冲气板(12)的两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23);所述滑块(23)的侧壁连接固定杆(17),且所述固定杆(1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1)的内壁;所述反冲气板(12)的表面开有若干个通孔结构,且所述反冲气板(12)通过软管连通至气泵(22);所述气泵(22)电性连接按钮(21),且所述按钮(21)设于所述箱体(11)的表面;所述出水管(9)位于所述反冲气板(12)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燕平官建忠罗光洁石琪仙李苗李晓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