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俊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缆道水文绞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667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提出了一种新型缆道水文绞车,包括相对设立在河岸两侧的钢架塔、对应一侧钢架塔设置的机房;所述钢架塔顶端设有信号灯,其底部设置在塔架基础上;两所述钢架塔之间设有主缆和控制索;在处于两定滑轮之间的主缆上滑动的设置有行车,在行车上设有水文仪器;对应每一所述钢架塔均设有两个辅助塔,在辅助塔与钢架塔之间、以及辅助塔与主缆之间均设有缆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钢架塔附件设置辅助塔,有效的加强了钢架塔的结构,也有效的保证了主缆的稳定性,抗风浪能力大大提升。另外,在钢架塔上设有限位装置,保证了行车上水位仪器的使用安全,不会碰撞到钢架塔上,避免损坏。

A new type of cableway hydrologic winch

The utility model creates a new type of cable hydrologic winch, which includes a steel frame tower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and the machine room set on the corresponding side steel tower. The top of the steel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signal lamp, the bottom is set on the base of the tower, and the main cable and control cable are set between the two steel towers, and in the two fixed pulley. The sliding of the main cable between the main cable is equipped with a vehicle, and a hydrologic instrument is set on the train. Two auxiliary towers are set for each of the steel frame towers. A cable is provided between the auxiliary tower and the steel frame tower and between the auxiliary tower and the main cable.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by setting the auxiliary tower in the accessories of the steel frame tower, the structure of the steel frame tower is effectively strengthene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main cable is ensured and the wind and wave resistance is greatly improved. In addition, a limit device is installed on the steel tower to ensure the safe use of the water level instrument on the crane, and it will not collide with the steel tower and avoid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缆道水文绞车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水文监测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缆道水文绞车。
技术介绍
水文绞车用于水文测验和水下相关科研活动,具体通过水文绞车承载各类仪器设备置于水下一定深度来收集流速、流向、水温、水深、含盐度、含沙量等资料,仪器设备包括水文测验仪器和水样采集设备等。现有的水文绞车的基座通常都固定在船板上,不便于绞车架的移动;使用时,测验人员不仅要对测验设备进行实时操控而且还要随时关注测船抛锚定位的精度,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钢丝绳受海流或海况影响,会发生位置偏移,严重磨损钢丝绳,有时甚至会发生工作中断,无法很好的适应多种工况的需求,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新型缆道水文绞车。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缆道水文绞车,包括相对设立在河岸两侧的钢架塔、对应一侧钢架塔设置的机房;所述钢架塔顶端设有信号灯,其底部设置在塔架基础上;两所述钢架塔之间设有主缆和控制索;所述主缆架设在钢架塔顶部的定滑轮上,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河岸两侧锚碇基础上,且每一所述锚碇基础上均设有主缆涨紧装置,在处于两定滑轮之间的主缆上滑动的设置有行车,在行车上设有水文仪器;所述控制索包括横跨两支柱塔顶端后穿过一侧支柱塔内部与机房内的第一驱动绞车相连的循环索,以及一端连接在一侧支柱塔上、另一端穿过另一侧支柱塔内部后与机房内的第二驱动绞车相连的升降索;对应每一所述钢架塔均设有两个辅助塔,在辅助塔与钢架塔之间、以及辅助塔与主缆之间均设有缆绳。进一步,每一侧河岸的两个所述辅助塔,均沿河道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钢架塔两侧。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绞车包括用于驱动循环索带动所述行车水平移动的第一电机,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用于测量循环索的水平位移的第一计数器。进一步,第二驱动绞车包括用于驱动升降索带动所述行车垂直升降的第二电机,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用于测量升降索的垂直升降距离的第二计数器。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采用调速电机。进一步,每一所述钢架塔上对应所述行车均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水平安装在钢架塔上的连接杆、以及连接杆朝向所述行车一端的缓冲块。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为伸缩杆式结构。进一步,钢架塔上设有监控设备,该监控设备包括360°全景摄像头。进一步,所述主缆涨紧装置包括与主缆固定连接的调整缆、以及在锚碇基础水平设置的伸出臂,伸出臂上设置有绞盘;调整缆连接在绞盘的滚筒上。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钢架塔附件设置辅助塔,有效的加强了钢架塔的结构,也有效的保证了主缆的稳定性,抗风浪能力大大提升。另外,在钢架塔上设有限位装置,保证了行车上水位仪器的使用安全,不会碰撞到钢架塔上,避免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1-钢架塔;2-机房;3-信号灯;4-塔架基础;5-主缆;6-循环索;7-定滑轮;8-锚碇基础;9-主缆涨紧装置;10-行车;11-水文仪器;12-升降索;13-辅助塔;14-缆绳;15-第一驱动绞车;16-第二驱动绞车;17-连接杆;18-缓冲块;19-360°全景摄像头;20-调整缆;21-伸出臂;22-绞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创造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创造保护的范围。一种新型缆道水文绞车,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相对设立在河岸两侧的钢架塔1、对应一侧钢架塔设置的机房2;所述钢架塔1顶端设有信号灯3,其底部设置在塔架基础4上,具体的,塔架基础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两所述钢架塔1之间设有主缆5和控制索。主缆5架设在钢架塔1顶部的定滑轮7上,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河岸两侧锚碇基础8上,且每一所述锚碇基础8上均设有主缆涨紧装置9,在处于两定滑轮之间的主缆上滑动的设置有行车10,在行车10上设有水文仪器11。上述控制索包括横跨两支柱塔顶端后穿过一侧支柱塔内部与机房内的第一驱动绞车15相连的循环索6,以及一端连接在一侧支柱塔上、另一端穿过另一侧支柱塔内部后与机房内的第二驱动绞车16相连的升降索12;对应每一所述钢架塔1均设有两个辅助塔13,在辅助塔13与钢架塔之间、以及辅助塔与主缆之间均设有缆绳14。其中,每一侧河岸的两个所述辅助塔13,均沿河道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钢架塔1两侧。为了保证使用过程中使用的安全性,在主缆5和升降索12上均设有拉力传感器,此拉力传感器与一控制器(如单片机)连接,在本水文缆车的主控电路中设有与该控制器连接的报警器,当拉力传感器检测到主缆或升降索的承载超过设定值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由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报警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紧急处理,避免造成损失。避免水文仪器整个组件超重、或者是受超强风浪冲击时,主缆或升降索断裂的情况发生,使用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水文仪器的控制电路中设置与上述控制器连接的继电器,当拉力传感器检测到主缆或升降索的承载超过设定值时,由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继电器开关断路,停止水文仪器工作,避免水文仪器继续运行,造成设备损坏。上述第一驱动绞车15包括用于驱动循环索带动所述行车水平移动的第一电机,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用于测量循环索的水平位移的第一计数器。上述第二驱动绞车16包括用于驱动升降索带动所述行车垂直升降的第二电机,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用于测量升降索的垂直升降距离的第二计数器。可以实时了解行车运行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保证水位检测的顺利、高效进行。上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采用调速电机,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机转速,进一步保证行车运行的稳定性。其中,每一所述钢架塔1上对应所述行车均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水平安装在钢架塔1上的连接杆17、以及连接杆17朝向所述行车一端的缓冲块18。通常,上述连接杆优选采用伸缩杆式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连接杆长度,控制行车运行时与钢架塔的距离,避免行车撞上钢架塔。上述钢架塔上设有监控设备,该监控设备包括360°全景摄像头19,并在监控设备上设置远程通信模块,在远程的监控室内即可实现检测,并且具有防盗作用。上述主缆涨紧装置包括与主缆固定连接的调整缆20、以及在所述锚碇基础水平设置的伸出臂21,伸出臂21上设置有绞盘22;调整缆连接在所述绞盘的滚筒上。通过转动滚筒,调整缆20缠绕在绞盘上,由于调整缆一端是固定在主缆上的,因此,可以拉紧主缆,实现了调整主缆涨紧程度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调整缆与主缆连接的位置应处于定滑轮与该侧锚碇基础之间的主缆上。本专利技术创造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钢架塔附件设置辅助塔,有效的加强了钢架塔的结构,也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缆道水文绞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缆道水文绞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立在河岸两侧的钢架塔、对应一侧钢架塔设置的机房;所述钢架塔顶端设有信号灯,其底部设置在塔架基础上;两所述钢架塔之间设有主缆和控制索;所述主缆架设在钢架塔顶部的定滑轮上,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河岸两侧锚碇基础上,且每一所述锚碇基础上均设有主缆涨紧装置,在处于两定滑轮之间的主缆上滑动的设置有行车,在行车上设有水文仪器;所述控制索包括横跨两支柱塔顶端后穿过一侧支柱塔内部与机房内的第一驱动绞车相连的循环索,以及一端连接在一侧支柱塔上、另一端穿过另一侧支柱塔内部后与机房内的第二驱动绞车相连的升降索;对应每一所述钢架塔均设有两个辅助塔,在辅助塔与钢架塔之间、以及辅助塔与主缆之间均设有缆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缆道水文绞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立在河岸两侧的钢架塔、对应一侧钢架塔设置的机房;所述钢架塔顶端设有信号灯,其底部设置在塔架基础上;两所述钢架塔之间设有主缆和控制索;所述主缆架设在钢架塔顶部的定滑轮上,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河岸两侧锚碇基础上,且每一所述锚碇基础上均设有主缆涨紧装置,在处于两定滑轮之间的主缆上滑动的设置有行车,在行车上设有水文仪器;所述控制索包括横跨两支柱塔顶端后穿过一侧支柱塔内部与机房内的第一驱动绞车相连的循环索,以及一端连接在一侧支柱塔上、另一端穿过另一侧支柱塔内部后与机房内的第二驱动绞车相连的升降索;对应每一所述钢架塔均设有两个辅助塔,在辅助塔与钢架塔之间、以及辅助塔与主缆之间均设有缆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缆道水文绞车,其特征在于:每一侧河岸的两个所述辅助塔,均沿河道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钢架塔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缆道水文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绞车包括用于驱动循环索带动所述行车水平移动的第一电机,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张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