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孛专利>正文

一种电缆输送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362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输送调节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立柱,立柱顶端安装有机架;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绕线盘;所述机架内部右端安装有调节件,机架内部左端安装有固定绕线轮;所述调节件包括保护壳、主动轮、被动轮及变速电机,主动轮和被动轮位于保护壳内部,变速电机位于保护壳外部,主动轮和被动轮并排间隙排列,主动轮通过转轴与保护壳固定,被动轮通过轴承与被动轮的转轴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既能增加对电缆的夹紧面积和夹紧力,又不会轻易损坏电缆的外表面进而损坏电缆的导线;移动方便,工作效率高,能够自动进行张力调整,输送电缆效果好。

An adjustment device for cable transpor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ble transmission adjustment device, including a base, a vertical column is fix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base, an organic frame is installed at the top of the column, and a winding disc is fixed on the base of the base,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frame is equipped with an adjusting part, and a fixed winding wheel is installed on the left end of the frame; the left end of the frame is fixed with a fixed winding wheel. The parts include the protective shell, the active wheel, the passive wheel and the variable speed motor, the active wheel and the passive wheel are located inside the protective shell. The variable speed motor is located outside the protective shell, the active wheel and the passive wheel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clearance. The active wheel is fixed by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protective shell, and the passive wheel is fixed by the bearing and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passive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reasonable in design. It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clamping area and clamping force of the cable, but also can not easily damage the wire of the cable surface to damage the cable; it is convenient to move and has high working efficiency, and can automatically adjust the tension, and the effect of the transmission cable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输送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生产设备
,具体是一种电缆输送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绕线机是将一盘绕在线盘中的线缆按工艺要求重新盘绕于缠绕鼓中去的一种机器。目前,电机、压缩机、电动工具等生产厂家都引进了绕线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绕线机的转轴上相连有拖动电机,这时缠绕鼓便成为一种主动轮鼓,在它的带动下,线缆将会不断地从线盘中绕出并重新卷绕于缠绕鼓中,并且这种卷绕可根据不同要求来实现各种线缆在缠绕鼓上的排列,如一层状的依次排列或一层层依次排列。随着线缆从线盘上导出,线缆的导开直径是由大到小变化的,从而在一定的阻尼力矩下所产生的阻尼力是由小变大的,这样,反映在线缆上所受的张紧力也就不同,一根同样长度的线缆,因在盘绕过程中所受到的张紧力不同,张紧力大,线缆会被拉长变细,过分的拉伸电缆甚至造成电缆绝缘层的破坏,反之,线缆张紧力小,线缆就会被缩短变粗,而最终卷绕在缠绕鼓上的线缆长短就会不一致,粗细也不一致,这将会直接影响线缆的缠绕质量,降低线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输送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输送调节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立柱,立柱顶端安装有机架;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绕线盘;所述机架内部右端安装有调节件,机架内部左端安装有固定绕线轮;所述调节件包括保护壳、主动轮、被动轮及变速电机,主动轮和被动轮位于保护壳内部,变速电机位于保护壳外部,主动轮和被动轮并排间隙排列,主动轮通过转轴与保护壳固定,主动轮的转轴两端和保护壳分别通过轴承固定连接,被动轮中部设置有转轴,被动轮通过轴承与被动轮的转轴固定,被动轮转轴两端分别与保护壳内壁固定连接,主动轮和被动轮位于保护壳的内部,变速电机位于保护壳的外部,主动轮的转轴一端与保护壳连接处开有通孔,变速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通孔与主动轮的转轴一端固定;主动轮外圆周面设置有凸圈,被动轮外圆周面在与凸圈相对应位置设置有凹槽,凹槽与凸圈对应互补;所述保护壳中设置有调整支架,调整支架为Y型结构,调整支架一端贯穿保护壳向外伸出,调整支架的另外两端分别与被动轮的转轴两端固定连接,保护壳外侧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一端与保护壳固定,另一端设置有调整杆;所述调整杆中部与支撑杆铰接,调整杆一端与调整支架的伸出端相对设置,保护壳外侧在与调整杆另一端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固定端与保护壳固定,伸缩装置的伸缩端与调整杆相对应一端铰接,调整杆中部与支撑杆铰接;保护壳在与被动轮的转轴相配合部位设置有导槽,导槽的设置方向与伸缩装置的伸缩方向相同,也与主动轮和被动轮中心连线方向相同,被动轮转轴的两端位于导槽中,导槽内部一端设置有回位机构,回位机构一端与导槽内壁固定,另一端与被动轮的转轴固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槽的长度为1~10mm。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的开口宽度为5~30mm。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壳为金属材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下方安装有脚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变速电机驱动主动轮带动被动轮输送电缆,主动轮和被动轮上分别设置有凸圈和凹槽对电缆进行夹紧,这样既能增加对电缆的夹紧面积和夹紧力,又不会轻易损坏电缆的外表面进而损坏电缆的导线,设置伸缩装置对被动轮和主动轮的间隙进行调整,进而可以对夹紧力进行调整,回位机构可以将被动轮恢复原始位置,用于松开电缆;移动方便,工作效率高,线缆输送过程中能够自动进行张力调整,输送电缆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电缆输送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缆输送调节装置中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护壳,2-主动轮,3-被动轮,4-变速电机,5-凸圈,6-凹槽,7-调整支架,8-支撑杆,9-调整杆,10-伸缩装置,11-导槽,12-回位弹簧,13-机架,14-调节件,15-固定绕线轮,16-绕线盘,17-立柱,18-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电缆输送调节装置,包括底座18,所述底座18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立柱17,立柱17顶端安装有机架13;所述底座18上固定安装有绕线盘16;所述机架13内部右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调节件14,机架13内部左端安装有固定绕线轮15;所述调节件14包括保护壳1、主动轮2、被动轮3及变速电机4,主动轮2和被动轮3位于保护壳1内部,变速电机4位于保护壳1外部,主动轮2和被动轮3并排间隙排列,主动轮2通过转轴与保护壳1固定,主动轮2的转轴两端和保护壳1分别通过轴承固定连接,被动轮3中部设置有转轴,被动轮3通过轴承与被动轮3的转轴固定,被动轮3转轴两端分别与保护壳1内壁固定连接,主动轮2和被动轮3位于保护壳1的内部,变速电机4位于保护壳1的外部,主动轮2的转轴一端与保护壳1连接处开有通孔,变速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通孔与主动轮2的转轴一端固定;主动轮2外圆周面设置有凸圈5,被动轮3外圆周面在与凸圈5相对应位置设置有凹槽6,凹槽6与凸圈5对应互补;所述保护壳1中设置有调整支架7,调整支架7为Y型结构,调整支架7一端贯穿保护壳向外伸出,调整支架7的另外两端分别与被动轮3的转轴两端固定连接,保护壳1外侧设置有支撑杆8,支撑杆8一端与保护壳1固定,另一端设置有调整杆9;所述调整杆9中部与支撑杆8铰接,调整杆9一端与调整支架7的伸出端相对设置,保护壳1外侧在与调整杆6另一端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伸缩装置10,伸缩装置10的固定端与保护壳1固定,伸缩装置10的伸缩端与调整杆9相对应一端铰接;当需要夹紧电缆时,伸缩装置10做伸展动作,调整杆9与伸缩装置10铰接的一端向远离保护壳1的方向运动,调整杆9中部与支撑杆8铰接,调整杆9与调整支架7相对应的一端向靠近保护壳1的方向运动并推动调整支架7向内运动,保护壳1在与被动轮3的转轴相配合部位设置有导槽11,导槽11的设置方向与伸缩装置10的伸缩方向相同,也与主动轮2和被动轮3中心连线方向相同,被动轮3转轴的两端位于导槽11中,导槽11内部一端设置有回位机构12,回位机构12一端与导槽11内壁固定,另一端与被动轮3的转轴固定。进一步的,本技术所述导槽11的长度为1~10mm。进一步的,本技术所述凹槽6的开口宽度为5~30mm,适用于市场大绝大部分电缆。进一步的,本技术所述保护壳1为金属材质,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进一步的,本技术所述底座18下方安装有脚轮,便于将设备移动到需要使用的地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调整支架7推动被动轮3的转轴,当调整支架7的推力超过回位机构12的弹力时,沿导槽11向靠近主动轮2的方向运动,此时,电缆被主动轮2的凸圈5和被动轮3的凹槽6配合夹紧,启动变速电机4,主动轮2带动被动轮3将电缆输送到固定绕线轮15上。当需要松开电缆时,关闭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缆输送调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输送调节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立柱,立柱顶端安装有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绕线盘;所述机架内部右端安装有调节件,机架内部左端安装有固定绕线轮;所述调节件包括保护壳、主动轮、被动轮及变速电机,主动轮和被动轮位于保护壳内部,变速电机位于保护壳外部,主动轮和被动轮并排间隙排列,主动轮通过转轴与保护壳固定,主动轮的转轴两端和保护壳分别通过轴承固定连接,被动轮中部设置有转轴,被动轮通过轴承与被动轮的转轴固定,被动轮转轴两端分别与保护壳内壁固定连接,主动轮和被动轮位于保护壳的内部,变速电机位于保护壳的外部,主动轮的转轴一端与保护壳连接处开有通孔,变速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通孔与主动轮的转轴一端固定;主动轮外圆周面设置有凸圈,被动轮外圆周面在与凸圈相对应位置设置有凹槽,凹槽与凸圈对应互补;所述保护壳中设置有调整支架,调整支架为Y型结构,调整支架一端贯穿保护壳向外伸出,调整支架的另外两端分别与被动轮的转轴两端固定连接,保护壳外侧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一端与保护壳固定,另一端设置有调整杆;所述调整杆中部与支撑杆铰接,调整杆一端与调整支架的伸出端相对设置,保护壳外侧在与调整杆另一端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固定端与保护壳固定,伸缩装置的伸缩端与调整杆相对应一端铰接,调整杆中部与支撑杆铰接;保护壳在与被动轮的转轴相配合部位设置有导槽,导槽的设置方向与伸缩装置的伸缩方向相同,也与主动轮和被动轮中心连线方向相同,被动轮转轴的两端位于导槽中,导槽内部一端设置有回位机构,回位机构一端与导槽内壁固定,另一端与被动轮的转轴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输送调节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立柱,立柱顶端安装有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绕线盘;所述机架内部右端安装有调节件,机架内部左端安装有固定绕线轮;所述调节件包括保护壳、主动轮、被动轮及变速电机,主动轮和被动轮位于保护壳内部,变速电机位于保护壳外部,主动轮和被动轮并排间隙排列,主动轮通过转轴与保护壳固定,主动轮的转轴两端和保护壳分别通过轴承固定连接,被动轮中部设置有转轴,被动轮通过轴承与被动轮的转轴固定,被动轮转轴两端分别与保护壳内壁固定连接,主动轮和被动轮位于保护壳的内部,变速电机位于保护壳的外部,主动轮的转轴一端与保护壳连接处开有通孔,变速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通孔与主动轮的转轴一端固定;主动轮外圆周面设置有凸圈,被动轮外圆周面在与凸圈相对应位置设置有凹槽,凹槽与凸圈对应互补;所述保护壳中设置有调整支架,调整支架为Y型结构,调整支架一端贯穿保护壳向外伸出,调整支架的另外两端分别与被动轮的转轴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孛毛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孛毛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