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3333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包括散热片、本体、输入正极接口、输入负极接口、防水透气阀、支架、减震垫、PCB主板,所述支架下方设置有所述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内部设置有橡胶减震层,所述橡胶减震层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螺母,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所述本体,所述本体一端设置有所述输入正极接口,所述输入正极接口下方设置有所述输入负极接口,所述输入负极接口一侧设置有输出正极接口,所述输出正极接口一侧设置有输出负极接口。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艺合理,输出效率高,并且输出电压比较稳定,适用于汽车的各种状态,同时底座安装有减震装置,使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减少震动撞击。

An internal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for a new energy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rnal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for a new energy vehicle, which includes a radiator, a body, an input positive pole interface, an input negative electrode interface, a waterproof and breathable valve, a support, a shock cushion, and a PCB main board. The inner part of the cushion is provided with a rubber damping layer and the rubber. A spring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hock absorbing layer, and a nut is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and the above body is arranged above the bracket. The input positive pole interface is set at one end of the body, and the input negative pole interface is arranged below the input positive pole interface, and the input negative interface is provided with an output positive pole interface, and the transmission is lost. An output negative pole interfac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positive electrode interfa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asonable process, high output efficiency and stable output voltage. It is suitable for various states of the car, and the base installation has a damping device to make it more stable in the course of vehicle driving and reduce the shock imp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实力的进步,国家政策目前大力扶持发展新能源汽车,使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走在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制约新能源汽车的问题正在一步步解决,新能源汽车需要电能转换装置来转换电能,现今市场上出现众多的汽车电源转换装置类产品,但是市场上的汽车电源转换装置类产品由于在技术制作商的缺陷而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市场上的汽车电源转换装置体积较大,无法满足汽车上的使用要求,另一方面,市场上的汽车电源转换装置通常采用传统的高频变压器来降压,从而导致结构复杂,工艺繁琐,且效率低下,大部分不具备减震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震动使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并且有的装置输出电压不稳定,使车速不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包括散热片、本体、输入正极接口、输入负极接口、防水透气阀、支架、减震垫、PCB主板,所述支架下方设置有所述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内部设置有橡胶减震层,所述橡胶减震层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螺母,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所述本体,所述本体一端设置有所述输入正极接口,所述输入正极接口下方设置有所述输入负极接口,所述输入负极接口一侧设置有输出正极接口,所述输出正极接口一侧设置有输出负极接口,所述输出负极接口上方设置有稳压器,所述输出负极接口旁边设置有信号控制接头,所述本体另外一端设置有所述防水透气阀,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所述PCB主板,所述PCB主板上设置有磁芯平板变压器,所述磁芯平板变压器旁边设置有ZVS移相控制全桥,所述ZVS移相控制全桥旁边设置有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旁边设置有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下方设置有碳化硅功率管,所述本体上方设置有所述散热片。上述结构中,电流从所述输入正极接口以及所述输入负极接口进入到所述本体中,通过在所述PCB主板上安装有ZVS移相控制全桥,故可以在高频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使整个装置拥有较低的损耗,从而符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求,且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效率,所述磁芯平板变压器的使用,使得电源转换装置的体积大大减少,方便安装在汽车上,电流经过所述PCB主板主板上一些列转换以后,经过所述稳压器从所述输出正极接口以及所述输出负极接口中出来。所述散热片使装置能够自然散热,不用再增加风冷,所述减震垫使其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震动影响最小。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支架与所述减震垫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橡胶减震层设置在所述减震垫内,所述橡胶减震层与所述弹簧通过轴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支架与所述螺母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本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本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防水透气阀与所述本体通过螺纹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本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本体与所述稳压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输入正极接口与所述本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输入负极接口与所述本体通过螺钉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输出正极接口与所述本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输出负极接口与所述本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信号控制接头与所述本体通过螺钉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PCB主板与所述本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磁芯平板变压器与所述PCB转通过螺钉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ZVS移相控制全桥与所述PCB主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滤波模块与所述PCB主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PCB主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碳化硅功率管与所述PCB主板嵌套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工艺合理,输出效率高,并且输出电压比较稳定,适用于汽车的各种状态,同时底座安装有减震装置,使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减少震动撞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的左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的本体内部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的减震垫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散热片;2、本体;3、输入正极接口;4、输入负极接口;5、输出正极接口;6、输出负极接口;7、信号控制接头;8、稳压器;9、防水透气阀;10、螺母;11、支架;12、减震垫;13、磁芯平板变压器;14、ZVS移相控制全桥;15、滤波模块;16、稳压模块;17、碳化硅功率管;18、PCB主板;19、橡胶减震层;2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4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包括散热片1、本体2、输入正极接口3、输入负极接口4、防水透气阀9、支架11、减震垫12、PCB主板18,支架11下方设置有减震垫12,支架11用于起支撑作用,减震垫12用于减震,减震垫12内部设置有橡胶减震层19,橡胶减震层19用于起缓冲作用,橡胶减震层19内部设置有弹簧20,弹簧20用于起减震作用,支架11上设置有螺母10,螺母10用于固定支架,支架11上方设置有本体2,本体2用于转换电能,本体2一端设置有输入正极接口3,输入正极接口3用于插输入正极接头,输入正极接口3下方设置有输入负极接口4,输入负极接口4用于插入输入负极插头,输入负极接口4一侧设置有输出正极接口5,输出正极接口5用于接输出正极插头,输出正极接口5一侧设置有输出负极接口6,输出负极接口6用于插输出负极插头,输出负极接口6上方设置有稳压器8,稳压器8用于输出稳定压力值,输出负极接口6旁边设置有信号控制接头7,信号控制接头7用于输入控制信号,本体2另外一端设置有防水透气阀9,防水透气阀9用于透气,本体2内部设置有PCB主板18,PCB主板18用于支撑电子元器件,PCB主板18上设置有磁芯平板变压器13,用于分布电流改变输出电压值使装置体积变小,磁芯平板变压器13旁边设置有ZVS移相控制全桥14,ZVS移相控制全桥14用于降低损耗,ZVS移相控制全桥14旁边设置有滤波模块15,滤波模块15用于过滤电波频率,滤波模块15旁边设置有稳压模块16,稳压模块16用于稳定输出压力,稳压模块16下方设置有碳化硅功率管17,碳化硅功率管17用于功率放大,本体2上方设置有散热片1,散热片1用于自然散热。上述结构中,电流从输入正极接口3以及输入负极接口4进入到本体2中,通过在PCB主板18上安装有ZVS移相控制全桥14,故可以在高频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使整个装置拥有较低的损耗,从而符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求,且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效率,磁芯平板变压器13的使用,使得电源转换装置的体积大大减少,方便安装在汽车上,电流经过PC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片、本体、输入正极接口、输入负极接口、防水透气阀、支架、减震垫、PCB主板,所述支架下方设置有所述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内部设置有橡胶减震层,所述橡胶减震层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螺母,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所述本体,所述本体一端设置有所述输入正极接口,所述输入正极接口下方设置有所述输入负极接口,所述输入负极接口一侧设置有输出正极接口,所述输出正极接口一侧设置有输出负极接口,所述输出负极接口上方设置有稳压器,所述输出负极接口旁边设置有信号控制接头,所述本体另外一端设置有所述防水透气阀,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所述PCB主板,所述PCB主板上设置有磁芯平板变压器,所述磁芯平板变压器旁边设置有ZVS移相控制全桥,所述ZVS移相控制全桥旁边设置有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旁边设置有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下方设置有碳化硅功率管,所述本体上方设置有所述散热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片、本体、输入正极接口、输入负极接口、防水透气阀、支架、减震垫、PCB主板,所述支架下方设置有所述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内部设置有橡胶减震层,所述橡胶减震层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螺母,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所述本体,所述本体一端设置有所述输入正极接口,所述输入正极接口下方设置有所述输入负极接口,所述输入负极接口一侧设置有输出正极接口,所述输出正极接口一侧设置有输出负极接口,所述输出负极接口上方设置有稳压器,所述输出负极接口旁边设置有信号控制接头,所述本体另外一端设置有所述防水透气阀,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所述PCB主板,所述PCB主板上设置有磁芯平板变压器,所述磁芯平板变压器旁边设置有ZVS移相控制全桥,所述ZVS移相控制全桥旁边设置有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旁边设置有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下方设置有碳化硅功率管,所述本体上方设置有所述散热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减震垫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橡胶减震层设置在所述减震垫内,所述橡胶减震层与所述弹簧通过轴连接。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林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