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哲文专利>正文

可收纳的连身雨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4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收纳的连身雨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对固设于雨衣下方相对应使用者双腿位置的延伸部、由延伸部向下延设的连接部、设于连接部下方的鞋套及至少一固设雨衣下方的收纳结构;连接部系分别由长度相对应配合并呈圆弧状内层软衬及外层防水布组成;内层软衬位于外层防水布内围与使用者腿部之间,其顶端与外层防水布车缝固定,其底端与鞋套上缘连接固定并形成曲摺;外层防水布顶端外缘与延伸部衔接,其底端呈开放状态并呈分离状围套在鞋套外围,并延伸至盖到鞋套底部高度位置。(*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鞋,特别是一种可收纳的连身雨鞋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习用的斗篷式雨衣10使用时可直接套在使用者上半身,通常不需再穿着雨衣裤。如图2所示,习用的两截式雨衣20包括分别穿着于使用者上半身的上衣21及下半身的雨裤22。除此,并需以直接套在使用者穿着的鞋靴外部的雨鞋套30配合雨衣使用。无论是图1或图2所示的习用的雨衣,都不能连接雨鞋套30使用。主要是因为若勉强将雨鞋套30与斗篷式雨衣10或两截式雨衣20的雨裤22连接成一体,其穿、脱均非常不便,而且尚存在如下缺点1、雨衣及雨鞋分属两种不同商品,对消费者而言不能节省费用,造成一种额外负担。2、雨鞋套因为没有连接在雨衣上,故造成存放问题,当需要使用时常会找不到其中一样,有时甚至会找不到其中一只雨鞋套。3、出门下小雨穿着雨衣骑车即可,但途中突然下起大雨时,若不及时穿上雨鞋,必然使鞋子及袜子全部淋湿。若想要穿上雨鞋套,就必须在路边停车,然后找出雨鞋套后再穿上,此过程往往费时而不能快速完成,且临时路边停车造成交通阻碍,并影响生命安全。4、当机车骑乘者分别穿上雨衣及雨裤在道路上行驶时,双腿缩起在机车踏脚处,使雨衣下摆遮盖在雨鞋套上方,虽略具防雨效果,但当遇到红灯停车而必须两腿伸展接触地面以支撑机车重量时,如图1所示,因雨衣及雨鞋套没有连接,故双腿伸展而导致雨衣下摆与雨鞋套上方之间产生间隙,使雨水由该间隙渗入或直接注入雨鞋套内,令雨鞋套内的鞋袜全部湿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遮雨效果好的可收纳的连身雨鞋。本技术包括一对固设于雨衣下方相对应使用者双腿位置的延伸部、由延伸部向下延设的连接部、设于连接部下方的鞋套及至少一固设雨衣下方的收纳结构;连接部系分别由长度相对应配合并呈圆弧状内层软衬及外层防水布组成;内层软衬位于外层防水布内围与使用者腿部之间,其顶端与外层防水布车缝固定,其底端与鞋套上缘连接固定并形成曲摺;外层防水布顶端外缘与延伸部衔接,其底端呈开放状态并呈分离状围套在鞋套外围,并延伸至盖到鞋套底部高度位置。其中雨衣为斗篷式雨衣;延伸部系固设于斗篷式雨衣下摆下方对应使用者双腿位置;容纳延伸部、连接部及鞋套的收纳结构呈口袋状以车缝固定于斗篷式雨衣下缘外侧。雨衣为两截式雨衣;延伸部呈与雨裤相对应的圆弧状;容纳延伸部、连接部及鞋套的收纳结构为以圆弧连接固设于雨裤下缘的口袋,其袋口沿着雨裤呈圆弧延伸;鞋套设有令使用者得以将穿套于其内的脚掌取出的开口。以圆弧连接固设于雨裤下缘外侧的收纳结构包括上盖及下容置袋,且上盖向下遮蔽在下容置袋的袋口。鞋套呈罩住使用者脚部的开放状。鞋套于脚踝跟部位设有为粘扣带藉以避免鞋套向下滑落的束带。由于本技术包括一对固设于雨衣下方相对应使用者双腿位置的延伸部、由延伸部向下延设的连接部、设于连接部下方的鞋套及至少一固设雨衣下方的收纳结构;连接部系分别由长度相对应配合并呈圆弧状内层软衬及外层防水布组成;内层软衬位于外层防水布内围与使用者腿部之间,其顶端与外层防水布车缝固定,其底端与鞋套上缘连接固定并形成曲摺;外层防水布顶端外缘与延伸部衔接,其底端呈开放状态并呈分离状围套在鞋套外围,并延伸至盖到鞋套底部高度位置。本技术未使用时,可藉由收纳结构将延伸部、连接部及鞋套收纳固定于雨衣下方,以避免遗失;穿着雨衣但雨势较小而不需遮蔽双腿时,藉收纳结构将延伸部、连接部及鞋套收纳固定,可避免造成使用者行动不便;穿着雨衣未使用本技术时,临时雨势加大,使用者可将延伸部、连接部及鞋套迅速取出遮蔽腿部及脚掌,以达到取用方便的功效;倾盆大雨时,因两者之间不具间隙,故可防止雨水渗入而淋湿鞋袜;藉由内层软衬与鞋套上缘连接部位的曲摺,提供内层软衬向上位移的裕度,使内层软衬不至于因向上拉而令使用者感到紧绷及不适,利于双腿顺畅伸展、弯曲。不仅使用方便,而且遮雨效果好,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的斗篷式雨衣结构示意图。图2、为习用的两截式雨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合于斗篷式雨衣结构示意立体图(收纳状态)。图4、为本技术结合于斗篷式雨衣结构示意立体图(伸展状态)。图5、为本技术延伸部、连接部及鞋套结构示意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结合于两截式雨衣雨裤结构示意立体图(伸展状态)。图7、为图6中A部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结合于两截式雨衣雨裤结构示意立体图(收纳状态)。图9、为本技术鞋套结构示意图(脚罩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一对延伸部40、由延伸部40向下延设的连接部50、结合于连接部50下方的鞋套60及至少一收纳结构70。如图3、图4所示,延伸部40系固设于斗篷式雨衣10下方相对于使用者双腿的位置处,并用以接合连接部50,使连接部50得以由斗篷式雨衣10底部向下延伸被覆于使用者的小腿,并使结合于连接部50下方的鞋套60覆盖使用者脚掌;收纳结构70系固设于斗篷式雨衣10下方适当位置,当使用者不需遮蔽双腿时,即可将延伸部40、连接部50及鞋套60向上卷收,并藉收纳结构70固定于斗篷式雨衣10下方,以达到使用方便的目的。如前所述,连接部50为适应使用者骑乘机车或自行车时双腿伸展、弯曲交替动作,连接部50为可伸展结构,以于双腿伸展、弯曲时提供伸展裕度,避免拉扯而造成使用者的不舒适。如图4、图5所示,连接部50系分别由长度相对应配合并呈圆弧状内层软衬54及外层防水布55组成。内层软衬54位于外层防水布55内围与使用者腿部之间,其顶端与外层防水布55车缝固定,其底端与鞋套60上缘连接固定。外层防水布55顶端外缘与延伸部40衔接,其底端呈开放状态并呈分离状围套在鞋套60外围。鞋套60于脚踝跟部位设有为粘扣带的束带61。当将鞋套60穿套在使用者脚掌后,藉由束紧束带61可避免鞋套60向下滑落。穿着时,由于内层软衬54的长度约略与外层防水布55等长,但外层防水布55底端延伸至盖到鞋套60底部高度位置,而内层软衬54的底端系连接于鞋套60顶端的高度位置,因此使长度约与外层防水布55等长的内层软衬54底端因为与外层防水布55底端高度位置不同而使内层软衬54的底端与鞋套60上缘连接部位形成曲摺的状态。在使用状态下,当使用者膝盖弯曲时会将整个连接部50略向上拉,但由于外层防水布55长度在设计上系延伸到鞋套60底部,因此连接部50略向上位移后,其下缘仍然完全覆盖在鞋盖60的顶部周围,不虞有雨水渗入;并藉由内层软衬54与鞋套60上缘连接部位的曲摺,提供内层软衬54向上位移的裕度,使内层软衬54不至于因向上拉而令使用者感到紧绷及不适,以达到可伸展的目的。内层软衬54的材质宜以柔软的尼龙材质制成,以避免因底部的曲摺而令使用者感到不舒适,另一方面也较不易吸水。即内层软衬54采用如为一些运动外套或风衣所采用的网状内衬。如3、图4所示,当本技术结合于斗篷式雨衣10上使用时,收纳结构70设于斗篷式雨衣10下摆适当位置,实施时收纳结构70可制成口袋状以车缝固定于斗篷式雨衣10下缘。当连接部50缩合到最小并予以折叠时,即可连同鞋套60一起置入口袋状收纳结构70内。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当本技术结合于两截式雨衣20的雨裤22上使用时,由于雨裤22与斗篷式雨衣10下摆的最大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哲文
申请(专利权)人:林哲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